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动法论文2200字_学习劳动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劳动法论文2200_学习劳动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学习劳动法论文2200(浅谈对劳动法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及理解
【摘要】劳动法学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和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亟需提升劳动法学研究和教育水平。现行劳动法学的学科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劳动法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适时提高和调整劳动法的学科地位和学科设置。
【关键词】劳动法;历史;学习
1前言
随着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改变,进步学说对劳动者的影响,人们提出了许多劳动关系方面的新主张。劳动法由此成为了社会的必要产物,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2劳动法的历史

2.1国际:第一阶段,劳动法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802-1913);第二阶段,劳动法经受考验的时期(20世纪20-30年代);第三阶段,劳动法全面发展阶段1951-20世纪70年代末);第四阶段,劳动法变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2.2国内
2.2.1新中国成立前:1931年,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抗战期间,各边区政府也曾公布过许多劳动法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期间,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对解放区的劳动问题提出了全面的、详尽的建议,提出了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各个解放区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后颁布过许多劳动法规,这一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2.2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劳动法的发展大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1949-1956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劳动保险条例》。缓慢时期:(1957-1965)由于“大跃进”的展开,劳动法的发展受到影响。挫折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使劳动法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改革促进时期:1977年以来)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劳动法》,标志着中国劳动法制进入成熟发展时期。修订时期:200811日起开始实行的新劳动法,对原有劳动关系的立法模式又做出了重大调整。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对于民主程序的强调和重视。

3劳动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纵观世界及我国的劳动法的历史发展状况,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无疑是劳动法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借此机会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还应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要想探究未来我国劳动立法的趋势,首先必须对我国现行劳动法进行审视,通过观察劳动法的实际运行,发现劳动法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我国劳动法的发展建言献策。
我国劳动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层次低,大量立法为法规、规章。这使得劳动法多而复杂,容易引发立体冲突,浪费有限的立法资源。2)有立法无执法。我国劳动法有很多利于劳动者的法规,但劳动者却无从享受权利。一方面这反应了人们法制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这也与劳动行政部门的不严格执法有密切关系。3)许多国际劳工组织确定的劳动者权利在我国劳动法没有规定。四,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也存在某些不当,不应只以劳动者作为保护对象。阴劳动法在属性上具有行政法的特性,对于保护用人单位免受不当行政干预亦是同等重要的。
在正确分析我国劳动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的基础上,今后我国劳动立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要提高劳动法的立法等级,尽可能以法律、法规形式取代规章、规定,以规范劳动立法,避免立法上的冲突;(2)为了实现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有必要督促劳动行政部门提高劳动执法效率、依法扩大劳动执法范围。做好劳动监察、劳动安全监督、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不仅消极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力,更要积极地为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3)今后的
立法要进一步扩大劳动者的权力,只有保证了广大劳动者的权力,才能使劳动者才能更好的尽自己劳动的责任。
4学习劳动法的意义
作为法学的学习者,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对各个法律的历史做到大概的了解以及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法律建设,是我国建设法制社会的潜在要求。劳动法作为我国法律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我们当然有必要去学习了解其历史。
在对劳动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劳动法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挫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问题的所在,问题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在总结劳动法形成的过程及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完善我国的劳动法,更好的保证劳动者的权益,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调整劳动关系及其附随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体系,劳动法的立法是否合理完善、执法是否有效可行、司法是否及时公正,都直接决定了社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以及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建立健全中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有效调整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劳动法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所需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承担的历史使命。

5结语
我们的劳动法无疑不是为了增强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劳动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坚持正确的理念,一定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劳动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们应该对中国劳动法报有信心,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们的劳动法可以变得更加成熟,完善,建设出为人民服务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劳动法体系。
学习劳动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双线索”教学法在成人高校劳动法教学中的运用——基于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
王为勤(桂林市职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成人教育有着区别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那就是成人学习是成人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再学习”基于此,“劳动法”的成人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只注重劳动者权利的既有模式,围绕帮助劳动者维护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围绕劳动关系的另一方——用人单位来展开,充分考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基本权益,引发学生对促进劳动关系走向和谐“共赢”的关注。
[关键词]成人教育;基本规律;“双线索”教学法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现有社会劳动力的再培养、再提高,促进其个性和才能的全面、综合的发展。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共同组成终身教育。虽然它们都有教育的共同特征,但它们之间更有本质区别。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探讨成人教育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
一、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
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成人决定的。成人是成熟的人、有经验的人,从心理机制上说,成人在学习新知识时,大脑不是一片空白的,会受到既有知识或经验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可能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产生促进作用(积极作用,也可能对学习新知识形成阻碍(消极作用。因此,研究成人的学习机制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大既有知识或经验的积极作用而削弱其消极作用。成人学习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个阶段是新的学习激发起学习者对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回忆;第二个阶段是启发学习者对这些知识或经验进行反思,总结成功失败之处;第三个阶段是引导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即引导他们着力去发现他们还缺少哪些理论、方法和工具,以确定自己该学些什么;第四个阶段进入理论、技巧、方法和工具的学习;第五个阶段,在实践中对新知识进行检验。经过上述五个阶段后,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学习过程。实践中,可能需要五个阶段的不断往复。成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与其说是由教师在教学中教授而成,不如说是成人自身通过重复验证以上规律的自我习得。成人学习是成人在既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再学习”。

