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苏幕遮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范仲淹苏幕遮教案
【篇一:苏幕遮教案】


选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诵读第十篇课题:《苏幕遮》
教学目的:1)、整体把握词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诗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本首诗词教学难点:意象的分析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都有离家的经历,当你们久离家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说一说,当你们思念家乡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呢?是的,在当今社会,通讯便捷,交通发达,选择的方式有很多,而在古代却不尽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一首词《苏幕遮》,共同感受词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作者简介----------同学们都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老师在那里重点介绍了范仲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范仲淹有哪些生平事迹?(同学说)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说明老师以前讲的没有白讲。但又不是很全面,老师再来补充一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代表作《岳阳楼记》,《渔家傲》。
接下来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读两遍这首词,感受一下这首词的思想感情。1分钟后)
好!就读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词。碧云、黄叶、波、烟、山、水、斜阳、芳草(板书)。
我们找完了上阕的这些意象,无论是云、山、还是水,同学们都可以很好的理解。这里不好理解的就是芳草这一意象,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芳草化用了《楚辞》当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意思是说啊,王孙远游不归,而家乡的芳草却丰茂的生长,所以芳草指的是故乡
那么这几个意象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生答(类似思乡)

同学们说是思乡,一定是根据老师讲解的芳草这一意象,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芳草可以看出思乡,上阕中的那一句也体现了思乡之情?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然后推举一个人回答。
好!就到这里,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这位同学说是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一句。你们同意么?
既然同学们同意,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为什么。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思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的渺远衬托出思乡的情浓。所以,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就是思乡之情。
请同学们继续看上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的秋色指的是?(提问对就是碧云天,黄叶地。
那为什么又说是秋色连波?(无人回答)
好吧既然同学们都不知道,那就由我来给大家解读。我们来看词人的视角,由俯仰变为平视远眺,一高一低,一俯一仰,远处碧云天,黄叶地与秋水相接,所以说秋色连波。
上阕的最后一句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虚实结合,而作者这样做的用意就是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同时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到这里,我们上阕就讲完了,如果上阕是一幅图画,同学们你们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同学们说的都对啊,秋景图
(学生说)明月、高楼、酒、愁肠、相思泪
同学找的很准确,通过这些意象,倚楼的孤影,带酒的泪痕,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愁苦的意象呢?(生答)
师总结:词人通过这些意象刻画出思乡的人,形象鲜明具有感染力。黯乡魂,追旅思,运用了互文的手法,体现了思乡羁旅之情,凄凉冷清之意。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一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一天,实际上确是说愁绪无时无刻不梗在自己的心头。

明月高楼休独倚这一句-------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独,结合背景介绍讲解
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词人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
到这里,下阕我们就分析完了,上阕是一幅秋景图,那么下阕叫什么名字呢?思乡图
齐读一遍整体感受这首词。
我们讲解完了这首词,让我们一起回顾全文,上阕讲的是?下阕讲的是?是的,这首词以低回婉转、沉雄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浓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作者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课后作业---------对于思乡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了范仲淹词中的思乡。但思乡之人不止他一个,周邦彦也有一首有关于思乡的词《苏幕遮-燎沉香》。接下来我们就留一个作业:比较一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与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的不同之处。2、背诵课文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二:《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教案祥云一中孟园园一、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二、教学重点: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三、教学难点:
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
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忧愁风荷
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见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愁伤感风荷出水欣喜教学过程一、导入
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二、作者及作品风格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
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3、请同学示范朗读。
[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板书)
[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五、内容赏析(一)赏析上阕
1燎沉香,消溽暑
此句描述了室内的活动。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人的心情也是沉闷的。
——燎香消暑(板书)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词人听到了清脆的鸟叫声,叽叽喳喳,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鸟雀呼晴(板书)问题:此句中两个字有何妙处?
明确:呼: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作者信步走到户外。)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有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风荷出水(板书)
[设计说明]疏通句意,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4、问题探究(语言品味)
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这两句词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

