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工作计划及全套教案

发布时间:2018-07-05 11:25: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上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农村小学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基本不开设。学生兴趣浓但基础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完成课时内容的同时,多抓基础,拓展课外知识。

二、 教材分析(基本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

人音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共六个单元(《歌唱祖国》、《缤纷舞曲》、《草原牧歌》、《欧洲风情》、《劳动的歌》、《江淮风情》),每个单元一首学唱歌曲,其他均为欣赏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唱课中学生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在欣赏课中对乐曲的领悟能力。

教学目标:

1. 教唱课中,学生尽量把握乐曲的音准和节奏。

2.在教唱课中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识简谱。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每个单元的学唱歌曲。

4.在欣赏课中引导学生领会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

5.在欣赏课中多聆听一些世界名曲,了解不同风格乐曲的特点,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

三、 教学措施及具体工作计划

1.在教唱课中多渗透一些乐理知识,让学生从不识谱到能识谱。

2.歌唱当中的音准把握,把不容易唱的句子单独拿出来唱,把难唱的音叫准,再连贯的唱整首歌曲。

3.在欣赏课上课之前,复习前一课学唱的歌曲。

4.在欣赏课中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说出对乐曲的感受。

5.每周一歌,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给学生播放一首与流行音乐,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授课内容

备注

周次

授课内容

备注

1

师生互动

12

第四单元 学唱《桑塔.露琪亚》

2

第一单元 学唱《彩色的中国》

13

第四单元 欣赏《友谊地久天长》、《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云雀》、《爱的罗曼斯》

3

第一单元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4

第五单元 学唱《军民大生产》

4

第一单元 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15

第五单元 学唱《杵歌》

5

国庆节假期

16

第五单元 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

6

第二单元 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17

第六单元 学唱《采茶》

7

第二单元 欣赏《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彝族舞曲》

18

第六单元 欣赏《蛤蟆跳井》《一支秧歌一趟秧》《牛歌》

8

第三单元 学唱《银杯》

19

随心唱响 欣赏《红旗飘飘》、《故乡的云》

9

第三单元 学唱《牧歌》

20

歌曲复习

10

欣赏《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万马奔腾》

21

期末考试

11

期中复习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教案

教学内容:唱:《彩色的中国》

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并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然后再唱一唱。

途径与方法:

视唱、感受、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教材分析:这首歌的歌词从环保的角度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并警醒地告诫祖国儿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学唱这首歌,不仅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开启学生的心智,一举两得。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彩色的中国》

教学难点:

细腻地表达歌曲真正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师:今天,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美丽的神州大地上处处洋溢着朝气和希望!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啊,彩色的中国!

1、欣赏《彩色的祖国》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师:找一找,歌曲中那一句最能体现歌曲深情的情绪。

3、生回答,引导学生熟悉各音乐记号。

4、节奏练习: 3/4 × 0× ××︱×--︱

5、听琴轻唱歌曲第一部分。(注意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演唱)

6、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找出相同的乐句。

7、教师范唱哼鸣部分,要求学生注意力度记号。

8、完整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师:歌曲中旋律、力度有细腻的变化,你认为该怎样演唱?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

9、学生讨论,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二、            新课拓展

是:彩色的祖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走进民族村,去了解各民族的特色乐器吧!

1、网上感受其他民族乐器的形状及其演奏的乐曲。

2、学生用民族乐器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乐曲的风格。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得及欣赏到的民族乐器只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一小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也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构成我国丰富多采的民族音乐。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约有300种,课后,同学们可上网去了解我国更多的民族乐器。

第二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缤纷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第一课时)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青年友谊圆舞曲》



 



 目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               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过程与方法

1. 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  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  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 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音乐室

2 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 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教学活动2



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    D 3/4 

             

 3   2   1 3   2   1 

 mi mi mi  ma

 



 



 

 

 

 

教学活动3



 

 

三、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 1  3 6 1 5 4 1 5 3

 

 

 



 



 

 

 

 

 

教学活动4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2、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3、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活动5



五、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3、表演唱:

1)加身体动作表现三拍子强弱弱规律进行延长。

2)加打击乐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6



六、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窗体顶端

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缤纷舞曲《溜冰圆舞曲》教案(第课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3.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进程:

, 组织教学

课前律动.

, 新课教学

1. 导入.

:设计情景.(出示溜冰场面.播放《溜冰圆舞曲》

2. 初听乐曲.

听的过程中,教师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A:你听到了什么

B:有哪些很有规律的声音

3. 师生交流( 学生之间交流)

:听到了…………很有规律的声音.

:在多媒体中依次播放出有规律的声音,让学生体会.

