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品牌经销商的破局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运动品牌经销商“断臂”求生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3-06-01 17:41 作者:张亮 冯林 字体: 如今,在品牌商尚且自顾不暇之时,或去或留,成为经销商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困惑与难题。

编者按/对于那些运动品牌的经销商们,之前几乎全靠品牌企业给予的支持,自己可以选择的求生方式并不多。
然而,在各大运动品牌的市场战线收缩,品牌企业去库存化的压力之下,直营店的折扣也越打越低,加盟店几乎更难有独自抵御市场下滑形势的能力。如今,在品牌商尚且自顾不暇之时,或去或留,成为经销商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困惑与难题。
今年以来,一轮轮大力度促销、疯狂甩卖在运动品牌中频繁上演。曾经风光一时的运动品牌的寒冬从去年底,一直延续到现在。 近日,几家本土体育品牌发布的公告显示,订单下降、利润下滑仍是普遍现象,复苏之路依然遥远。361o近期举行的2013年冬季订货会与上届冬季订货会相比,订单减少了约17%。特步2013年第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2012年同期下滑了约15%~17%而安踏2013年第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也同比下跌5%~15%

销量下降,让库存压力从品牌商向渠道商传导。曾经为体育品牌企业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的经销商们,如今却有相当一部分在黯然离场,留在行业内的经销商们日子也并不好过。2013年,这些经销商们能否从寒冬中复苏,能否在高企的库存压力之下挺过去,现在看来,前景难料。 或转行或观望
买一送一”“最低34”……在北京的各大商圈,各大体育品牌都已进入疯狂的低价甩卖期。从2012年至今,多数国内体育品牌在大众消费者眼中,几乎就是没完没了特卖的代名词。
陈洪生是国内某体育品牌福建代理商的相关负责人。他坦言,相比我们下一级的经销商,我们可以从公司拿到更低的折扣,销售压力会小一些,但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停地搞特卖。
除了常规的门店特卖外,近期陈洪生还在福州仓山万达包了1000平方米的场地做了半个月的包场特卖会,通过派发DM传单、在公交车上做广告等进行宣传,商品折扣都在1~4折左右。相比其他省份的代理商,福建的代理商还算好的。毕竟,我们的品牌是福建本土品牌,认可度比较高。目前我们手里的库存基本上都是2011年的货。其他省份的代理商,除了搞特卖之外,还要走电商渠道,压力更大。陈洪生透露,部分品牌在某些地区出现一二折的超低折扣,很有可能里面还有2008年、2009年的货。

陈洪生能在体育服装、鞋业领域做到现在,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经销商专卖店网站和阿里巴巴网站所提供的体育运动品牌相关加盟店的联系方式,一共拨通60多家电话,其中有近40多家表示在2012年已经转行至其他行业,仍在这一行业进行经营的经销商均表示:对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满意。一些老经销商甚至表示,自己并不盈利,但由于对别的领域不熟悉,只好还在体育服装、鞋业领域先呆着。 厂家策略失败波及经销商
王立诚是匹克在湖北武汉市区的一个资深的加盟商,2007年加盟匹克。他历经了匹克大规模扩张的历程,也看到了更多的匹克加盟商纷纷倒下。 之前为了迅速铺货,匹克将总代理从省级下放到各个市级,这种做法虽然能很快地让企业品牌的订单金额有所增长,但也很容易导致各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去库存化的行动变得分散而复杂。
据了解,2011年,为应对体育用品寒冬,匹克把经销商折扣降到3.5折,零售商折扣降到4.3折后,原有的老的加盟商订货量并没有迅速增加,原因是当时整个运动行业处于低谷。折扣的下调,虽然吸引很多新的加盟商开店,但是新的加盟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因此在2012年淘汰掉的匹克店中,主要是2011年新的加盟商。
目前,匹克力推第七代店(篮球主题店的更新和创新做的很好,直接表达出品牌的形象。然而,高额的装修费用以及成本的上升,却让加盟商望而却步。因此,目前第七代店主要还是匹克自己的直营店在铺设。

