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点

发布时间:2019-11-11 08:24: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点

导论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它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 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应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1、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新挑战

2、 多元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新挑战

3、 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新挑战

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挑战

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形成规律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具体体现:

⑴理想信念、艰苦奋斗、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⑵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违背教育规律,缺乏民主法制观念。

1、 确立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师德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1 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 确立“以人为本”的师德教育观念。

3 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师德教育就要更加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对教师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2、 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和挑战,重新建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3、 充分认识和解决师德教育的难点问题,加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

难点之一,是如何解决教师知、情、意、行相统一,避免形成双重人格问题。

难点之二,是如何提高教师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以及与不良现象和诱因做斗争的能力。

4、 全面分析和认识影响职业道德的各种因素,加强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 改变过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单纯知识化、理念化教育的倾向,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训练

6、 提高师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仅要研究道德伦理学科体系,还要加强教师道德养成的规律研究,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和学习方式,加强教师研究式学习,注重教师的情感体验

专题1 遵守师德规范——————师德修养的行为准则

一、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与特征

1、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

⑴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和别的行为规范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首先,道德规范具有利他性。

其次,它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维系的。

再次,它表现为提倡性、规劝性、表扬性和示范性

⑵职业道德规范

它是指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

职业道德有以下特点:

一、 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二、基本上是稳定、连续的,三、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多样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征

⑴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⑵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其标准和要求高于其他职业道德)

第一,高度的自觉性。第二,明显的示范性。第三,强烈的时代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的内容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及其主要功能

1、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及其调节功能

⑴课堂教学中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依法执教、敬业尽责、热爱学生

⑵课堂教学中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一, 认真施教,全面引导

第二, 遵循规律,讲究艺术

第三, 言表得体,注重风度

2、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师德规范及其调节功能

良好的师德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师生、师与师)进行调节,以保证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日常工作顺利而正常进行运转。

4、 日常生活中的师德规范及其对社会的促进功能

⑴教师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⑵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风尚有促进作用。(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专题2 坚定理想、信念————————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一、 科学的社会理想和信念追求是教师理想、信念的核心

1、 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和信念

2、 教师确立社会理想和信念的现实性与示范性

二、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追求是教师理想信念的集中体

1、对教师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师德修养高境界的主要标志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也不休。

3、 教师的教育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基础

三、教师的生活理想和追求是实现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的生活基础

1、教师的理想和信念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

2、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生命意义是教师实现生活理想信念的最高形式

⑴新时期教师的生命价值观体现在甘于奉献与自我发展的统一之中。

教师的生命在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在民族的生命中行以延续和发展。

⑵新时期教师的生命价值观体现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之中。

人的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专题3 更新教育观念————————师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教育观念更新的要义有二:一是从全局性理论思维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做好思想观念上的;二是动员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全面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以便理解、参与、支持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发展。

一、 教育观念对师德修养的实现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教育观念的更新,就其核心内容来看,最直接地表现为对“好学生”之评价标准的改变,其次表现为对“好教师”之评价标准的改变。从根本上看,则是教育本质观和教育过程观的根本改变。

1、 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

宏观的教育观念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的长期积淀。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 教育观念根植于人们意识深处

第二, 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艰难的。

第三, 教育观念的表现无处不在

微观的教育观念,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认识。也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 个体的教育观念表现为一种真理性的存在,它很难为他人的劝说所改变

第二, 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

第三,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情景性的。

2、 教育观念可以影响到教师的师德修养认识和行为的一致性

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行为影响,既会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中,也会表现为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方法上,还会表现在某一具体的教学计划、组织实现等过程中。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

1、教师的发展观

①教师的发展观。指以发展作为教育的内核,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设法促使人的整体的、内在的、持续的发展。

②把发展作为教育观念更新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确定新的师德修养的基本点。

③树立发展观是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环境的前提。

4 教师应具有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观强调教育为未来培养人才

其次,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第四, 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2、教师的学生观

目前中国发生作用的学生观:一是学生是不懂事的,二是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的附属品。

首先,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第四, 个性的学生,更有创造性

3、 教师的教育观

教育观是对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及其各种关系的性质、运行方式等的基本认识。而发展观是学生观、教育观的基础性观念。

新世纪应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一, 确立新的教育本质观。教育不仅有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是文化改造和创新的社会活动。

第二, 确立新的生活教育观。教育应该关注、指导和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第三, 理解学生的生命观。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第三是教师的爱心与学生的童心对话。

