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849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放河灯朝科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它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等地区,各地在三月三、七巧节、中秋节晚上水边,常放河灯。

放河灯习俗来源很早。原始社会,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渭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
这些活动,经过汉代出现的道教进行规范,形成道教独特宗教仪式。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莲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
一些地区放河灯不限于七月半,三月三歌节、锅庄节、上巳节、三月节,也放河灯。姑娘少女对这个习俗特别钟爱,往往在节日夜,自制小灯笼写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顺水飘流。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情人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在江南,病愈的人及亲属制作河灯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灾祸,时间自然不限于七月半。“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描述。江河湖海上船只,见到漂来的灯船主动避让,以示吉祥。
我们邻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少男少女亦有沿河顺水放灯祈福的习俗。
近代,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顺风,用纸、布、绸、塑料、金属制作河灯,漂浮到金门、马祖,灯壁写有亲人团聚、两岸三通、早日一统、振兴中华祝词,灯船上还装有慰问信和礼品,使放河灯又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功说场白:“北府诸圣众,河界诸神兵。河灯灿烂时,护持上南宫。”步虚:“太上传科教,神光烛慧灯。符颁丰都府,摄汝离幽冥。”举:“光明接引天尊。”吊挂:“河灯宝光破幽暗,光明照彻地狱间。太上法令传五海,天尊垂慈绝尘埃。忽然一点灵光现,众魂随光到玉仙。天外琳琅振玉音,爱河常做度人舟。香供养光明接引天尊。
功说白:“伏以,黄箓垂科,紫清设教。慧光散彩,上应好善之家;河灯分辉,下照幽暗之魂。以今善信某某某,燃点河神宝灯,资奠正魂,祈超天界。伏愿,香花童子,广垂救度之功;宝灯河神,普施好生之德。具有放灯牒文,恭对敷宣。表白宣读毕,功起:“河界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为吾关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功起《河灯赞》“波浪滔滔,蓬莱缈缈,五方童子垂幡招,法海慈灯耀,幡盖飘飘,接引上云霄。”经师在前,高功、道众、信士随后至河边,功说:“伏以,长夜茫茫,前劫复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1886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4.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