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遭遇

发布时间:2023-04-06 02:56: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崔颢的遭遇 谢亚鹏 说起崔颢,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千古名篇《黄鹤 楼》,甚至还有可能人云亦云地说他“有文无行”,对 他的缺点历数一二。然而,关于这位盛唐才子,在他 那短短五十年的人生岁月里,他遭遇了哪些不公和 不平,他的人生起伏又有哪些故事和传奇呢?这些或 许值得我们探究一番,从中汲取些什么。 故事先从李邕怒叱崔颢讲起吧! 当崔颢还是一位意气风发、文采飞扬的少年之 时,当时的大书法家,在朝中担任户部郎中、后为北 海太守的李邕听说了崔颢的才名,便很想见一见崔 颢。于是,被后人称之为李北海的李邕就预约崔颢, 并“虚舍邀之”。面对达官显贵的邀请,作为晚辈的崔 颢自然是诚惶诚恐,好好准备一番是再正常不过的 事情。在唐代,晚辈初次谒见长辈、学子谒见朝中官 员或考官,一般都要提前献上能彰显自己水平的诗 作,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同时更希望给对方一个好印 象,让对方事先知道自己的姓名和才华,好借机让长 者提携一下自己。 其实对于此时的崔颢来说,不用献诗,李邕都已 经知道了他的大名和才华,并主动提出想见一见。但 对崔颢来说,如果不献上自己的诗作,人家就会说不 懂规矩,不按程序办事。于是,他在经过一番精心准 备之后,便如约前去拜访李邕,并献上了新作《古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 为郎。 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 成妆。 然而,正是这首新作却得罪了李邕。据《唐才子 传》中记载,李邕看到后勃然大怒,高声斥责说:d,JL 无礼!”并声称“不与接”,随拂袖而去。弄得崔颢碰了 鼻子灰,备受打击,十分无趣地走出了李家的大门。 平心而论,不论以当时的眼光还是以现在的眼 光来审视,崔颢的这首诗都算不上是艳体诗,即使列 入闺体诗,也不为出格。其实,崔颢的这首新作被后 人考证是他为了纪念著名诗人王昌龄的。当时,人们 把崔颢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旧唐书・文苑 传》),而王昌龄被贬后死于刺史闾丘晓之手。王昌龄 死后,张镐替王昌龄报仇,阊丘晓求饶时说道:“我家 里还有亲人需要赡养,请饶命。”张镐怒道:“那么王 昌龄的亲人谁来奉养。”而李邕面对崔颢的一颗诚挚 之心,却偏要片面理解,并给崔颢这样一个春风得 意、热血有为的青年一顿迎头痛击。而这一打击,确 实让崔颢“很受伤”。使得崔颢得了心理疾患或者是 抑郁症,很长一段时间内恢复不过来。仔细想想,那 时崔颢也就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正是需要鼓励 的年龄,而李邕却如此叱责,心理素质稍微弱一点的 都有可能对前途深感无望。 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仙李白的遭遇。有一次李白 登门拜谒李邕,而史称“颇自矜”、一向对年轻后生缺 少和蔼慈祥态度的李邕,对李白也是一样训斥。李白 的年龄比崔颢要大上几岁,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些,对 李邕的傲慢与轻视,李白同样也不客气,写了一首 《上李邕》,末尾说了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 圈 
旺忘望空山找神艺术微喷150 X 60cm 2008 可轻年少。”李白借古劝今,旁敲侧击,明确地告诉李 邕,孔子尚知后生可畏,你有ff 么值得骄傲的呢?以 至于后来,李邕被祸国宰相李林甫假以罪名杖杀后,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还不尤讽刺地写 道:“君不见李北海,英Jxl豪气今何在?” 我们说,一件事情或一个环节对一个人的影响, 短的可能一时三刻,长的可能一年、两年,甚至一生 就以崔颖遭遇的这件事而言,在李邕邀约崔颢之前, 崔颢应该说是一个勤奋努力、渴望在仕途上有一番 作为的。因为以李邕当时的威望和待人接物,如果崔 颢是一个“有文无行”、轻薄名声的人物,他也不会发 出邀请,要见一见崔颢的。因此说,后来在崔颢头顶 上那些挥之不去的恶名,如,始乱终弃、轻薄、薄幸 等,应该都是由这件事而引发的。 那么,史书上记载的崔颢“轻薄名声”的事情都 有哪些呢?据《旧唐书》载:“开元天宝问,文士知名 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 位不振,唯高适官达白有传。崔颢者,登进十第,有俊 才,无士行,好蒲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有貌者,稍 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屡官司勋员外郎,天宝_卜 三年卒。”在《唐才子传》中关于崔颢的记述是:“少年 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又说,“然行履稍劣,好藕 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 四。”行 履就是行为的意思。也就是说,崔颢这个人行为不检 点,喜欢赌博游戏,喝酒也没有一个节制,他娶老婆 都是要娶漂亮的,稍微不如他的意,他就把人给休 了,另外再去找一个,就这样先后换了三、四个女人 . 总之,崔颢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浪 荡公子,还经常写些艳诗,“玷污”如李邕那些所谓止 人君子的耳朵。 
旺忘望肉山找神艺术微喷150X60cm 2008 历史的真相果真是这样的吗?我看也不见得。翻 检崔颢留下来的四十二首诗作,可以说没有一首是 真正意义上的艳诗,相反,他的许多被称之为“艳诗” 的诗作,读了之后,带给人更多的却是清新自然、淳朴 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备感亲切。如果我们不囿于古 人的说教,全面地看待崔颢,应该说崔颢写妇女的诗 篇,大多数内容还是健康的,艺术上是颇为成功的。 与崔颢相比起来,其后的著名诗人朱庆馀幸运 多了。朱庆馀也是一名很有才华的才子,宝历二年 (公元826年)他在参加考试之前,曾献诗给当时任水 部郎中的张籍,题目是《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 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 浅人时无?” 在这首诗中,朱庆馀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 比如他的五绝《长干曲》,写的是一位年轻女子 主动与他搭话套近乎的情景。