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导读

发布时间:2019-06-02 17:00: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尔基《童年》导读

高尔基《童年》 导读 《童年》 是高尔基的三部曲之一, 全书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描写。

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 阿廖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个版本或童年的他, 这讲述了活生生的一个儿时的高尔基。

一、 多视角的描写方法 《童年》 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

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 使童年 更加生动, 充满童趣, 例如对于阿廖沙父亲这死的一段描写:

在幽暗的小屋里, 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 他穿着白衣裳, 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 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 奇怪地张开着, 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 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 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 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 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

以上一段话的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 3 岁男孩的心态。

因为他年纪小, 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 奇怪的事情, 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 难看地龇着牙等等。

另一方面, 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 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 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二、 语言艺术 《童年》 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 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 把身子伸过桌子, 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 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 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 满脸通红, 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

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 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 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 分吧! 住嘴, 都是你惯的! 外祖父叫喊着, 两眼直发光。

真怪, 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 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很有层次, 把每一个人的动作、 表情、 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 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独特的选材 《童年》 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 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 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

另一方面, 运用典型化的手法, 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 并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使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 在《童年》 中, 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 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

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 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名家导读】 《童年》 为什么长久地、 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

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 优美的、 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 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 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母亲》 这些书让我知道了高尔基同志的祖父是个穿着旧呢制服的沙俄军官, 外祖父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列宾油画中裸露着赤铜色脊梁的那种人。

也知道了高尔基在鞋店做过小徒弟, 甚至和他一起看见了鞋店老板怎样去抚摸女客的肥足, 又吻自己发臭的手指, 听见了躲在门后的高尔基咯咯的笑声。

高尔基是我和我们几代人的童年的伙伴。

著名作家 韩静霆 好句摘抄加赏析:

1. 外祖父家里, 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仇恨之雾; 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衷于参加一份。

赏析:

此句写出了外祖父家这种残暴的行径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使孩子们也像大人们一样恶毒或郁郁寡欢。

2. 有天晚上, 在已经喝过茶, 还没有吃晚饭之前, 舅舅们和格里戈利师傅正在把染好了的成幅料子缝成一匹一匹的, 然后在上面缀个厚纸签儿。

米哈伊尔舅舅想跟那个快瞎的格里戈利开个玩笑, 叫九岁的侄儿在蜡烛上烧师傅的顶针。

萨沙用烛花镊子夹着顶针烧起来, 把它烧得滚烫的, 偷偷地放到格里戈利的手底下后,就躲到炉子后面去了。

赏析:

此段通过描写萨沙的动作, 写出了恃强凌弱是这个小市民家庭的癖好。

3. 用一天傍晚, 他来了, 打扮得像过节似的, 穿着金黄的绸衬衫、 绒布裤子、像手风琴般轧轧作响的皮靴。

他的头发发亮, 浓眉下一对愉快的斗鸡眼, 还有年轻的小胡子底下雪白的牙齿, 都闪闪发光, 他那绸衬衫, 和谐地映着长明灯的红光, 像是在燃烧。

赏析:

此段通过描写小茨冈 的外貌, 写出了小茨冈 为了来看望我, 特意穿得很隆重。

4. 小茨冈 像一团火在燃烧, 他张开双手, 像一只鹞鹰展翅翱翔, 脚步快得令人难以想象; 他尖叫了一声, 往地上一蹲, 像一只金色的雨燕上下窜动, 绸衬衫颤抖着, 晃动着, 仿佛在燃烧, 在融化, 发出耀眼的光辉, 把周围都照亮了。

赏析:

此段通过描写小茨冈 的动作, 写出了小茨冈 的舞蹈优美。

《童年》 佳句赏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赏析 阿廖沙因把桌布放进染缸遭外公毒打, 卧床养伤。

后来, 外公来看他, 向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在伏尔加河上做纤夫时的情形, 节选片段即为外公讲述内容。

片段主要描述了两个场景:

一是纤夫拉纤时的场景, 一是纤夫们休息时的场景。

两幅场景形象而逼真地展示了 19 世纪上半叶俄国纤夫生活的全貌。

一方面纤夫的工作是沉重、 痛苦、 令人无法忍受的。

赤脚逆水行船, 上有能将脑壳晒的直冒油的太阳, 下有又尖又利的碎石子。

腰弯的头点地, 浑身的骨头格格作响,汗浸得眼看不见路, 连跌交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因为可以趁机喘口气。

这种场景让人不由得想到俄国著名画家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中所展示的纤夫形象。

纤夫的日子是沉重而艰辛的, 这里作者坚持了他现实主义写作原则, 不夸张,不想象, 全部用白描手法将烈日下纤夫拼命拉纤的步履维艰刻画得入木三分, 读后让人动容。

但另一方面纤夫们对待沉重生活的态度又是开朗乐观的。

休息歇脚时, 他们一边煮饭, 一边唱起心爱的歌谣, 喊声震耳, 连稀饭溢出来都不知道。

面对生活的苦难, 他们没有叹息, 没有沉默, 而是工作时拼命努力, 休息时尽情宣泄。

为了显示纤夫们歌声的豪迈, 作者用伏尔加河水来衬托。

这时, 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的更快了, 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 直冲云霄。

天劳作场景与傍晚休息场景对照来看, 俄国纤夫生活的悲惨与对生活乐观开朗的态度就很鲜明的体现出来了。

这个片段是《童年》 全书中对外公为数不多的正面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处。

阿廖沙听着外公的讲述, 觉的外公成了外婆童话中的人物, 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外公残暴自私、 冷酷、 吝啬之外还有一些好的品质,如果不是当时社会的逼迫, 也许他不会变成后来那样一个令阿廖沙讨厌、 憎恶的恶人, 这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人物评析】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 他从小心地善良, 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 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 是非分明、 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 刻苦耐劳, 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 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

对知识的渴望, 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 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 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 走向新生活之路。

【思考】 《童年》 里的阿辽莎是一个爱憎分明、 酷爱读书、 奋发向上的形象, 读完本书, 你对阿辽莎热爱并渴望读书的精神有何感想呢?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也坚持读书写字, 年幼的他为了读书, 还常常要去捡垃圾, 你是否也会向他学习, 通过读书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呢? 【延伸阅读】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童年》 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童年, 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

但是,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 我们没有。

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 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

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 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 7 岁起就没有了爸爸, 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 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 就他没有。

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

然而, 他没有埋怨妈妈, 而是更努力得读书, 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 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 还夹着做人的道理:

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高尔基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数学.

在一节数学课上, 老师出了 一个题目考在班上的同学,题目是:

1+2+3+4++100=?这可为难了很多同学, 他们一个个都很着急, 只有高尔基算出来了

等于 5050

从此, 老师不会再因为他们家穷而瞧不起他们, 而是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

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 孔子说得好:

见贤思其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8723b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d.html

《高尔基《童年》导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