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发布时间:2014-06-18 15:54: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都出身于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家庭,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马克思还受到过当时德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后来他们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逐步转变了自己的世界观,背叛了原来所属阶级而转向了无产阶级立场,并立志终生为无产阶级服务,共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一个有名望的律师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先到波恩大学后来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更爱好哲学和历史,并通过一篇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到刚刚创立的《莱茵报》工作,编辑工作的性质使他有机会接触普鲁士的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对贫苦农民的仇视态度,农民的悲惨生活境地,深深触动了马克思,他奋不顾身地为贫苦农民声辩。由于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不可调和,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后来,他流亡巴黎,与他人共同主编《德法年鉴》。在这里,马克思亲身接触到工人阶级,深深同情他们的处境,确立起为工人阶级服务的信念,决心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并一生坚守这一坚定信念。这一时期,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论文,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在政治立场上完成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立场的转变;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则基本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立场的转变。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学尚未毕业就遵从父命到商行当实习生,后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事商务工作。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使恩格斯深受触动,决心为工人阶级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系统钻研了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地研究了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并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两篇文章,标志着他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完成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这是他们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也是他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开端。马克思写于1843年下半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已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恩格斯写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论述了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斗争历程和历史使命。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早的著述。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必须建立在更深入的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和系统阐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两大基石。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包含着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书稿,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们论证了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科学的历史观的前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指出唯物史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他们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建设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一方面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共产主义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在新的社会中,个人不再受旧式分工的摆布,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将成为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与唯物史观的发现相比,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稍晚一些。马克思在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和1849年发表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已经孕育了剩余价值的思想。但对剩余价值学说系统、严谨的论证,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半期创作的《资本论》手稿和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等著作中完成的。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性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党纲。1836年,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正义者同盟”。1847年初,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这一组织的邀请,并为其起草一部党纲。当时,同盟在思想上是混乱的,大多数成员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主张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党纲,实际上开始了把这一工人组织改造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在马克思、恩格斯影响下,“正义者同盟”于18476月在伦敦召开大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口号也由“人人皆兄弟”变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482月,马克思、恩格斯受同盟委托起草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反对封建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而对整个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它开拓了世界市场,创造了惊人的生产力。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这种矛盾不仅表现为频繁的经济危机,而且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利用政权改造社会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精辟的概括,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

《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在各国工人政党中,共产党是最先进、最坚决、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最近的目的是组织阶级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长远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

总之,《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和谁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d0b1955fbfc77da269b194.html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