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发布时间:2020-06-01 01:25: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填入下列文段中①②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区内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沿河而筑。①  。花边上飘着垂柳,绿红相映,②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二、字词书写

7 . 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城市。

三、现代文阅读

洋  红   许冬林

各种红色之中,我似乎是最爱洋红。

传统的大红,红得有庄严的意思在里面,总像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样子。面对大红,仿佛神灵在侧,你不敢贸然言语。大红也喜气,但那喜气里有一种不可冒犯的凛然,蕴含着秩序感。说到底,大红令人拘谨。

洋红就不一样了。洋红,红得明媚,热闹,很有一股扑面的民风。洋红像胆子大的花儿,可以乱开,春天开,冬天开,早上开,晚上开,山顶上开,溪水边开。哪里都可以热闹,随时都可以热闹,一路缤纷没关系,没人拿眼晴唬着你。

从前,在我们今下,做喜事,最真欢用洋红了。

小孩子出世,年轻的爸爸要到亲戚家报喜,报喜时要送上喜蛋。红红的喜蛋,蛋壳上染了洋红。小孩子还没出世,乡下的外婆已经在准备小孩子的衣物了,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穿的戴的,一应准备齐全还会准备一大叠尿布,是白土布做的,裁成两尺见方的方块,染上洋红。

我记得,从前我奶奶经常会给小鸡的鸡毛染上洋红。那时的乡下,每到春天,几乎家家都会孵上一两窝小鸡,这样,左邻右舍的小鸡们在一起吃草啄虫时容易混淆,为了分辨出自家的小鸡,我奶奶就会买一点洋红放进碗里,然后一只只地染红小鸡头顶处的绒毛。我和弟弟那时经常帮奶奶捉小乌,毛绒绒的小鸡在掌心上挣扎,令人又心疼又欢喜,我们手上也沾满洋红。

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草,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绿树青草与碧水之间,这一点一点轻快跳跃的洋红,让寂静朴素的乡下,也有了繁华生动。

洋红是这样受民间欢迎,它最有民间的热闹。像天使,可以入住千万家。

齐白石画画,最爱用的布料是洋红,也叫西洋红。他笔下的梅花,不孤傲隐逸,不清寒冷艳,而是充满热闹和喜气,从中可见白石老人对世俗生活抱有一种饱满热烈的情意。他画梅,用的是洋织。他曾说:“昔时之胭脂,作画薄施,其色娇嫩,厚施,色厚且静,惜属草产,年久色易消灭。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与中国的胭脂相比,他还是更喜欢西洋红,洋红更饱满,更有生命力。

有一回,诗人艾青在伦池斋的一本册页上看到齐白石画的樱姚,鲜艳可人,就想买,结果价格没谈妥,于是转身去齐白石家求画。白石老人当即给艾青画了一幅樱桃,可是。却没有艾青在伦池斋的那本册页上看到的好。白石老人说:西洋红没有了。

因为缺了洋红,即使是齐白石一手画就的画,也会逊色得叫人黯然。

洋红,热烈,明亮,又有一种民间的亲和,最易打开人的心扉。所以,吴昌硕用洋红,齐白石用洋红。

初夏去乌镇,逛过茅盾故居,逛过染坊,走过小桥流水,走过悠长的街巷,临走买了一件麻布开衫,瘦瘦长长的苎麻开衫,洋红色,穿上身,搭配白色长裙,特别入画。

后来,有一个画家画我,我就穿了那件洋红色的开衫。那幅画,画家很喜欢,画面热烈,人物像要从画里跳出来。画家画我的洋红开衫,用的洋红颜料,是特意托人从国外买回来的,明亮,生动。

如果没有那件洋红开衫,那幅画,大约也会寂然朴素一些罢。

我们住在民间,没有太多的大事夏做,最惬意的时光是穿一件洋红的衣裳,或者披一件洋红的丝巾,沐浴着无边无际的阳光,悠然于垄上,做一个实实在在欢喜的人。

把洋红当成姓氏,明亮地活着,热烈地爱着。把自己散养在民间,在缓慢的光阴里。

8 . “各种红色之中,我最爱洋红”,其原因是什么?

9 . 作者用了第二段一整段写大红,这是否偏离了题目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0 . 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与洋红有关的故事?

