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01 10:05: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说文解字》中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的意思应为 ________

《说文解字》中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较量,竞争;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

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______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_______。(①②空用原文问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终了,最后;

2A

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解析】【分析】(1①“竟不可得翻译为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意思是最终②“练乡兵与之角翻译为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意思是较量,故选

2A尔辈不能究物理刻画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己为是,自恃博才。故选A

3)《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做事不能据理臆断这一道理。乙文通过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的故事,告诉人们满腹皆书能害事的道理。两篇文章都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终了,最后;

⑵A

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最终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刘羽冲,他是沧州人。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成了鱼。.

    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矣。师旷曰:何不乘烛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乘烛之明。秉烛之明,就与昧乎?平公曰:善哉!

【注】秉烛:点亮蜡烛。昧:暗。行:一样,相同。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3)从文中的画线句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哪个时期?由此你得了什么启示?

4)这两个文段都是劝别人学习的,从劝人的角度,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推托;迟

2)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青少年时期。启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②“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4)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都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点燃火把。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好学,总不嫌晚。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尤其剧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进新技能,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根据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孙权开始全吕蒙学习的时候,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不愿学习。孙权就说,你的事务有我的多吗?我还抽空学习呢!于是吕蒙才开始学习最终大有长进。【乙】当晋平公问师旷自己想学习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已经晚了。晋平公就说: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点上蜡烛,总比不点蜡烛黑着强吧,意思是说,学总比不学强吧。晋平公非常赞。同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为: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推托;迟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青少年时期。启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②“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能力。答题时要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来说即可。而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则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能从一个侧面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等。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鲁肃过寻阳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__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

孙权劝学的办法是:________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1)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

2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

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例如: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启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1)本题中的见事知晓事情是古今异义词,重新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岂、治学、博士、涉猎、才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作答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相关语句的筛选作答。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办法是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通过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表现吕蒙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例如: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启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

【参考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镠。(2)据:统治,割据。(3)布:铺排。(4)贻():赠给。(5)讫():完毕。(6)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7)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8)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 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9)伏:通假字,通,佩服。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敢轻吾射________

康肃笑遣之________

其塔动________

逐层布板讫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意为________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写出一个含这个意义的成语)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 1)怎么,哪里;连词,表修饰;担心;只,只要

2(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的点头赞许。

(匠师)就秘密的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3)熟能生巧;放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翻译为: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翻译为怎么;翻译为: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这里是一个连词,表修饰;翻译为:嫌它晃动;因此译为嫌,担心,担忧翻译为: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翻译为只要

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关键词的含义:但:只是;使:派;贻:赠送。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卖油翁酌油的技巧和语言但手熟尔可知,由于长期的酌油的原因,使之技巧非常熟练,因此可以用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来概括其道理。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解释为放下现在还保留这个解释的成语有爱不释手等。

4)阅读甲文可知,在人物描写上运用了语言描写,从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还运用了神态描写,又用卖油翁的酌油技巧来衬托陈康肃射箭的技巧,因此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乙文中从匠师和喻皓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由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句中可知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皓笑曰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并讽刺了匠师的无能,同时也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因此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故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也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人物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怎么,哪里 连词,表修饰 担心 只,只要

⑵ ①(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的点头赞许。

(匠师)就秘密的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熟能生巧 放下 手不释卷、如释重负等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平时多注意积累课本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明确涉及的成语及意思。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附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5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安贫乐道》)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谈笑有鸿儒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产业(________

其妻之(________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5[]文的刘禹锡和[]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博学的人;使身体劳累;经营、谋求;对……感到担忧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对偶;”“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解析】【分析】(1谈笑有鸿儒翻译为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意思是博学的人无案牍之劳形翻译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形意思是使身体劳累不营产业翻译为不去经营房、地、货等财产意思是经营其妻患之翻译为他的妻子对此感到忧虑意思是……感到忧虑

2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中意思是意思是德馨意思是品德高尚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句中意思是更加意思是最终意思是读书人。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3)甲文中虽然开头写到斯是陋室,但从文中可知:惟吾德馨”——主人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日常生活优雅。据此作答即可。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字生动地写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据此理解作答。