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精于炼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造成了左右摇
摆的力,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具有动感,尤见精神。[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对词的语言进行赏析,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5、上片小结
上阕所写的景中词人选取了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等意象描绘出了: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出水三幅画面,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6、诵读指导:
词的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
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应重读,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和作者的欣喜之情。7、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上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指导诵读,吟咏诗韵(二)赏析下阕
1故乡遥,何日去?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词人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
2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我的家在南方,可是我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词人的乡愁很浓,可语出淡然,这愁绪便如薄雾轻烟。作者为钱塘人,久客京华的羁旅之思,伴着浓浓的乡愁溢于言表。(板书
3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在这五月的季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非常想念你们,我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设计说明]结合注释,疏通句意,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问题探究: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从故乡的朋友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的《月夜》用设想妻子思念自己而儿女不懂思念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方的妻与子的复杂感情。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全词主旨和作者写作特色,联系课外知识,比较阅读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5、下片小结
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词以如梦似幻的乡愁乡梦结束,余韵袅袅。
6、诵读指导:
词的下阕抒发思乡之情,格调轻柔,语速要慢,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作者思乡的伤感与
愁绪。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7、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下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指导诵读,吟咏诗韵六、思考探究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明确】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板书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由描写风荷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体会词中作者情感,整体把握词的内容,突出教学难点。
七、全词总结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周词中少数的例外。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八、拓展延伸
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荷花来比喻自己美好高洁的节操。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历代文人咏荷词举不胜举,但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看似信手勾勒的几笔,却令人叹为观止,成为独步词坛的经典之作。
[设计说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回顾所学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知识积累。九、布置作业
1、背诵《苏幕遮》
2、阅读赏析宋代咏荷词两首(课本51页)
【篇三:29《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教学目标:
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3、鉴赏词中的佳句。教学重、难点:
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3、鉴赏词中的佳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各尽其美,各臻其盛,在中国文学浩瀚的天空里,都是极璀璨的星座,极耀眼的奇葩。词,原名曲子词,人称长短句。比较起诗来,词显得不够厚重、宽广,但它的抒情,要更为细腻深微。
让我们通过美不胜收的词作,含英咀华,去具体感受在那逝去的漫漫封建长夜里,人们对自由爱情、美好理想、崇高人格、祖国命运等等的执著神往之情,领略、欣赏豪放、婉约的不同词风,在美的巡礼中,经曲感动,终至于收获一种情操上的陶冶,与精神上的洗礼。
二、词人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皇祐四年(1052年)吴县(今属江苏)人。他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
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词仅存五首。三、背景解说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但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这首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词所少有。四、词作赏析
上阕写壮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碧云天,黄叶地两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1赏析碧云天,黄叶地所写之景的妙处。
明确:碧云浮空,黄叶匝地,俯仰生姿,”“搭配,色彩浓烈(斑斓),意境开阔。
《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接连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与第一句在写景角度上什么变化?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由俯仰变为平视远眺。秋色具体指碧云天,黄叶地在高楼上极目远望,远处碧云天、黄叶地与秋水相接,所以说秋色连波
秋色两句,落笔于高天厚土之间那浓郁秋色和绵邈的秋波,意境更显空邃。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碧蓝的高天、澄黄的广野,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放眼远眺,竟好像是一位画师肆意地将绚烂的色彩泼洒在天宇间,挥就的巨幅写意山水画。在看似明媚、清艳的底色上,又蒙上一层轻纱。波上寒

烟翠字下得极佳,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秋波,远望难辨,便与碧天同色,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翠。这里的字,用的是通感,让人从肤觉感受着翠色烟霭。唐代大诗人王维《山中》诗的空翠湿人衣一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
3思考:同意,在词句中能否互换?为什么?参考:(1)韵脚问题:
2)习惯问题:指天、水等,视野较广,不指天、水,视野较近;
3)词语色彩问题:有澄澈之意,有通透之意;娇翠欲一词,又使字有欲滴之意,与波上寒烟相符也是空翠湿人衣的注解。
山映斜阳天接水,再将青山入画,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斜阳则点出所状摹的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让人心中油然而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
加修饰,似乎这无情的芳草,本应是有情之物。埋怨草木无情,实则为词人主观之情于客观之物,益发增添了一种哀伤与落寞之感,体现出词人的多情、重情。由眼前实景转为意中虚景,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芳草的绵延无尽,遥接天涯,更在斜阳外,并不管人的情绪,更使望远怀乡的游子愈加痛苦。无情的芳草尚且延伸至千里之外,而游子却身在他乡,有情之人不若无情的芳草。词至此,则由写景引出乡思离情。
4思考:芳草在古诗词中,历来是生发别离主题的重要意象之一,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明确:(1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指故乡。
2)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
5赏析这两句使用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明确: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总结: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整个上片写秋景,色彩浓丽,意境高远,毫无衰飒之味,更无悲秋伤春的陈腐之气,而悠悠怀乡之情,也从天涯芳草的景物中暗递,读来如羚羊挂角,浑然无迹。
下片黯乡魂,追旅思,运用互文的手法,紧承天涯芳草,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句,是说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成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计可消除之愁了。
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本词说好梦留人睡,而实际辗转难眠,并无好梦;说明月楼高休独倚,而实际却因无计消除的愁情,独自登高倚阑。
6思考:登高凭栏,常常用来传达思乡之情,表达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你能举出例子吗?
明确: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
也归于失败,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入百结愁肠,催生成无尽的相思之泪。
7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
远而浓丽,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2b685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2.html

《范仲淹苏幕遮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