陶渊明归隐原因浅析

发布时间:2014-10-29 16:02: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陶渊明归隐原因浅析

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才华横溢的陶渊明怀着“大济于苍生”的宏愿多次进入朝政,又多次回归自然。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社会时代的客观因素。从个人原因来说,他的个性、所接受的思想、独特的个人经历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因素而言,险恶的政治环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使他觉得难以适应并对政治产生了失望。正是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才导致陶渊明最终决定辞官归隐度过余生。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他的这种地位得到了同代人和后代的一致公认。他的好友颜延长在《陶征士诔》中称他为“南岳之幽居者”。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莲社高贤传》把他描述为:“居浔阳紫桑,与周续之,刘遗民,并不应辟命,世号浔阳三隐。”《晋书》、《宋书》、《南史》的《隐逸传》中,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鲁迅先生更是誉其为“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1]198

归隐田园构成了陶渊明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自四十一岁辞去彭州县令,归耕田园,至六十三岁去世,未再涉仕途,近半生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归隐对于中国文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2]84而他在此期间创作的大量田园诗歌使他成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然而,陶渊明并不是一个真正甘于贫贱寂寞、没有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的彻底彻尾的“隐逸”。他从二十九岁开始进入仕途,到四十一岁永久隐退,期间四次做官四次退隐(也有的说他五次出仕)。而且其在辞官后的二十多年里,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仍然结庐在人境,执著于人际的是非,挂怀于人间的冷暖”[3]107。他在归隐后,心理依然充满矛盾[1]205。因此,弄清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成为陶渊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活的时代,而且对于把握陶渊明的思想和欣赏其作品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ca617255270722182ef730.html

《陶渊明归隐原因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