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02:37: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因往________

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奈何忧其坏________

其人然大喜________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庸人自扰。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句中重点词有: 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句中重点词有:舍:通,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解除、消除;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

非学无以广________

悲守穷________

天子________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3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分析】(1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重点词有: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浅,浅陋。句意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不翻译;才,才能。句意为: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4)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故答案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⑶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君与家君期/三省吾身                           B. 公大笑/好之者不如知者

C. 元方年七岁/学而习之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与朋友交而不乎?

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 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 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 友人由,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 1D

2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

【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故选D

2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⑴D

⑵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⑶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 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三省吾身                                             B. 乎慎始/不义而富且

C. 而笑曰/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C

2)俯 / / / 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日:天。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贵:可贵。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贵:富贵。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顾:回头看。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顾:回头看。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故:原来的,旧的。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故:原因,缘故。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俯而读仰而思的意思是: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后停顿。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后停顿。故句子划为:俯 / / / 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通过主旨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文章中的话就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故答案为:⑴C

/ / / 旋。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谓曰: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人名。值:适逢。郡:城。相视:看望。败:毁坏。班军: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后乃至。                           B. 有疾不忍/而去。

C. 而入有/与儿女讲论文                           D. 敢独止?/人不知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A项的解释为:离开; B项的解释为:丢弃;C项的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⑴ C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则不能励精,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弃疑滞。,使庶几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 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疑滞:犹豫不定。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揭然:显明的样子。恻然:恳切的样子。细碎:琐碎的杂念。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济:成功。窜伏:逃避,藏匿。下流:地位低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不能励精(懈怠)                                    B. 意与日(消失)

C. 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 广咨问(广泛)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庶几

A. 夫君子                    B. 下车引                    C. 者不如好之者                    D. 学而时习

3)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 ”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D. “学须静也已经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4)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答案】 1C

2A

3C

4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解析】【分析】(1 ABD解释正确。C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故理解不正确。

2使庶几之志的大意是: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故这里是结构助词的意思。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指陈元方。C代词,代指知识。D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3ABD分析正确。C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可以看出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即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而不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志存高远: 树立远大的志向。慕:追慕。绝:戒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 ①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积累。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附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犹豫不定,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的杂念,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怨恨耻辱,这样即使德才不显于世,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会成功。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平常庸俗之列,免不了成为地位低微之辈。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1)解释划线的词

春往而冬________

________

2)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

【答案】 1)通,返回;找到

2)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解析】【分析】(1)解释文言文词语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反:通假字,动词,通,返回;得:动词,找到。

2)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智:智慧;用:利用。句意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3)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老马识途: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故答案为:(1,返回;找到。

2)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答题时应注意,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参考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 思意不惬。后示张公 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讥訾():讥笑非难。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二京: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皇甫谧: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非贰:非难、不同意。敛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赞述:称赞传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不敛衽________

于世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线的与成语受制于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然君文未重             B. 思乃询求皇甫谧             C. 是先相非贰者             D. 责任重泰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思意不惬。

然君文未重于世。

宜以经高名之士。

遂为作叙。

4)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时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没有;重视

2A

3(他)心情十分不好。但是你的文章没有被世人所重视。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于是就为他做了《序》。

4)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莫:否定副词,没有;重:动词,重视。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A项和例句的字都是介词,被。其余三项都是介词,B、向;C、从;D、比。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注意惬、然、宜、经高名、遂等字要准确翻译。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阐述的道理。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文段写左太冲写好《三都赋》时,受到很多人的讥刺,直到皇甫谧见了,赞叹不已又为他做了《序》。说明人们不去认真读文章,人云亦云,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

故答案为:(1)没有;重视。

2A

3(他)心情十分不好。但是你的文章没有被世人所重视。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于是就为他做了《序》。

4)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莫不指没有一个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不惬:不好;然:但是;宜:应当;高名之士:有名望的人士。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阐述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左太冲刚写好《三都赋》时,当时的人们对他多有讥刺,他心里不好受,就拿去给张华看。张华说:看来张衡的《二京赋》可以变成《三京赋》了,但是你的文章没有为世人所重视,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左思就去询问皇甫谧,皇甫谧见了赞叹不已,就为他做了《序》。这样,原来非议他的人,没有一个不行礼赞叹的。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节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节选自《世说新语》)