师启发:溜冰的心情是怎样的 ——它们是怎样来表达它们的心情的 ——

:活泼欢快的……

:溜冰时的愉快心情,乐曲中是用哪一种风格的音乐来表现的

:活泼富于动感.

4. 欣赏主旋律.

5. 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

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

6. 小组创作,表演.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性的表演.:试着弹一弹主旋律,为这段旋律编一段小故事,创编一段节奏,配一段歌词.

7. 复听乐曲,集体表演.

A:电子琴表演.

B:听到特殊的声音拍打桌子.

C:活泼的轻轻跺脚.

D:抒情的轻轻晃动身体.

, 总结

1. 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窗体底端

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缤纷舞曲《彝族舞曲》教案(第三课时)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教学方法 倾听、自学、探究、讨论、表演、创造等.

教学目的 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

讲授人太原幼师 刘智勇

重点 按照自己理解表达乐曲意境。

难点 在课堂气氛中产生探究和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欲望。

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

,准备,开始,————: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

A 古筝 B古琴 C琵琶 D扬琴.正确答案:琵琶.

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

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

3、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已有:

A3000,B2000,C1000.正确答案:1000.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首琵琶曲.

二、 初听(官能欣赏)请同学们全身放松,安静倾听(播放音乐)……

这首乐曲民族风味浓郁,它属于:

A西洋,B汉族,C瑶族,D彝族.正确答案:彝族.

彝族文化悠久而发达,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著名长诗《阿诗玛》、舞蹈《阿细跳月》、民歌《彝族山歌》等.民歌简练朴实,比喻形象,曲调辽阔明快,缠绵悠长.请问彝族在我国最大的居住地是:

A四川,B广东,C云南,D贵州.正确答案:四川.

琵琶的音色如何、技巧有那些?

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厚重,技巧有抡指、泛音、滑音、琶音、扫弦等.

琵琶曲的性质有两种,此曲为:

A武曲,B文曲.正确答案:文曲.

复听(情感欣赏)请同学们安静欣赏(播放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畅谈听后感——

情绪、情感、情景、情节……

教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有相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市人.曾任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演奏家、教员.主要作品有《春到沂河》、《幸福渠》、《月下欢舞》、《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彝族舞曲》等.

作品是作者1956年随彝族、苗族马帮一起爬山涉水,头顶蓝天,脚踩白云,包揽了巍峨雄姿的山川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山寨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载歌载舞的各种场景有感而发……

请为该曲起名字.该曲的曲名是:

A《芦笙恋歌》,B《月下欢歌》,C《彝族舞曲》,D《瑶族舞曲》.正确答案C.

再听(理智欣赏)

该作品的调式是:

A大调式,B小调式,C宫调式,D羽调式.正确答案:D

2 、该作品的曲式是

A回旋曲式,B复三部曲式,C变奏曲式,D奏鸣曲式.正确答案B.

音乐欣赏"三字经"——多听(反复听)、多唱(主题)、多看(有关欣赏资料).

作品主题视唱(见教材)

听音乐做律动、作文、作画.

课堂小结.先请学生小结……教师小结:

音乐不象文字那么具体明了,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用文字给予提示,又不能完全依赖文字.对于无标题音乐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言尽,音乐始"用文字和语言是难以表述音乐的.毛泽东和贝多芬就不愿人们对其作品有过多诠释.因此,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有太大的顾虑,你认为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缤纷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第四课时)

 

一:教学任务:

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聆听、感受、赏析管弦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初步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  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轻歌曼舞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       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       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       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       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        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随后引出曲

式结构的分析讲解,借助幻灯片的图形演示作品的内在结构。

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

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具体到这首作品,每个部分又是由几个音乐主题组成的。(展示结构图)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

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思想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

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生:有!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

节奏富有弹性)

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

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

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

烈地 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

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

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

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总结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总结

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总结

 

 

7: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

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8: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9:教学总结。

人音版七年级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

2、通过欣赏藏族民歌与蒙古民歌还有维吾尔族民歌,让学生更能了解藏族和蒙古族以及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以及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以及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并且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2、了解内蒙古民歌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的含义以及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1、 首先播放《牧歌》

问题:当你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谈一下你对这首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2、(出示幻灯)

1)、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2)、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3)、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3、给学生讲解关于内蒙古民族的生活风俗:

1)如:奶茶、烤全羊等图片

2)、播放“那达慕”影片

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3)、出示图片: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祭成吉思汗陵是 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每年阴历 321日为春祭。

4、播放马头琴独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且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音箱为梯形或长方形。蒙饰有马皮,两根琴弦,音色独特,适合独奏、合奏和伴奏。