第四, 教师要树立团结协作观

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本路径

1、形成理念 如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承认学生个性的理念、鼓动学生创造性的理念、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等。

2、建立机制 3、注重实践

专题4 优化智能结构————————师德修养的必备条件

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钻研和精通业务,用人类创造的知识武装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一、 教师努力优化智能结构是为人师表的新要求

1、 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2、 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

3、 力求教育创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二、教师合理智能结构的组成

1、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上都应大大提高

教师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基础性,二是全面性,三是系统性,四是创新性

2、教师的智力结构

现代人的智力结构,应当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摄取性的记忆力、丰富多彩的想像力、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力、综合分析的判断力和高效益的成功智力。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像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思维力是粘合剂。

发展智力的重点是思维力。发展思维力,主要在于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3、教师的能力结构

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能力 教育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三、终身学习,不断优化智能结构

1、强化终身学习,自觉优化智能结构的意识

2、不断完善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

教师通过边教边学,对本专业提出精、新、博的高目标。

3、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

①提高自觉性。②建立健全制度。③提供必要的条件。④严格管理和考核

4、开展教改实验,提高科研能力

5、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专题5 提高心理素质————————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

一、 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

1、 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

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各类活动中,以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社会适应等内容综合而成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状态等心理活动诸方面所交互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在行为层面、能力层面和人格层面等层面上。

2、 教师的健康心理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3、 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简言之,是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的状态。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⑴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⑵具有良好的爱心的表达能力。

⑶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

⑷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⑸富有同情心和耐心。

⑹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偏差的主要表现形式

社会适应不良 ⑵人际关系紧

情绪不稳定 心理失衡 不良的个性特征

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⑴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活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

⑵教师承受着多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突

工作繁重且心理压力

⑷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

⑸教师的多元化需要长期被忽视

⑹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

⑺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层次,促进师德修养的自我修炼

1、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保持

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

⑵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社会有关方面应创设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

⑶教师何如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①增强心理保健意识。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圈子。④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⑤强身健体,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条件。

2、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层次

专题6 坚持依法执教————————师德修养的基本保障

一、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法律规定

1、 关于教师职业理想的法律规定

2、 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法律规定

3、 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法律规定

4、 关于教师职业纪律的法律规定

5、 关于确立教师资格的法律规定

二、增强法制观念是依法执教的前提

1、加快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为教师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创造条件

2、增强法制观念是实施依法执教与以德育人结合的重要前提

3、教师法制观念的确立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过程

三、教师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1、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形式

五个构成要件: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

责任形式,主要有政治责任、道义责任、法律责任等。

2、教师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

⑴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⑵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⑶侵害学生的人格权⑷侵害学生的隐私权

四、教育活动中教师权利的救济与保护

1、建立有效的师德修养的评价标准,把“内修”与“制度”结合起来

2、进一步明确与落实教师的管教权利

3、建立有效的教师权利保护机制,保护教师正当的、合法的权益

4、处理好“爱”与“责”之间的关系 爱要深,切莫责之切

专题7 实践教育创新————————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一、 勇于教育创新是时代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

1、 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

2、 创新是每个社会公民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

3、 创新是教师职责对师德修养的新要求

二、创新教育中的师德要求

1、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一: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

2、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二:快捷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自我培养

3、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三:独创精神和和坚韧的毅力

4、创新教育对师德要求之四:教育机智——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变

三、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强化教师终身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精神

2、组织、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3、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专题8 应对网络挑战————————师德修养的新领域

一、 走进网络社会——教师就了解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

1、 网络社会的特点

第一,虚拟性 第二,交互性 第三,开放性

2、 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

第一,真伪难辨 第二,善恶难分 第三,美丑难识

二、提升道德要求——明确教师网络道德修养的任务与责任

1、树立网络资源意识,强化网络服务的功能

应该强化网络的教学辅助功能、文献检索功能、文字处理功能等。

2、正确进行网络道德评价,提高教师网络道德认识能力

3、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网络伤害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有显性和隐性之不同。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网络身体伤害;②网络综合症;③网络粗俗聊天、不良交友;④网络色情诱惑与性侵犯;⑤网络侵权;⑥网络道德失范;⑦网络文化的伤害。

原因来自于:一是网瘾;二是学生误入不良网站;三是学生缺乏深刻的社会认知能力

这了以预防与避免网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几种策略:

第一,反向实践。第二,使用外部制止物。第三,对上网设定目标,同时通过明确的计划,设置结构性的上网时间。第四,节制。第五,提醒卡片。第六,私人清单。第七,个别治疗和支持群体

三、走出虚拟误区——教师网络道德修养应回归到现实世界之中

1、处理好“真我”与“假我”的关系

2、处理好“主我”与“客我”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影响很大不同。表现在:

影响的对象、影响的范围、影响的时效、影响的方式不一样。

3、 遵循网络世界的法律要求

专题9 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师德修养的新内涵

一、 环境道德意识是新世纪师德修养的应有之义

1、 环境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普遍树立的新观念

2、 可持续发展是新环境道德的核心理念

3、 教育是实现环境道德观念转变的关键

二、 教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责任

1、 教师是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教师对学生环境道德的影响具有“深、广、远”的特点。

2、 教师要正确理解环境教育的内容

⑴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我们周围的世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环境

⑵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一种学习如何去关心地球、关怀他人和关心我们自己,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基本涵义包括:认识和理解有关环境的概念与知识,在环境中进行教育,以及为了环境而加强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

3、 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和责任

环境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强调参与,主张“在环境中学习”。

专题10 增强国防意识————————师德修养的新课题

一、 增强国防意识是师德修养的必修课

1、 增强国防意识是依法执教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 增强国防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能素质)

3、 增强国防意识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

二、 把握国防教育内容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国防观念与国防教育

国防意识有狭义(理性)与广义(感性)与分,国防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对国防问题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⑴国防——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⑵大国防——在全球科技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形成的新的外延更加扩展的更为科学的国防观。

⑶有国家就必有国防,就要进行国防教育。

2、 国防教育的基本知识 (略)

三、 向学生参透国防意识是教师的职责

1、 多渠道渗透国防意识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

2、 多形式渗透国防意识

灌输式

熏陶式 不是通过泛泛的说教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启迪和影响学生的国防思想观念。

渲染式 与熏陶式相比,前者是和风细雨式的,强调潜移默化的效果;后者是暴风骤雨式的,追求的是突击和轰动效果。

专题11 强化学校管理————————师德修养的保障机制

一、 学校管理与师德的依存关系

1、 教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基础

⑴学校管理离不开师德修养

⑵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支柱

2、 学校管理是形成良好师德修养的重要条件

学校管理可以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强学校管理有利于强化师德。

学校管理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影响到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

3、 学校管理与师德修养是矛盾的统一体

可能互相促进,也可能相互冲突

二、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

1、 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收入分配、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因素,便最主要的是人的主体素质因素的影响。

2、 学校管理的先进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先进的管理,首先,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努力发展教师;其次,管理者要有高度发展的情感。

领导干部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二是要发扬奉献精神

3、 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 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

1、 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渐进性和社会化的特征

首先,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主体调控的过程。

其次,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渐进的完善过程。

第三,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2、 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价值上

从教育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教育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条件。

从教师自身发展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 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⑴师德修养目标式自我管理法

⑵师德修养情感式自我管理法

一是要做好转化式自控;二是注意冷化式自控;三是要加强自激式自我管理。

⑶师德修养意志式自我管理法

首先应磨炼自己的教育意志,坚持贯彻教育方针,献身教育事业。还必须注意自身生活意志的磨炼,为人师表。

⑷师德修养的行为式自我管理法

主要有慎独和反省

专题12 规范师德评价————————师德修养的导向与杠杆

一、 师德评价的功能

所谓师德评价,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师德行为的善与恶进行评论、衡量和判断。

1、 裁判的功能

2、 激励的功能

3、 导向的功能

4、 调节的功能

5、 转换的功能

二、 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和要求

1、 评价的标准

献身教育,忠于职守

严谨治学,学而不厌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 评价的要求

⑴坚持评价的实践性,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⑵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努力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⑶坚持评价的主体性,努力增强教师自身责任感

⑷坚持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努力实现教师自我道德的完善

三、 教师的自我道德评价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 自我道德评价是区别于社会评价的主体性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是教师自己

2、 内心信念是自我道德评价中的重要手段

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教育良心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为:

一,它是驱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善恶进行自我评判的直接的内在动力

二,是道德评价的直接准绳;

三,是师德行为主体的一种内在控制力

四,是实现教师道德评价成果的首要因素和环节

自我道德评价应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

参照法 自评法

①自我使用隶属度标准法

②自我听取意见

水平对比

期望比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fea1b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bd.html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