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

发布时间:2020-12-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孙子兵法》解读——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避
实而击虚
/主播 |陶荣荣出自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学我者生, 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 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 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 条不知道, 光学个热闹, 当然是白搭。 原文虚实 V 故形兵之 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 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之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 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详解故形兵 极,至于无形。“形兵”的“形”,是示形、佯动,佯动也可能随 时变成真动,都不一定,是故意表现出来的假象,是李世民 说的“多方以误之”。想方设法引对方误判,引对方失误, 以“形兵之极”,示形的极致,变化无穷,达到无形的境界, 敌人无法判断,或接受了我们给他设计的“判断”。无形,则 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杜牧注解说:“此言用兵之道,至 于臻极,不过于无形。无形,则虽有间者深来窥我,不能知 我之虚实。强弱不泄于外,虽有智能之士,亦不能谋我也。” 即使有打入我方很深的间谍,因我虚实不露,深间也不能窥 视。因我强弱不泄, 纵有智谋之士, 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形之”,是示形误导敌人;“无
形”,是我用兵的境界;“因形”因,是因地制宜的因,因形,

是因形制敌,根据敌人的军形,来随机应变,定策取胜。
“错”,李筌注解说“错,置也”。“错胜于众”,胜利摆在众人 前,众人还是不能了解怎么取得胜利。上一节司马懿征辽东 的战例,直到最后破斩公孙渊,司马懿的部下们也没看懂怎 么回事,所以陈圭问他,请他讲课。人皆知我之所以胜之形, 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我 怎么用兵,用怎样的军形取胜的,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我是 如何根据对方的兵形来因形制胜的,大家就不知道。下一次 敌形不是这样了,我因形制胜的方法又不是这回这个了。所 以我使用的方法是不会重复的,而且因形而变化无穷。所谓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你看见人家是怎么取胜的,学得一 模一样照做,最后却落得惨败。为什么,因为知其然不知其 所以然,他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情况,才那样做的。等你做的 时候,所有条件情况都变了。而且你所看到的他的举措,不 是孤立的,还有其他前提条件配合, 你都没有,就照猫画虎, 以为别人行,我也行,那就要吃亏了。比如韩信背水一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把一万人布阵在水边,他们没有退路,他 们就会殊死作战,就能战胜二十万人。真是这样吗?再多打 一会儿,一万人就被人消灭了。或者对方高喊缴枪不杀,就 有人要投降了。韩信还有两千奇兵,突入赵军营寨,拔了 旗帜,插上汉军旗帜。赵军看老窝没了,惊乱奔逃,他才能 乘势掩杀。所以这两千奇兵,才是关键。都学会了 “背水一战” 这个成语,下回布阵,你敢背水布阵吗?韩信也只布了这一
回,下次他又
变了。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见的、 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 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 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当 然是白搭。还有一点是兵法要反着学。要多往坏处想,别想 得太美。首先不是学怎么算计别人,而是要学会不被别人算 计。不要老想着我无形,我形之、误之,然后因他的形而胜 之。这样越学越美滋滋,上了战场就玩完。要反过来,每读 一句,都把自己设想成那“被形之”的人,不要被误导,不要 轻举妄动,先保得住自己,再去琢磨别人,那才是兵法之道。 读书是为了观照自己,总是想当然把自己带入胜利一方的角 色和情绪,是人天生的习惯。要注意反过来,把自己假设成 失败一方的角色,多想想如何避免失败,才更能学到东西。 胜败往往是不对等的,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 输掉人生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 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这是最后一段总结《虚 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 击虚。作战的方式,就像水一样。水的流动规律,是从高
处往低处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实击虚。梅尧臣注解说:“水 趋下则顺,兵击虚则利。”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水 根据地形来决定奔流的方向,兵根据敌情来决定制胜的方案。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梅
尧臣注解说:“应敌
为势”,敌人在变化,我也因敌而变,所 以兵无常势,就像水无常形,遇到方,水就方,遇到圆,水 就圆。能根据敌人的变化来制胜的,那就叫用兵如神。故五 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五行相克, 金木水火土,没有哪一个固定常胜。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没有哪一个季节能持续一整年。昼有短长,月有圆缺。孙子 最后打个比方,五行、四季、日月都盈缩无常,何况兵形 变,怎能安定呢?《虚实篇》到此结束。 《虚实篇》的要义, 曹操注解说:“能虚实彼己也。”调动来调动去,都是要我实 虚,这就是用兵如神。不过,我们学习用兵如神,最重要 是要知道自己不是神,所以就不可能有调动来调动去,都是 我实敌虚,而更可能是我虚敌实,所以能倍加谨慎,这就算 没白读兵法了。胜败是智力问题、实力问题,也是概率问题。 但就结果而言,胜败往往是不对等的,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 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我们今天看这个进去了,那个进 去了,都是用兵如神一辈子,输掉一次误终身。
《唐太宗李
卫公问对》里,专有一篇讲虚实。李世民说:“我读所有的兵 书,没有超过孙子的。《孙子兵法》,又以《虚实篇》为首。 用兵能识虚实之势,则无往而不胜。诸将人人都会说避实击 虚,但是到了战阵,却没有能看得出敌方虚实的。结果不是 调动别人,是反被别人调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靖回答 说:“识虚实,要先懂奇正。诸将大多不知道以正为奇,以奇 为正,怎么能识别实是虚、虚是实呢?奇正,就是用来致敌
之虚实的。敌实,我必以正,敌虚,
我必以奇。如果不懂得 奇正之用,就算看出敌军虚实,也不会打。”李世民说:“以 奇为正者,敌以为我是奇,而我却以正击之。敌以为我是正, 而我却以奇击之。这样敌势常虚,我势常实。”李靖最后总结 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最后总结到“致人 而不致于人”,和“因敌制胜”,是一对辩证关系。致人而不致 于人,是我调动你,不是你调动我。做到极端,是“我不管你 怎样,我只管我怎样”。首先是不被敌人调动,没机会就熬、 等,甚至不打也行,一定是先胜后战,赢了再打。因敌制胜, 是根据你的调动来决定我的调动。这样做,就特别容易被敌 调动,因为你看到的敌形变化,正是人家设计来套你的。
你看到的虚,恰恰是人家的实。这个危险性非常大,非常人 可为。所以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守得住寂寞,熬得住 耐性者,是常胜将军;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是用兵如神。 李世民确实是神。我们学习他,最重要的要点,就是知道自 己不是神。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战略家、军事家、
诗人附录:《虚实篇》全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 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 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 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 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
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
者,冲其虚也;退 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 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 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 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 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 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 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 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 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 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 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 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 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 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 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 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 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 胜。故兵无常势, 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END- 为你读历史I一个了解历史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5f358d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8.html

《《孙子兵法》解读——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