5、播放影片以及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感受马头琴演奏的特点。

6、播放藏族影片:朱哲琴《阿姐鼓》

问题-----你在影片当中看到了什么情景?(出示藏族图片)介绍藏族地理位置以及藏族的风俗

7、播放藏族民歌《遥望》

藏族民歌的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8、播放影片《布达拉宫》简单让学生了解雄伟的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

9、播放影片《塔尔寺磕长头的藏族人》,简单让学生了解藏族人的宗教意识浓厚,他们通过磕长头来乞求平安幸福。

二、比一比,赛一赛,听音乐,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分别播放蒙古歌曲、藏族歌曲和维吾尔族歌曲)通过听辨三个民族的民歌,让学生们更好的来了解这三个民族民歌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三、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系------我国现代许多流行歌曲借鉴了民歌的元素和风格,采用了现代新的形式,来反映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四、练习(一):

1、蒙古族民歌分哪两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1)、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2)、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2、你能说出藏族民歌的特点吗?

藏族民歌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3、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4、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复习巩固:欣赏(出示乐谱)并跟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

结: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蒙古民歌、藏族民歌,学生们了解了内蒙古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以及蒙古人民的生活风俗,在欣赏藏族民歌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并且了解了藏族代表乐器马头琴的构造以及演奏特点,随后学生通过影片欣赏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藏族人民在塔尔寺磕长头等等一些生活风俗,让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使他们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音版七年级第四单元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教案(第一课时)

 

一、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四、 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 

    具:钢 琴、多媒体平台

教材分析:

1.歌曲《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而成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     

1.导语

2.展示欧洲、意大利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了解其文化艺术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回答有关问题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  欣赏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2  辨别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声音特点

五、练声:

4/4      1 2  3  3 4  5 | 5 6  5 4  3 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la

六、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录音:注意歌曲的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与拍号

2、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讨论:分析歌曲的表现内容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4、观看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有关问题的答案

5.学生对歌曲《桑塔露琪亚》表演的再创造

1 练习划船动作与3拍子节奏配合

2 处理歌曲的表现

3 设计演唱形式

6.按设计方案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七、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1、学生用形体创设意大利古建筑景区

2.、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八、小结与布置作业

1、背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2、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文化

音版七年级第四单元欧洲风情《友谊地久天长》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图片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

2)通过观看图片,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内容的图片,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

22/4拍的强弱规律

3、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1、在歌曲中找强拍。

22/4拍在歌曲中的运用体验。

3、歌曲情感的延伸体会。

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歌曲情感体验。

2)任务驱动策略:小组讨论探究完成音乐节奏、节拍体验。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歌曲内涵。

4)情境迁移策略: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情感拓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资源:电子琴、PPT多媒体课件中包括音乐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动画片断,启发引导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有关友谊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歌曲简介:

《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好时光》;它是一首苏格兰民歌。

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将这首歌曲作为主题歌曲

(二)歌曲聆听: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一是通过简谱,一个是通过MTV让学生对歌曲用旋律的概念。

(三)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听,记住旋律,用电子琴纠正学生对难点的歌唱问题。

(四)歌曲节奏节拍

1、节奏节拍:

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每一小节的第一拍。

 

2、节拍强弱关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强拍的记号将强拍标出来“●”。

 

2、歌曲练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活动1请你们用手击打出强拍。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击拍)

边听歌曲边进行。

小组展示。(带上手鼓来唱歌)

活动2:表现歌曲的强弱旋律线:

1、手臂来表示。(个人完成)

2、用波浪来表示。(合作完成)

任务提示:

      每一个体用手臂表示时,手臂保持水平强拍做提手腕动作,弱拍回到原位,双手交换完成。

     用波浪表示需要横排同学的共同合作,先想想,怎样将你们的手臂连起来形成完整的音乐线条?

(五)活动评价

(六)歌曲情感体验

1、问题:说一说: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视频播放短篇,启发学生想象,充分讨论回答。

3、看短篇启发思考。

三、相关主题歌曲感受与欣赏

相关歌曲欣赏:(FLASH

《朋友》(周华键)

《朋友,别哭》

四、课后任务:

•        请你们找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送给你最知心的朋友。

•        请你找一首和今天同主题的歌曲,下节课展示,告诉我们,你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

•        请你再找出你所选择的歌曲的强拍

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教案(第一课时)

《军民大生产》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杵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杵歌》,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

4、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

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曲子,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1)用多媒体播放《摇篮曲》。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曲调柔和、舒缓)

2)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劳动号子。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旋律豪迈、亢奋、铿锵有力)

二、教授新课

1、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劳动时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并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特点的地方。(歌曲的衬词)

2、介绍作品

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简介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再一次感受歌曲。(多媒体播放《军民大生产》的视频)

跟着音乐,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教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老师读“领”的部分(注意:按节奏读歌词)。(读12段歌词)

2)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3——5段歌词。

3)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的歌谱吧!(跟琴唱谱)

4)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

5)师:唱得真不错!下面,我们跟着歌曲录音,自己来学唱3——5段。

6)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是陕甘宁边区军民踊跃投入开荒大生产的热烈场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声音表现当时人们激动的积极地心情?(洪亮、有弹性,乐观、高兴的心情)

7)师: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去吧!(分大组轮唱)

5、介绍劳动号子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劳动号子?