而《长干曲》正是崔颢 的诗作中最难得、也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 恐是同乡。 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特地征询于张籍。为此, 张籍在《酬朱庆馀》一诗中作答:“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 金。” 张籍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 业,是一位关注民生,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写的 其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 小不相识。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至今仍被反复传 诵。张籍看了朱庆馀的诗作后,随即也用比体写成,以 越女比朱庆馀,同样含蓄地回答朱庆馀:你隽秀超拔, 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 回答惟妙睢肖,非常可爱。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 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柔媚,又非浪漫热烈,最 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 “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 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完全可以说是抒情诗中 的上乘之作,那些艳情诗与其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 语。因此,王夫之在赞扬这首诗时说“墨气所射,四表 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崔颢大约是公元704年出生在汴州,即今天的河 不用为考试担心。张籍之所以把朱庆馀比作越女,是 因为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显得十分自然贴 切,果然,朱庆馀当年就登科及第,考中进士。 朱庆馀在应试时就遇到了一位伯乐,所以人生 仕途都还较为顺利,且在张籍的提携下,“因之成 名”。而崔颢却遇到了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李邕,结 果人生轨迹被打乱,致使误入歧途数年,还得到了许 多不应有的负面评价。 受到李邕羞辱后的崔颢,虽然自暴自弃了几年, 南开封。崔颢和李白都生活在盛唐时代,那个时候的 闺体诗虽然不像南朝时期那样盛行,但却依然十分 流行,许多诗歌巨匠都写过闺体诗,尤其是唐朝的诗 人,几乎人人都有过作闺体诗的经历。况且,崔颢献 给李邕的那首《古意》还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闺体 诗呢。 但经过反省,他再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轨道进行了大 幅度的校正,从颓废中愤然崛起。此后,崔颢便诀别 京城,仗剑远行,叩访边塞,游历江南。此番远游,不 仅让崔颢涤荡了心胸,更熔铸了他的诤隋诗品。从这 个角度来说,崔颢此前所经历的羞辱和挫折,未必就 
圆 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它让崔颢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 自己,并决心做一个奋发有为的人,从而使自己的生 命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张扬。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 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I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才子传》中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这里所说 的“忽变常体”,主要是说崔颢在诗歌创作上,南以往 的“流于浮艳”转变为现在的“风骨凛然”。其实,对于 黄鹤楼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一,位于湖北武汉 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 2 3 年),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神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 憩息,故名黄鹤楼。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 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 人叹为观止,令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深为叹服。据 《唐才子传》中记载,崔颢“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 赋诗。及李白来,}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原来李白来到黄鹤楼,只见岸边石壁临江直立, 崔颢个人来说,他的诗歌创作一直都是他个人心声 的表达,至于人们说他的“浮艳”,更多的只是别人的 感受而已。前面已经提到过,在崔颢仅流传下来的四 十二首诗作中,“浮艳”者极少,这与人们对他的评价 极不相符。而且,从这些诗作中,我们还能看到崔颢 对杨贵妃兄妹骄横弄权的讽刺诗句。比如,他在《相 逢行》中写道,“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在《长安 道》中写道,“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莫言 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当时,杨贵妃得宠、杨 氏窃柄弄权、位极人臣,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而崔 颢却敢于站出来予以辛辣的嘲讽,这无疑是需要很 大勇气的。