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5 15:27: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秦家屯中心小学 王彩晶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四板块――“乡情·友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体悟诗作的思想内涵;而且通过多角度深入感受古诗的经典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自豪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全诗寓离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写意的江畔送别图。在教学中着重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有些学生也并不陌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字,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诗境,感受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诗中故人的“西辞”、“烟花三月”的美,李白眼中的孤帆是学生学习此诗中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送别情境,想象李白在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朋友间无限依恋的情怀。 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基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创设情境”等方法展开教学。
学法: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边理解,边感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诗韵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五)拓展积累,延续诗情 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题) 2、解题
师: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后,让他们再次默读课题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相机介绍黄鹤楼,理解广陵、之。
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李白、孟浩然
(设计理念:课始以“激情"为切入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初读,感知诗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2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按着这种节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还可以把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谁来?师生合作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本环节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将诗读正确、读通顺,初步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逐渐入情入景.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完成自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汇报学习内容
3、出示图片,说说每幅图描绘的是哪句诗? 4、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环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揣摩句意,理解文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教学重点“迎刃而解"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对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重点释疑:西辞、烟花三月 1)理解“西辞" 出示课件,理解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的地理位置,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离别时自然是拱手向西告别,所以说西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afff41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37.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