生:……

师: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谁知道号子的特点和作用呢?

号子的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

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四、总结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军民大生产》,从而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创编了很多优秀的、朗朗上口的劳动号子,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点评:这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但明白了劳动号子的含义,还明白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从思想上明确了要从小要热爱劳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船工号子》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4、听“平水号子”。

师:老师这有段音乐,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

5、聆听“见滩号子”,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音乐片段速度 情绪

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6、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7、听两段音乐,哪段是拼命号子?哪段是下滩号子?

过渡语缺少

音乐片段节奏 情绪 音乐情景

拼命号子

下滩号子

8、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9、介绍《船工号子》:《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10、推荐网站:

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土豆网优酷网 6网……搜索关键词: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11、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12、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是其中一首,曾在全国音乐周上演出,得到好评。搬运木头时,木头两侧各站4个人,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哈腰)把挂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4人迈右脚,右侧4人迈左脚,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哈腰挂》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歌曲采用D宫调式。节拍采用两拍子与一拍子混合形式,其节拍规律是"强、弱、强"。曲调的基本结构是单乐句的多次反复变化,乐句的衔接不固定,也没有一定的句数,根据劳动的情况随时都可以结束。曲调起伏较小,全曲虽有一个八度,但经常用的音调只在的五度范围内。多为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紧密结合。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嗺咚嗺》是一首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潜江地区的打麦号子。因衬词中有很多“嗺咚嗺”而得名。打场时﹐两排人面对面地站着打麦﹐这排上﹐哪排下﹐啪啪﹐一领众和地唱着《嗺咚嗺》﹐歌声与劳动融合在一起﹐使人忘记了疲劳。这首歌的曲调明快﹑活泼﹐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唱词内容是一对男女的绵绵情话﹐并带几分幽默。”

《红旗飘飘》教案

题: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旗飘飘》。

教材分析:

《红旗飘飘》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国旗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教育,为培养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本单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相关的题材内容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以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有机联系,拓展了音乐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群体合作意识及个性的协调发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值少年期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具有参与的意识交往的愿望,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义勇军进行曲”及相关题材的内容做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学唱《红旗飘飘》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生活等相关文化的有机联系,故也拓宽了音乐文化的内涵。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 欣赏课 歌唱课

教学目标:

以国旗为主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饱满的激情演唱歌曲《红旗飘飘》,通过分组演唱、表演,更深入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小五星红旗

教学过程:

一、播放轻音乐,学生缓缓走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三、欣赏《红旗颂》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学唱歌曲《红旗飘飘》

1、播放歌曲,让学生猜猜这首歌名。

2、教师介绍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这首歌曲是降E调、4/4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有休止符的地方,应该怎么唱。(师生一起分析)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腿上,轻轻地拍打节奏,跟着老师把旋律唱一遍。视唱旋律(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唱不准的地方,老师逐句教唱,直至熟练。

3、带词演唱。

4、现在,请获得红旗的同学起立,带着这份骄傲,挥舞手中的国旗,全班同学一起,完整的把歌曲唱一遍。

5、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五、欣赏歌曲《国旗颂》

1、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六、课堂小结: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高高飘扬,激昂的歌曲在教室里久久回荡。祖国的强盛让我们有了尊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明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让我们在《红旗飘飘》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与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演唱音乐。从感受、品悟到畅谈、回味,学习逐步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课程与多媒体的结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音乐、图像、影视构成的有机整体,多样地呈现出内容及主题。学生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欣赏与感悟、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板书设计:

故乡的云 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

1、复习《故乡的亲人》、学唱《故乡的小路》

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

3、学生创作和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唐朝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生:跟着朗读

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放背景音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复习《故乡的亲人》

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

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

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

导入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

生:聆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领唱合唱)

生:回答。

采用学生选择的演唱形式唱《故乡的小路》

 

(四)听赏《故乡的云》。

导入语: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好象在对我说,归来吧!归来吧!(出示相应的画面)

生:聆听《故乡的云》

 

(五)听赏《那就是我》。

师: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生:聆听歌曲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生:回答。

 

(六)比较与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11aee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31.html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工作计划及全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