5)两文中都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甲文中作者虽身居陋窒,但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看出作者却因为环境清幽,交往人物的高雅,日常生活的轻松而感到高兴。乙文中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守志弥固等句子表现了王欢的特点,虽然家庭贫困,但依然专心治学。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博学的人;使身体劳累;经营、谋求;对……感到担忧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对偶;”“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作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选好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进行赏析。考生要抓住切入点,结合语句的内容、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有关的语句、事件进行分析理解。

【翻译】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王欢,字君厚,是乐陵县人。他安于贫困,乐守圣贤之道,专心研究,沉迷于学问。不去经营房、地、货等财产,经常是边讨饭边朗读《诗经》,虽然家里存粮不多,但他的心境却始终保持和顺愉悦。他的妻子对此感到忧虑,有一次就焚毁他的书籍,并要求离异改嫁,王欢却笑着对妻子说:你没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吗?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6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禹锡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暑。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骚人:诗人。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链接材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羽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往来无白丁 ________

________

五言诗________

宰相复置之郎署________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强调陋室不陋。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

4)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无论其性格还是文风皆有豪气。请结合《陋室铭》及上面的(链接材料),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

【答案】 1)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4)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

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解析】【分析】(1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知识浅薄的人。句意: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句意:善于作五言诗。善:擅长,善于。句意: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欲:想要。

2重点词:斯: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重点词:丝竹:指代乐器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3)解答此题,要抓住关注句子,理解意思,并进行概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了陋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主人志趣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主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此题,要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刘禹锡被贬至和州后,又被刺史穿小鞋,安排在只容一张床的斗室居住,但刘禹锡不以为意,还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矢志不渝的品质。

故答案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

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刘刘禹锡的作品,表达自己对诗人作品中振衰起废、催人向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肯定与赞赏之意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可爱者甚 ________

不枝________

益清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答案】 1)蕃:多;蔓:横生枝蔓;远: 远播

2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C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蔓:横生枝蔓。

2)本题重点词语:宜:当。众:众多。

3C项理解分析错误,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本文以议论性文字为主。

故答案为:⑴① 蕃:多 蔓:横生枝蔓 远: 远播

⑵ ①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⑶ 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陋室铭》的文体是________,《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素琴__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________

无案牍之劳________

亭亭净植 ________

3)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

4莲,花之君子者也。如果请你从《爱莲说》中选择一个四言或六言的句子代表莲的君子之风,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5)表述志向和情操时,作者没有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的比较含蓄,这种写法是什么?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铭;周敦颐

2)调弄;亲近而不庄重;形体,躯体;耸立的样子

3)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原文语句来答亦可)

4)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沾染污秽,正如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示例2中通外直,写出了莲中间通达、外形笔直的特点,正如君子正直不阿、通达事理。

5)托物言志,《陋室铭》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3)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陋室铭》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从《爱莲说》中选择一个四言或六言的句子代表莲的君子之风。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均可。示例: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正如君子美名远播、自尊自爱。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正如君子谦逊、刚直、公正、纯洁、清誉。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与作者情感。托物言志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故答案为:⑴1、铭;周敦颐

调弄;亲近而不庄重;形体,躯体;耸立的样子

围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回答即可。(原文语句来答亦可)

示例1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没有沾染污秽,正如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言志,《陋室铭》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此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在抓住答题要点的同时,还要做到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的理解能力。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附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山门于河________

十余岁________

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一句中可以看出和尚毅力坚定,从寻找石兽的方法中可以看出和尚经验不足。

B.讲学家的,是善意的笑,说明讲学家乐于助人,一心想帮和尚找回石兽。

C.老河兵经验丰富,是一个真正究物理的人。

D.“众服为确论说明众人盲从权威,轻信讲学家的说法。

【答案】 1)倒塌;经过;事物的道理;逆流

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B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倒塌;物理,古今异义词,此处是事物的道理溯流,逆流。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是非,这不是;,怎么;,带着;然则,既然这样;臆断,主观判断。

3B项错误。讲学家的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

故答案为:倒塌;经过;事物的道理;逆流;

⑵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⑶B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0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根。虚受:虚心接受。: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可爱者甚 ________

