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发布时间:2020-05-04 22:49: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有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17.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访谈法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 )。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线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有的说:“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老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 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的走道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她的文化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25.材料: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 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 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

(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27.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2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材料:略)

1 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
2)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9.(材料: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支撑脚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身体前倾,运球脚屈膝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前进,随后运球脚自然着地。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什么是版画?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那几种?
(2)如何中学段指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17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B【解析】: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3.C【解析】: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4.D【解析】: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5.B【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6.B【解析】: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7.C【解析】:冲洗伤口。

8.C【解析】:变通性。

9.B【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0.B【解析】:负强化。

11.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认为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好的,正确的。

12.C【解析】: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有注意力障碍。

13.A【解析】:斯宾塞认为,课程就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4. B【解析】:隐性课程主张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获得知识,题干当中的板报,橱窗和建筑等属于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

15.A【解析】:学会写,熟记都属于知识技能层面。

16.C【解析】:分组教学。

17.B【解析】:讲授法。

18.A【解析】:测验评价

19.C【解析】:第一步认识,第二步理解,知识需要重复出现,故为螺旋式安排教材。

20.B【解析】: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一:语言智力,二:逻辑-数学智力,三:视觉-空间智力,四:音乐智力,五:身体动觉智力,六:人际智力,七: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2.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

③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的思想品德,二:个体的学习,三:个体的身体状况,四:个体的心理,五:个体的家庭。

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一:对正式群体的了解,二: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4.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正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和赞赏学生。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的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

(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能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儿童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引导,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判断,依存型儿童更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依存型的孩子应给予更多指导,而给予独立型的孩子适当的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型更注重解决问题的速度而非精度,在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以认识并从不同方面去肯定并引导学生。

25.(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反而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其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的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

(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思想碰撞和组际交流来解决。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参考答案】

(1)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的跑过来,努力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②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以及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的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以及“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等拟人手法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作者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虽有些可笑,但很可爱。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所以,虽然离开了郊外的小屋,但作者对那只曾给一家人以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的白鹅依旧恋恋不忘,记忆犹新,其背后,是丰子恺先生一颗热爱动物、博爱的心。总之,作者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写出了鹅的高傲,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白鹅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来表达对白鹅喜爱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白鹅性格特点。

难点:朗读全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几则谜语,你们来猜猜谜底?

1. 一只顺风船,白蓬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2.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诵读谜语,学生举手回答谜底,活跃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还记得鹅的诗歌吗?(跟着学生一起诵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那么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导入不仅要与所教课程有相关性,还要具备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谜语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复习诗句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27.【参考答案】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联系和区别: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折线统计图:用几条线段连接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图形。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特点: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描述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将实际数据录入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一、导入新课,

活动1 出示情境图-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表格。

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能否将表格填写完整?

追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统计食物摄入量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探求新知

追问:说说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意思?如果你选择,你会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独立思考,尝试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展示扇形统计图进行讲解。

提问:图表中,整个圆代表什么?每个扇形代表什么?用这个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圆形表示总数,扇形代表各部分数量,扇形的大小取决于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各种食物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总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应用新知

将老师提供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作业:做小调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28.【参考答案】略

29.【参考答案】

(1)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这首歌曲属于自然大调,4/4拍,一段体,歌词描写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歌曲整体的音域只有九度,第2、4、6、8小节分别和第1、3、5、7小节重复,旋律流畅明快,朗朗上口,适合儿童边唱边游戏。

从乐谱整体上看出,是一首轮唱方式的二声部合唱,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挑战。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体验描绘动物的音乐,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逐步懂得人要爱护动物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亲自体验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

合作学习轮唱,逐步培养起互相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轮唱的演唱方式。

(3)1.回音游戏

师:同学们,这两只小老虎有一天从山里跑到了山谷里,突然,一只小老虎不见了,另一只小老虎很着急,他对着山谷大声的喊了起来,在山谷里出现了一个声音紧跟着它在喊,这是什么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下回音游戏。老师来做原音,你们来做回音,好不好?(师喊:两只老虎,生紧跟着喊)

2.学习轮唱

师:同学们看乐谱,这首歌曲是不是下面也有回音,这就是二声部的轮唱。接下来,老师来唱上面的声部,同学们来唱下面的声部,回音一定要跟上,我们一起试一下。

(师生合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分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唱一声部,第二个小组唱二声部,看看大家的配合。(唱完后两小组交换体验)

师:现在大家全体起立,一二小组同学面对站立,一小组扮演小老虎,二小组扮演回声,我们想象自己现在正处在山谷里,大家加上动作来表演下吧。

设计意图: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敢于表现自己,形象思维比较丰富,采用回声这种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来体会二声部轮唱的特点,更容易使学生易懂和接受,同时通过互动表演方式,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支撑脚与球的位置,运球时脚内侧触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行进间控球的协调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了解到足球脚内侧运球的重要性及动作要领,提高运动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小组合作讨论、练习等方法,初步掌握足球脚内侧运球的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探究、配合练习,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兴趣的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环节的步骤:

利用挂图图示法教学,让学生先试图模仿

教师讲解示范脚内侧运球方法,讲解易犯错误

组织学生练习,先原地练习,再运球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用语言激励学生,纠正易犯错误

组织学生展示,展示后发现难点,学生控球能力差,安排专门练习后,再分层练习。

分层次指导学生(重点指导练习较为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

(1)本课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目标。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通过启蒙、诱导,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跳跃的情境和氛围之中,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无限乐趣,为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打下基础。

(2)本课为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运球单元教学中的一次引导课,脚内侧运球的练习,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而且通过游戏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来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从而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31.【参考答案】

(1)版画是通过制版来印制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依据使用色彩的多少来分,则有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印版画的印制方法,并创作一幅对印版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知道对印版画的表现方法,并且通过创作,学会运用对印版画的方法表现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演示蝴蝶的画法:在纸张上画半只蝴蝶,然后进行对折并且按压,展开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变化?这种画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补充总结并引出对印版画的概念:像这种对印的方法作出左右两边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而方向相反的画,称之为对印版画,揭示课题《对印版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运用演示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对印版画的特点,从而为新课教学做铺垫,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活动一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左右相同的图形,即对称图形。

活动二

思考问题:这些有趣的画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授对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①对折:横折、竖折、斜折

②画形:画出轮廓线

③上色:颜料的水分要把握好,并且不要上与底色相近的颜色。

1 拓印:放平,用力按压。

活动三

设置小游戏:展示一些不同背景的对印版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形状相同,但是方向、背景不同。

追问:如何表现像这种背景不同的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对印版画的最后一个步骤:添加背景或装饰。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将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层层的问题以及小游戏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采用示范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可以更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对印版画制作方法的理解,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优路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971f17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8.html

《(完整版)2017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