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18-07-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题号

30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其英文代号填写在第3页的答题框内。每题2分,共58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体现了大运河的(
A.抗洪功能 B.灌溉功能 C.运输功能 D.防御功能 3.下列史实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A.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B.任用魏征等贤才 C.节用戒奢、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 4.唐朝以后,我国封建国家的官吏主要来自于(
A.荐举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的现象出现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玄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6.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文成公主而造的塑像,已有1300多年历史。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②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 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人邀请6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志远 8.被称为“诗圣”的著名诗人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杜牧


31
32
33
34




9. 唐朝文学艺术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繁荣 ②科举制度的推动和帝王的提倡 ③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④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扩大 B.朝廷大臣权力膨胀 C.地方州县权力扩大 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11. “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12.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宋代
A.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13. 上网时,李鸣同学输入“辽宋议和”、“寇准”、“宋真宗”三个关键词语,她最有可能查到的历史事件是(
A.陈桥驿兵变 B.靖康之难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战
14.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农民培育出农业优良品种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会子 B.交子 C.关子 D.制钱 16.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可能经历的生活场景有(
①种植占城稻 ②使用景德镇瓷器 ③在瓦子中观看戏剧演出 ④阅读《天工开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北宋时期的重大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司南 D.指南针 18.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他们还是(
A.当时的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A.岳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黄宗羲
20.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的相同之处
①统一本民族,建立民族政权 ②统一全国 ③少数民族的杰出政治家 ④通过议和的方式解决与宋政权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右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缉捕 22.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重要贡献是( A.率军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创作大量诗词作品 D.编写《农政全书》 2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①非洲西海岸 ②非洲东海岸 ③红海沿岸 ④地中海沿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中华文明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有 ①北魏 ②元朝 ③契丹 ④清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明末农民起义军中被称为“闯王”的起义队伍领袖是(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 27.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B.加强皇帝的权力 C.培养忠顺皇帝的奴仆 D.选拔官吏
28.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29.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反映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市坊分置 B.出现了农村集市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选择题答题框: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市,该图二、材料题:(共42分,其中第308分,第316分,第3211分,第339分,第,348分) 30.看下列地图,回答问题。8分)

1)上图所示行政区划出现于哪个朝代?该朝代的建立者是谁?(2分)

2)上图反映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该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




3)结合上图找出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其设置有什么意义?(3分)

31.6分)
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指谁?(2分)

2“废丞相”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2分) 32.11分)
材料一14世纪,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材料二: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他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一次他的儿子率军作战,因为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他的儿子也被军法处置。嘉靖四十年,基本扫清浙东倭寇。

材料三: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1)材料一中”倭寇”来自哪个国家?给中国沿海造成怎样的危害?(3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材料三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志向?(2分)

4)请用一句话评价戚继光。(2分)

33.9分)
材料一:十八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外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海禁”的目的。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观念?(2分)

3)你认为这种海禁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3分)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2分)

34.8分)
材料一:考古发掘表明:汉代的一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这样计算下列人物的身高是:
吕布,身高1丈(2.4米) 关羽,身高9尺5寸(2.28米)
刘备,太史慈身高7尺5寸(1.8米) 曹操,邓艾身高7尺(1.68米)
材料二:施耐庵很爱描写打虎,解珍解宝登州山上猎虎,李逵在沂岭一人杀四虎,最精彩的是景阳冈武松打虎。每次描写打虎,几乎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材料三:《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材料四:

1)材料一中人物出自我国历史上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部小说的内容?(1分)

3)材料三中的《红楼梦》揭示了一种怎样的历史趋势?(2分)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部文学作品?该作品歌颂了一种怎样的精神?(3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CDCB 6-10CBBDD 11-15 DACAB 16-20ADCBB 21-25 DDBBC 26-29 DADD 30.1)元朝(1分) 忽必烈(1分) 2)行省制度(1分),为加强对辽阔疆域有效管辖(2分)
3)宣政院(1分),表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2分) 31.1)明朝(1分),明太祖(朱元璋)1分) 2)改变丞相专权,加强君权。(2分) 3)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2分)
32.1)日本 1分) 倭寇烧杀劫掠,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2分)
2)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戚继光文武双全,才智过人。(任意两点,4分)
3)消除倭患的志向(2分)
4)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2分)
33. 1)担心外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2分) 2)愚昧自大,藐视西方各国。(意思相近即可,2分)
3)弊大于利(1分)。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2分)
4)启示:闭关就会造成落后,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交流。(2分) 34.1)《三国志通俗演义》(1分) 罗贯中(1分) 2)《水浒传》(1分);
3)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趋势。(2分)
4)《西游记》(2分);蔑视统治阶级,勇于反抗的精神(或者: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 乐观顽强的精神。)(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4275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2.html

《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