陶后有闻________

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________

空以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答案】 1)多;少;种植,栽培;体悟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虚心体道、砥砺名行。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蕃:多。鲜: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培。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倚:偏颇。

3)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莲的生长环境,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莲的外形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香远益清从莲的香气写出莲的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莲的品性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乙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注意文中…………………….”的句式就可得出答案性直”“心空

4)两文都给予君子以高洁美好的品质,结合这些品质来作答即可。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坚定不移、正直无私、虚心体道、砥砺名行等。

故答案为:⑴① 种植,栽培 体悟

⑵ ①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虚心体道、砥砺名行。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提炼相关信息。

本题考查抓住塑造君子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两文内容,抓住能表现君子品行的句子作答。

【参考译文】

    甲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文,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剐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11文言文阅读

窃符救赵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

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人。

2)解释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臣有在市屠中________

故久立________

公子愈和________

宾客皆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小百科卡片,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

4)人物品格往往在其言行中得以显现,请结合文章评析公子无忌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2)朋友;斜着眼看;神态;(对……)感到惊讶(吃惊)

3)公子魏无忌召开盛大酒宴,宴请宾客,来客都已坐好,公子却驾着马车,空着左边的上位,亲自去接侯嬴。

4)公子待宾客坐定亲自驾车并空出左上位接侯嬴;面对侯嬴坐车时的衣着及态度,公子愈加恭敬;在集市长时间等候侯嬴与屠夫闲聊而神色平和。以上言行可以看出公子无忌礼贤下士,宽厚爱人。

【解析】【分析】(1)该句中表时间,可以独立划分开;接着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写出了人物了品质,所以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因此第二处划在下士之后,注意题干中要求只划两处。

2客: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客人,古义翻译为朋友睨: 在古今含义上基本一致,翻译为斜着眼看色: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颜色,古义翻译为脸色、神惊:在古今含义上基本一致,翻译为惊奇、惊讶

3)该句中注意:置:召开,摆;会:宴请,从车骑:驾着马车。另外翻译时注意坐定缺少主语宾客,记得一定要补充出来。

4)文中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句可以看出魏公子的谦逊、知礼;侯生要求公子驾车去集市看自己的屠夫朋友时公子引车入市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公子并没有表现的不耐烦,最后公子还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都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的高贵品质。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朋友;斜着眼看;神态;(对……)感到惊讶(吃惊);

公子魏无忌召开盛大酒宴,宴请宾客,来客都已坐好,公子却驾着马车,空着左边的上位,亲自去接侯嬴。

公子待宾客坐定亲自驾车并空出左上位接侯嬴;面对侯嬴坐车时的衣着及态度,公子愈加恭敬;在集市长时间等候侯嬴与屠夫闲聊而神色平和。以上言行可以看出公子无忌礼贤下士,宽厚爱人。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当初,魏公子无忌很有仁爱之心而且礼贤下士,以致于有门客三千多人。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注释】泰山北斗:像群山拱卫着泰山,像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比喻对某人的极度尊崇、敬仰。詈():辱骂,责骂。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故里    归:________

吾当时只存心于厚    欲: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3)吕公后悔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归:回,回到;欲:想,想着,打算

2)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

3)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恶,最终犯了死罪。

启示:宽容待人可能会姑息养奸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好心办坏事

【解析】【分析】(1归故里翻译为回到故里意思是回,回到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翻译为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意思是想,想要

2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句中意思是因为在这里是“……的例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文中吕公因为心存善念当初没有和醉汉计较,从而导致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所以吕公很后悔。至于启示,我们结合文章内容来谈即可。文中的吕公当初的目的是想做件好事,没想到却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告诫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别以善心而行恶事。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① 归:回,回到 欲:想,想着,打算

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

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恶,最终犯了死罪。启示:宽容待人可能会姑息养奸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好心办坏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回到故里,海内外的人都十分景仰尊重他,就像是群山拱卫着泰山。偏偏有一乡下人喝醉酒后大骂文懿公,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用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一年后,这个人触犯死罪入狱,文懿公才后悔说:假使当初稍微和他计较,送去官府责问,施以小小的惩罚,可以给他很大的警戒。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反而养成他的恶行,而陷入犯罪的地步。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一个例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f0c570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9.html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