太丘舍________

而去________

下车________

与诸小儿游________

取之________

大人问其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儿竞走取(代李子                             B. 信然(代李树

C. 人问(代王戎                                       D. 由是宗族奇(代孔融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5)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

2B

3C

4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去:动词,离开;委:动词,舍弃;尝:时间副词,曾经。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平时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取之信然: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之:代指李子,不是李树,B项错误。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句子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所以断句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期、无信、无礼、此必等字的解释。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的相同之处:机智聪慧,能言善辩。二人年龄虽小,但是机敏聪慧过人,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立即做出反应,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客人把杨梅果戏说成杨家的水果,杨氏子立即将孔雀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小孩反映迅速并能用孔雀鸟回应,真是聪明过人。

故答案为:(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2B;(3C;(4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古今异义词:去、委、尝,不要用现代汉语意义解释。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指代李子果实,不是李子树。

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大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主谓结构)诸儿竞走取之/(转折)唯戎不动。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君:您;家君:父亲:期:相约;此必苦李: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相同点: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再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大人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认为孔融不同寻常。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过合浦

苏轼

    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释】海康、合浦、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为地名。乘疍(dàn):乘坐疍舟。并(bàng)海:依海,沿着海路。《书》、《易》、《论语》:即苏轼撰写的《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三书。

1)文言字词解释。

欣然起行________

无与为乐者________

余自海康合浦________

宿大海中________

2)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

4)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高兴的样子;想到、考虑;到;下碇

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月光洒在庭院中,好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老天不会让事情这样的,我们肯定能平安渡过!

4)作者看到皎洁的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月色难得,不免欣喜;但想到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心中又感到孤独;于是的承天寺寻同病相怜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至极;自比闲人,又抒发了自解、自嘲之情。

暮年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岛这个荒蛮之地,生活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桥梁,无法通行,漫天的洪水让他忧虑不已;中途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一片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屡屡遭难;但他不没有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解析】【分析】(1)第一句可译为: 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第二句可以为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念是古今异义。第三句可以翻译为我从海康去合浦,适是到的意思,也是古今异义,第四句可以译为我们就停靠在大海中。 碇是下碇,停泊。

2)此题考查句子的断句。此句加上标点符号为: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第一句的关键词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第二句的关键词为: 从是 可理解为先贤的理想得以实现 ,济是 发扬光大

4)《记承天寺夜游》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里指苏轼本人和张怀民),并非简单的清闲之人 。《 记过合浦 这是苏轼经几年贬谪海外,奉旨内迁途中,舟行海上,逢难遇险的艰辛纪实。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1高兴的样子 想到、考虑 下碇

2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月光洒在庭院中,好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老天不会让事情这样的,我们肯定能平安渡过!

4 作者看到皎洁的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月色难得,不免欣喜;但想到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心中又感到孤独;于是的承天寺寻同病相怜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至极;自比闲人,又抒发了自解、自嘲之情。

暮年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岛这个荒蛮之地,生活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桥梁,无法通行,漫天的洪水让他忧虑不已;中途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一片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屡屡遭难;但他不没有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答题时应注意,先理解整句的意思,再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特殊词语: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的活用等词语的理解。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答题时应注意,要掌握断句的方法: 1 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2 、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3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4 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等。

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一般翻译的方法为:信、达、雅  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4)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答题时应注意,《记承天寺夜游》从欣然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表达。《 记过合浦 》记录了作者艰辛赶路,被遭贬谪的失意, 吾辈必济,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附参考译文】

    我从海康去合浦,由于连日大雨,桥梁都被破坏了,水漫无边际。从兴廉村净行院乘坐小船到了官寨,听说从这往西都涨水了,不再有桥或船,有人劝我乘船就着石头停靠在海边。这一天是六月最后一天,没月亮,我们就停靠在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我站起来四下望去叹息道:我怎么几次都陷入此种险地!已经过了徐闻,难道又要困在这里吗?幼子苏过在旁边打着呼酣睡,叫他也不应。我编写的《书》、《易》、《论语》都带在身上,世上没有别本。我摸着这些书又叹道:老天不会让事情这样的,我们肯定能平安渡过。后来果然如此。七月四日写于合浦,时为元符三年。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 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 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岁荒:年成不好。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异器:不同的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拾桑椹/中不至                                         B. 以白米牛蹄/临别

C. 其孝/悲天                                             D. 粮食不/智多谋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你认为蔡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答案】 1A