这些都充分说明崔颢是一位有着强烈时 代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诗人。 崔颢的“忽变常体”,是从他离开京城后南游开 巍峨险峻,上面一楼高耸,直插云霄,精美雄伟,真是 个仙山琼阁。他从黄鹤楼上极目望去,远处山青水 秀,附近市面繁华,大江滔滔东去,汉水缓缓西来。李 白诗兴大发,准备题诗石壁上。然而,当他看到崔颢 的这首诗后,诗兴全无,不得不搁笔感叹:“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下楼扬长而去。后 来,人们还特意在李白搁笔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搁笔 亭”,以纪念这段轶事。 始的,其标志是由汉水行至湖北武昌时创作的《黄鹤 楼》一诗。然而,也正是这首诗成就了崔颢,奠定了他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上的一世诗名,成为了他的 虽然,李白搁笔而去,但他心中却对此耿耿于 怀,始终念念不忘。在他游历各地名山大JII的过程 成名之作、传世之作。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 这首诗誉之日:“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 为第一。”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对这首诗评 价也极高:“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 古之奇。”就连《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权威选集,也把 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中,一直在想着如何超越崔颢的《黄鹤楼》。天宝七 年,即公元748年的一天,李白来到了位于江苏南京 的凤凰台。于是,一代诗仙找到了灵感,即兴挥毫写 下《登金陵凤凰台》一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 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旺忘望车山找神艺术微喷150×60cm 2008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 记住并感谢崔颢,我们就应该拨开那些缭绕在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历史真实面目上的层层面纱,还原历史的真相,而不 意犹未尽的李白,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他 应该人云亦云地跟着那些伪善者、假道学者们去诋 滞留江夏期间,又模仿《黄鹤楼》作了一首《鹦鹉洲》: 毁,甚至去诽谤和凌辱他。在崔颢的一生中,他是在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 背负着嗜酒、好赌、好色的恶名,不向世俗低头、傲然 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前行的。他写《黄鹤楼》是证明,他写《长安道》是证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 明,他写《长干行》是证明。后来,他游历边塞大漠所 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写的诗作,同样也是证明,他在边塞诗《赠王威古》中 明眼人一看,就能够看出这两首诗都是模仿之 说:“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在《古游侠呈军中诸 作,特别是前一首连韵律都与《黄鹤楼》如出一辙。但 将》中说:“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 不管怎么写,李白所作之诗,不论在气势上,还是在 马渔阳归。”这是开元后期,崔颢北上入河东军幕府, 意境上,仍然压不倒崔颢《黄鹤楼》这一绝唱。 开始创作的边塞诗。这些诗作豪侠气概,风骨凛然, 黄鹤楼有了崔颢的同名诗,更有李白的搁笔和 雄浑奔放,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唐才子传》中说,崔 模仿,名气越来越大,以致人们能够习惯鹤去楼空的 颢的这些诗“奇造往往并驱江、鲍”。意思是说他所写 怅惘,而绝不能承受诗存楼无的遗憾。 的这些雄奇的诗篇往往可与江淹、鲍照并驾齐驱。江 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在建造武汉长江第一 淹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鲍照是南朝宋代的文学家。 桥的时候,嫌武昌的老黄鹤楼碍事,就给拆了。在很 在这一时期,最能反映崔颢夙愿得偿之感的诗作是 长一段岁月中间,武汉空有黄鹤楼之名,而无黄鹤楼 他的《雁门胡人歌》: 之实。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直拖着,黄鹤楼没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 有重建。一拖就拖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底将楼重 塞乌,能将代马猎秋田。 建起来了,而且建得更加堂皇。现在这座巍峨的仿古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 建筑,已经成为武汉三镇的一个旅游景点,一座标志 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性建筑物。 此诗描写的边境状况,军旅生活,保持了诗人豪 当代著名文学家李国文在《千古黄鹤在》一文中 爽俊丽的一贯风格,读之如身临其境。读了这些诗 说,文人笔下的山水,其实倒是对文人最好的纪念, 作,我们就不得不怀疑李邕怒叱崔颢的真实目的了, 他们的笔墨,一旦与风光揉和到一起,成为名声佳 我们就不得不怀疑那些炒作崔颢“流于浮艳”的险恶 迹,便是永远也抹煞不掉的存在。黄鹤楼正是这样, 用心了。至少,我们应该更加客观积极地去评价他, 因了崔颢的诗,而能流传并存在千年,哪怕是被拆 而不是纠缠于他年少之时,那些可能并非其生活主 了,最终还得重建。 流的所谓“失德”浪行。 对此,我们应该记住崔颢,感谢崔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974b15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b.html

《崔颢的遭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