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学案

发布时间:2019-12-27 13:47: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内容 《杜甫传》(节选)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基本常识。

2.明确学习传记学习的目的。

3.了解本册书的选编体例。

4.了解伟大诗人杜甫的人格抱负及其创作心境,体会诗人关注民生、感时忧国的情感,忍耐和承受艰难、不懈地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

学习方法1.《传记作品选读》是阅读型选修课,是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所以同学们要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感受人生、感受阅读的兴味。“”是前提,“”也是重点。

2.《传记》所写均为杰出人物,这正是我们青年人成长的偶像与楷模,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与传主“约会”——触摸他们独特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和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提升个人精神境界。

3.养成良好的阅读品位与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尤其是要学会边读边记边思边悟,列出“大事年表”,勾勒传主的人生历程。

学习过程

一. 了解“传记”的一般知识。

“传记”旧称“史传”,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纪实文学形式,注重史实,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但因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与编排、叙述中融入自己的观察、想象与感受,强化了作者的理解,传记又兼有明显的文学性。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可谓开中国“传记”的先河,从此中国古代的官修正史皆依“纪传体”。我们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世家》、《鸿门宴》分属“列传”、“世家”、“本纪”,都是传记。

“传记”的种类很多,有比较标准的纪实性传记,有作者自述的自传,有注重学术性的评传,还有人物小传、回忆录、传记小说等。

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概述

本册书选编了古今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科技界的精英、商界的大腕,涉及面广。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我们可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将重点学习《杜甫传》、《贝多芬传》、《杨振宁传》、《比尔盖茨传》,前两篇“精读”,后两篇“略读”。

三.《杜甫传》有关背景知识介绍

1.走近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大,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发表诗歌,先后出版两部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1930年赴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西南联大,任外语系主任。1941年后创作《十四行集》,影响甚大。小说和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伍子胥》、《山水集》

2.走近传主: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并称“李杜”。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然生不逢时,一直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又逢“安史之乱”,举家生活陷入困顿。曾移家成都,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今留“杜甫草堂”,史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返乡,病死湘江统治者途中。其诗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罪恶,同情穷苦人民,反应了真实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说。又因其人格崇高,史称“诗圣”。诗歌代表作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总称《杜工部集》。

3.创作背景:《杜甫传》始写于1946年,历时三年。从青年时代,冯至就极为热爱杜甫,抗战期间,作者更是没忘对杜甫人生的思考。在西南联大期间,冯至仔细研究了中国文学,对同时代的李白、王维等人也做了了解,1945 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于此基础上写成《杜甫传》。本传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杜解杜”,即从对杜诗的解读中咀嚼出杜甫的生活和思想,一是“以诗人写诗人”,描绘出血肉丰满的“诗圣”形象,避免了传统传记繁琐枯燥的考据论证。

四.精读文本,编写“杜甫年表”。(三课时,其中表格空缺部分自行填写

长安十年

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主要诗歌

746

政治日趋腐化,长安被阴谋与恐怖的空气笼罩,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气氛扫荡无余了。

初到长安,漫游的豪情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产生矛盾心理: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常有这样的诗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

747

李林甫专权,玩阴谋,进行欺骗性考试

遭受打击,生活困顿,不得不低声下气,做贵族府邸中的“宾客”。

一边写诗推崇贵族,一边在诗中倾诉辛酸、悲愤:“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751

玄宗推崇道教,举行了三个盛典。李林甫专政,奸臣弄权,边将好大喜功,人民赋税沉重,生产力衰落。政风腐败,边境失利,民生凋敝。

走投无路,写《大礼赋》,名声大噪,却仕途无望。穷,身体也渐渐衰落了。

吸取民间的方言口语,诗歌新鲜有力,作《兵车行》,反映百姓疾苦。从此,杜甫诗歌国土扩大,出现了被奴役的人民。作《丽人行》,讽杨氏姐妹荒淫无耻的生活。

752

与朋友同登慈恩寺塔

从无语的山川中看出时代的危机。

7538

长安霖雨成灾,米价腾贵,政府开仓放赈。

领米度日,幸有郑虔能使之笑逐颜开。

虽有豪情,但不免有深沉、惊悚的感觉。

754

再进两赋,投诗权贵,因贫,因事业心,为求一官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首先颂扬权贵的功业,随陈自己窘迫,最后写出投诗本意。堆砌典故难掩凄苦心情。

755

统治者的奢侈登峰造极,人民苦到极点,水旱灾害,使贫富悬殊日甚。唐从此结束盛世,进入坎坷多难。

辞县尉,改参军,往来长安、奉先。关系人民,寄希望于皇帝。周岁的儿子死去。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划时代的杰作,反映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状况以及杜甫的伟大人格。杜甫思想的进步与艺术的纯熟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流亡生活

756

安史之乱暴发,唐朝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

沦陷前一月离开长安,开始流亡,后困居长安,思念亲人。

时代的变化反映在他的诗中,爱祖国、爱人民,走向现实主义。

757

安禄山被杀,情势有转变。

拜见肃宗,任左拾遗。政治失败,被放回家。

写《北征》,用高度的写实技巧写旅途的经历和家境的贫困。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757

唐军收复长安

杜甫再次回到长安

诗歌表达兴奋之情

757.11

758.6

758

758

759

五.在通读课文、编写“年表”的基础上,梳理杜甫思想的转变轨迹。

(一)《兵车行》:长安五年的生活,使杜甫目睹人民遭受徭役、兵役的残酷剥削,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

《丽人行》:讽刺杨氏姐妹荒淫无耻的生活,批判的矛头开始指向统治者。

(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篇划时代的杰作,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和伟大的人格,反映安史之乱前的社会实况,此时的杜甫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能清醒地认识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并进行大胆的揭露。

《春望》、《月夜》:由安史之乱中个人的感受展现了整个社会百姓的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惨景。

《羌村三首》:一年流离失所之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北征》:与《五百字》相媲美,表现了他对当前局势的意见,是安史之乱期间又一篇现实主义杰作。

(三)“三吏”、“三别:反应安史之乱期间人民的痛苦,并深刻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抵御强敌和百姓苦难之间的矛盾。杜甫真正转变成为一个人民的诗人,一个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加黑的三部作品是传主思想转变最重要的标志,须认真阅读理解)

六.再读课文,走进传主,感受其伟大人格。

(一) 杜甫与时代的关系

1 杜甫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2 杜甫在这个时代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父亲、丈夫、臣子、贫民、难民、诗人。

3 为什么杜甫的诗歌被称为“史诗“?

4 是否是时代成就了杜甫?

(二)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

1 杜甫在坎坷的的个人遭遇中,有哪些不同与一般的表现?

2 杜甫身上什么是最可贵的?最让你受启发的?

——生存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自己。

苦难中 仍然念及他人。

文学上的孜孜以求和出众的才华。

七.补充阅读《新唐书·杜甫传》,比较两部传记写法的不同。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才,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为布衣交,时败陈陶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帝京,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891b1e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a.html

《《杜甫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