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

12 .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些被点了洋红的小鸡,仿佛有了姓氏的孩子,在河边的阳光下啄食青草,好像一朵朵活泼盛开的花儿。

阅读甲、乙、丙、丁四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北岸防守的是川军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这个团的先头部队三营,就是与红军隔河举着火把齐头并进的那支川军。三营的先头连比红一军团四团早两个小时到达泸定桥,连长饶杰命令士兵立即拆桥板,但是由于士兵们实在太累,又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因此桥板拆得极其缓慢。三营营长周桂到达之后,增派了士兵去拆桥板,同时开始构筑阻击工事。天亮的时候,团长李全山率李昭营到达北岸桥头堡,南岸红军的四团也到了,双方没有犹豫就开始了射击。团长李全山命令周桂的三营负责守卫桥头堡,李昭营配置在两翼火力掩护。

②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这边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川军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一边向河对岸射击,一边不断地向红军高喊:“有种的你们飞过来!”

③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

④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

⑤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

⑥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

⑦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

⑧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勇士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

⑨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

⑩川军无法想象红军竟然这样向他们靠近了!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

⑪南岸的军号声连续不断地怒号着。

⑫红军所有的掩护火力愤怒地喷射着。

⑬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下已经靠近了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

⑭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

⑮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

⑯大火封住了桥头。

⑰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⑱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了火海。

⑲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⑳接着,突击队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之中。

㉑头发、眉毛和衣服都被烧焦的红军勇士冲过了火焰,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

㉒后续梯队踩着桥板,不顾一切地过了桥,蜂拥进泸定县城。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①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沼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有生还希望。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米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①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①泸定桥又称大渡桥、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使13根铁链链为一个整体。泸定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

②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野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汉藏不再梗阻,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③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荥经、汉源、天全等县召开研讨会后,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④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百度百科)

13 . 丙诗哪个诗句写到甲乙两文的故事。

14 . 甲乙两文讲述同一个故事,请给甲文拟一个标题并阐明理由。

15 . 分析乙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6 .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译本序中说:“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甲文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乙文没写到,你觉得这是王树增写得过分,还是斯诺写得不够,为什么?

17 . 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原则。王树增认为:“要求作者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下面两句话,细节有出入,你认为哪句话更真实,请推演理由。

A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

B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18 . 请结合甲文和毛主席的《长征》,联系链接材料,谈谈要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需不需要红军精神,为什么?

(链接材料)这支部队还发现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接近成熟,官兵们喜出望外,但是得到的命令是:不准吃地里的玉米。经过再次请示,被允许摘一点玉米叶子,饿急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正煮着,在玉米地里藏了很久的主人来了,是一位藏族老阿妈。她揭开红军的锅,看见锅里煮的玉米叶子后,回家端来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连司务队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官兵们这才开始狼吞虎咽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

(选自王树增《长征》)

19 . 阅读丁文,完成下列表格。

20 . 将甲文内容和丁文第④段比较一下,他们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加以分析。

四、句子默写

21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③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描写了夏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 根据提示用楷体按原文填写。(11分)

① 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

②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③ 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灏《黄鹤楼》)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⑥ 船头坐三人,中为东坡。(魏学洢《核舟记》)

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

⑧ 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⑨ 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⑩《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11 从“会当凌绝顶,”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杜甫《望岳》)

五、课内阅读

古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23 .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躬耕于南阳(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斟酌损益( )

24 .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5 .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面去。

26 . 诗歌前两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7 .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后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七、名著阅读

28 . 名著阅读。(6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              一起目睹了“坟场惨案”,其案情的真相是                                              。(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八、综合性学习

29 . 综合性学习。

据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 3月6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天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属地公安和平分局迅速行动,与市局相关部门协作,启动合成作战机制,投入精干警力,连夜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确定了视频中的嫌疑人王某某(男,21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拍摄并上传视频的嫌疑人许某(男,20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遂对该二人立即实施抓捕。3月7日16时许,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将刚刚潜回原籍的嫌疑人王某某、许某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火车站成功抓获。

在此,平安天津、天津网警对一直关注此案以及积极提供线索的广大网友、媒体和公众表示衷心感谢。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开展案件的审理工作,坚决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1)阅读上面材料,为消息拟一个标题。

(2)下面是该男子扔共享单车的视频截图,请就图片里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3)为“保护单车,文明出行”拟一条标语。

九、作文

30 . 作文: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是你,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原来,_____并不难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c0f313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e.html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