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思想感情篇

发布时间:2020-01-16 17:1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

请从‘‘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解答分析

提问变体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步骤

1 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 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概括意境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答题方式

1)描摹诗歌图景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结合诗歌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1、 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意象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所言之,就是主观之情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所咏之、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孤舟”“蓑笠翁”“寒江”“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 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托物言志中的;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4、常用的有关意境的词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等。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一个个意象构成意境,要体味意境首先就要了解意象的归类,常考的有五类

1、 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送别场所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原上草,一岁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

这是李清照南迁时写的词,当时她的丈夫已死。她是北方人,之前是没见过芭蕉树的。不知你们有没有见过芭蕉树,芭蕉树的叶子在刚抽出的时候是卷着的,而长大之后是舒展开的。芭蕉叶子很大,树要比现在的香蕉高很多,所有才会有“荫满中庭”之说。每一片滴答这雨水的叶子,不管是卷着的还是舒展的,都有情有愁有相思,因为那个彻夜难免的人满心满眼满脑子都是情愁相思。

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芭蕉,不雨也飕飕。感悟悲秋,怀念情人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钱财虚名是身外之物,最终都会失去只有松柏般的品质,历久犹存。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愁的深刻程度。

诗经·有“彼”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登洛阳古城》:“禾黍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云归古,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緱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菊花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蟋蟀、鸣蝉 猿猴、燕、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

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哀鸣。

燕子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 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抓画面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典例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06fd64eff9aef8941e0696.html

《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思想感情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