2)黑 / / /

3)孝顺的人。如:汉时黄香温席、三国陆绩怀橘孝母、宋代寿昌弃官寻母、汉文帝亲尝汤药、春秋曾参啮指痛心。

【解析】【分析】(1A项,每天/太阳;B项,都解释为:赠送;C项,都解释为:怜惜;D项,都解释为:多。故选A

2)根据本句的意思黑色的桑椹味道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桑椹味道酸,是给自己吃的。;还可以根据虚词及对称的句式来断句。

3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可见他的孝顺;贼悯其孝侧面表现他的孝心。分析人物品质后再举例,注意格式朝代+人物+事件,做到语言简洁。

故答案为:⑴A

/ / /

孝顺的人。如:汉时黄香温席、三国陆绩怀橘孝母、宋代寿昌弃官寻母、汉文帝亲尝汤药、春秋曾参啮指痛心。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蔡顺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年成不好,粮食不够的时候,他就每天出门摘拾桑椹,用不同的器皿盛桑椹。农民起义军看见便问其原因,蔡顺说到:黑色的桑椹味道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桑椹味道酸,是给自己吃的。农民起义军怜悯他的孝心,把白米和牛蹄送给了他。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②金经(________    ③有仙则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 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答案】 1)大;读;出名、有名

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A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出名的意思;是多义词,这里是读,阅读的意思。

2句中的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云(说)、何(什么)、陋(简陋)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3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前后并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的是世俗的乐曲,调素琴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大;读;出名、有名

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可爱者甚________

清涟而不妖(________

亭亭净  ________

陶后有闻(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 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 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 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段称莲为花之君子[]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多;洗;竖立;少

2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3C

4)【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分析】(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xiǎn”的意思。

2)本题翻译赋分点:濯:洗涤;妖:妖媚;宜;应该;众:多。

3C项错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多;洗;竖立;少

⑵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⑶C

【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注意句意的顺畅,要忠于原文,不遗漏。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和材料进行阐述。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资治通鉴》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当涉猎__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士别三日即更目相待________

自以为大有所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进步的?

4)孙权在劝说吕蒙时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请你谈谈孙权这样劝说的好处。

【答案】 1)司马光;北宋

2)只,只是;到,等到;擦拭;收益,好处

3)通过鲁肃的或他与吕蒙的对话或拜母结友的行为,以此侧面表现(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进步。

4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利于接受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答题时不要张冠李戴。

2)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古今异义词。

3)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文章结尾部分写鲁肃的进步,通过对鲁肃神情、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我们体会到吕蒙进步非常的大,这是属于侧面描写。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针对吕蒙的话就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意思是说,你忙,能比我还忙吗,我却抽出时间来读书,而且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这其实是孙权以自身的经历来劝说吕蒙学习,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样可以让吕蒙能接受读书的建议。

故答案为:司马光  北宋

只,只是;到,等到;擦拭;收益,好处

通过鲁肃的或他与吕蒙的对话或拜母结友的行为,以此侧面表现(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进步。

⑷ “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利于接受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此题考查赏析人物语言的能力。赏析人物语言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世说新语)》,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________

而去________

下车________

元方入门不________

3)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主要人物的?

4)文章内容说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他父亲的友人的?

5)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南朝宋;刘义庆

2)约定;舍弃;拉,牵拉;回头看

3)元方,通过语言和动作刻画主要人物。

4)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5)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

【解析】【分析】(1)《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2)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期行翻译为相约出行意思是约定相委而去翻译为丢下别人自己走意思是舍弃下车引之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意思是拉,牵引元方入门不顾翻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意思是回头看

3)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运用了语言描写,元方入门不顾运用了动作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物形象。

4)文中元方面对父亲的友人的言语,说出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从信用和礼貌两方面对对方进行了指责,是对方哑口无言。

5)从过中不至可以看出友人不守信用,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以看出友人的暴躁和无礼,但友人惭,下车引之又可以看出对方还是知错能改的。从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元方的聪慧、明事理,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他刚正。道理可以从知礼守信等方面来谈。

故答案为:南朝宋;刘义庆

约定;舍弃;拉,牵拉;回头看

元方,通过语言和动作刻画主要人物。

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基本的文学常识,难度不大,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好理解能力,一大串台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人物描写的语言和相关的事例的理解。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当着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359349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3.html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