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
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初读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天的
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
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三、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四、多诵读,悟诗情
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自己带着感情读四人小组读古诗
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一一《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深。今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一一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
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忆江南》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齐。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
2
教学目标:
桂林山水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排比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第一课时
CAI课件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3清。
1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注意“真静啊”,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5)齐背。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1000倍,漓江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0(欣赏这些图片时,把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3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4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
(需要有关这些

2、理解“连绵的画卷”。[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
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是诗是著名诗人
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板书: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2“孔隙”的写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一一记金华的双龙洞。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

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三、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
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
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
(出示一张照片做
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4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
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
用了一个词一一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六、课堂总结,作业。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二、学习课文。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1•洞口宽像桥洞
(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

景观呢?
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3•出示资料:
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唯有平
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1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出来的。
(3感情朗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看电脑填空。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5有感情朗读全段。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

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2)洞顶的双龙
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4看图片加深体会。5把句子补充完整。6出示资料:
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
、“倒挂编幅”、“彩云遮
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7)感情朗读。指读。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三、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
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与课文相似或

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同学们从网络上、书中、报刊中以及亲身的游历中,搜集到丰富的材料,
《记金华的双龙
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和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景象奇异
金华一罗甸一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
宽高大窄小黑大
4七月的天山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
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五、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
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
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
录。八、作业
复习词语卡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积累写景诗句;
4.搜集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培养学生游历祖国河山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积累观察校园景色的资料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

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读一读,
比,看谁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9ce5d5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fa.html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