二、成人学生在“劳动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劳动法”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法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课之一,具有与法学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一样的普遍特点,即与成人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故而易引发成人学生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前,成人学生已基本形成对劳动法的自我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上劳动法课,就是看看法律条文、听听案例,考试通过就可以了。成人也因此容易轻视对劳动法的学习,往往表现为到课积极性不高,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也比较低。如此学习的效果只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而绝知此事无法躬行。“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学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无法获得新的对劳动法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则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无法完成前述成人学习规律的一个或几个阶段,那么很难说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诚然,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多样,如有的教师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案例较少,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有的学生只是想混文凭,对学习全不上心等等。本文拟以丰富劳动法的教学内容为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三、以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为基础的“双线索”教学法
目前,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是以劳动者是弱势群体为前提的,劳动法的教学体系也是以此为基础扩展开去的。诚然,将劳动者设定为弱势群体无可厚非,保护其合法权益殊为必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司法实践表明,仅从或较多地从劳动者角度去考量,忽略或
较少地考虑劳动关系中另一方(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有失偏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构成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关系这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斗争性表明,双方此消彼长;同一性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有充分运用好这个矛盾关系,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和谐共赢。
因此,劳动法课程如果围绕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这两个主体及由这二者形成的两条线索分别展开的话,将会是这样一番图景:第一条线索关注的是劳动者如何找到“好”工作及在劳动关系中如何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条线索讲述用人单位如何合法地降低用工成本及在劳动关系中如何合理地规避法律风险。
第一条线索的主旨是帮助劳动者维护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一是打好学生的法律条文基础。学生不仅要学习带“劳动”字样的法律条文,还要学习许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甚至司法解释等。二是围绕学生需求和当下社会热点选择讲授内容,做好传统课堂教学模块内容的取舍。传统的劳动法知识体系大致可分为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这五个部分。这样的知识体系布局,已经与成人学生的需求相距甚远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上述知识以“一条线”串起来,即以从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劳动合同的签订到离职注意事项,抽丝剥茧,使劳动者逐步明确自身在劳动关系的“前、中、后”应享有的权益及如何维护这些权益。在设计提问时,想学生之所想,提出“大家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是想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工作”“希望到什么类型的企业工作”等学生关注的问题,同时结合国家
近期提出的“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学生正视近年来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趋势,把找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近年来大力扶植的小微企业上。
第二条线索围绕劳动关系的另一方——用人单位来展开。成人学生经历丰富,他们既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也有可能作为用人单位中处理劳动关系的员工或管理人员,在小型微型企业中,甚至自己就是老板,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的多重身份,加之教师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在劳动法下进行操作的兴趣。
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劳动法的操作可分为六个模块:一是用工成本评估;二是劳动合同的订立;三是规章制度;四是劳动合同的履行;五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六是人力资源监督和劳动争议的处理。[1]
以“用工成本评估”这个专题为例,在设计给学生的问题时,多选择开放式的问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同理心(如学生创办小型微型企业,则必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假设一个用人单位中在保洁方面有用工需求,你有几种解决途径”。可首先将学生分为几组,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各小组分别提出解决方案,看哪个小组提出的合理合法方案多(小组内部重复的合并计算,提出多者胜出,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答案进行分类,得出以下六种方式:(1与保洁公司合作,由他们负责清洁事宜;(2聘请一名非全日制用工;(3聘请一名退休职工;(4请劳务派遣公司派遣一名职工过来;(5聘请一名全日制用工专门做清洁工作;(6由公司的全日制员工兼做清洁工作,如轮流值日,或分管
不同区域。[2]总结出以上几种方式后,教师需要从法律关系的性质,劳动法上承担的义务大小、适用范围等方面对六种方式逐一进行分析、点评,进一步归纳出五种法律关系,即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对应第56、经济关系(对应第1、民事聘用关系(对应第3、非全日制用工关系(对应第2和劳务派遣关(对应第4不仅如此,最后还要对这五种法律关系从法律和经济成本的角度逐一演算,让学生看到“明白账”,从而使学生理解用人单位在面临不同的法律关系进行选择时需要有所考量。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而且站在用人单位的视角上去揣摩用人单位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定位。
教学实践表明,“双线索”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有助于引导学生激发对原有认识的回忆,引发反思,发现学习目标、投入新的学习,直至最后在实践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检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291338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ea.html

《学习劳动法论文2200字_学习劳动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