回顾自己7年来的从业经历,王立诚坦言:对未来市场比较悲观。 新品尾货加速恶性循环
如今,价格折扣似乎成为了渠道商唯一可比拼的销售方式。然而,对于经销商们来讲,电商市场、尾货市场的低折扣优势,让他们难以比肩。 王立诚告诉记者,他的门店销售额几乎难以维持门面店的正常运营。而为了增加销量,王立诚不得不在淘宝网上开了网店。网店产品的销售价格要比门面店低很多,但面对的却是全国的消费者,在网售销量大增之后,反过来补贴实体门店收入下滑带来的损失。用王立诚的话说,其门店如今不过是自己能够经销匹克产品的资质,以及门店附近街区居民的体验店,真正让其赢利的还是淘宝网店。
虽然网店广受欢迎,但是很难替代大部分消费者亲身试鞋的习惯。因此网店对实体门店销售会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毕竟影响有限。而真正冲击门店销售的,是那些大量流入尾货市场的产品,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甩卖。 通常情况下,流入尾货市场的运动品牌,至少是2年以上的库存,这部分产品由于款式老旧,不符合潮流,其低价甩卖并不影响专门店的正常销售。最近,中国尾货商户联盟主席梁吉良发现,在尾货市场,竟然能看到某品牌刚上市一两个月的商品。这部分产品大多数是亏损严重而关闭门店的经销商,由于拿不到厂家的费用,只好将手中积存的产品低价出售给尾货市场,以求止损。

新品出现在尾货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在库存过高,现金流难以流转时,为了缓解财务上的资金压力,对面料商、代工企业、物流企业以产品来支付原材料、代工和物流成本。然而,这部分产品的持有者并不完全掌握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和经销体系,因此在无法处理产品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地获得现金流,他们最快捷的选择就是让这些产品流入尾货市场。梁吉良说。
这一新品尾货现象将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销售,并让其加速陷入恶性循环。梁吉良分析指出,由于这部分新品尾货与品牌企业门店里销售的产品同质,却以极低的价格进行销售,自然而然门店的销售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以致造成库存高企。而经销商们退换货的门槛越来越高,为了降低店面库存,也会有经销商以成本价格将产品流入尾货市场,由此带来的冲击将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如何与经销商并肩同行度过行业寒冬,已成为体育品牌全行业的一种共识。然而,在梁吉良看来,虽然稳定经销商队伍能够让企业暂渡难关,但这只是治标行为。真正的治本方法,还需要各大品牌企业充分研究市场需求,不仅要研究市场需求量,还要研究开发消费者真正需求的面料、款式和潮流,还要细分市场、定位明确。否则,即便行业复苏,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生产销售模式,也必将被淘汰出局。



不要让经销商沦为渠道冲动的牺牲品
各运动品牌在高企的库存压力和整体业绩下滑的困境下,纷纷关闭近几年来大量扩张的专卖店与加盟店。当人们在为体育品牌商持续的业绩下滑而担忧时,往往忽略了其背后的这一群经销商。
这些以晋江品牌为代表的运动品牌们,在早年多数都经过了比赛式的扩张,甚至有的已经有过上市的风光。作为渠道末端的经销商们,曾以资金和心血为这些品牌商铺就了成功之路。
然而在近几年,随着店面规模超千家的品牌越来越多,在一些品牌向万店冲击之时,整个行业也进入了成熟期,行业开始了洗牌的前奏。包括安踏、361o等行业领先品牌一年的关店数量在数百家之多。
最先遭殃的是这些经销商们。在国内服装企业主流采用的大批发的模式下,分销路径通常是品牌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在这一路径下,牌商只要将货批发给经销商,就算销售完毕,而经销商能否卖出去,都不会影响品牌商的销售业绩。
在品牌商开店之时,一窝蜂而上,依靠经销商的大量布点,在销售中依赖大批发模式,希望经销商多订货。然而在市场不景气之时,库存也会直接压到了这些攻城略地的经销商身上。
经销商是渠道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缺乏神经末梢,企业则难以存活。为此,品牌商也在寻求扶持之策,特步的做法是,尽量给予一些补贴;对于一
些不再续约加盟的经销商店面,企业则接收过来做成直营模式。贵人鸟公关主管也曾表示,除了以降低折扣吸引经销商之外,还新增了现金奖励的新方;而匹克在去年关千家店的过程中,也对全国的经销商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最终将其在福建的直营店全部转为加盟店;安踏公司则是让品牌公司和最大分销商之间互有参股,被戏称为一起捆手榴弹
然而,措施归措施,是否真有成效还有待观察。但眼下对于广大经销商最为紧要的是:如何挽回他们的信心,这才是运动品牌商们最需要做好的首要功课。负责任或有明天的企业是不会让曾经开疆辟土的将士们既失了钱财,又伤了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4d61d90508763230121214.html

《运动品牌经销商的破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