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 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 程的解。
2 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1 ,这样的方程
(为常数,并且。使二元
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 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 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1,这样的方
程组叫二元一次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
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 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
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 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 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
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乂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 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
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 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 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

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 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丁另外两个未 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 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 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④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两种不同关系
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
有公共顶点
/ 1的两边与/ 2
两边
Z 1= / 2
/ 1 Z 2
互为反向延长线
/
邻补角

4^3^
/ 3Z 4有一条边
有公共顶点
公共,
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 线。
邻补角互补 / 3+ / 4=180 °
/ 3 Z 4
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 角;
⑵ 如果Z a与』6是对顶角,则一定有/ a =6 ; 反之如
Z a = Z 6 , Z a与』6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 如果Z a与』6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a + Z 6=180° ;反之如果 /+ / [3=180 ° ,Z aZ [3不一定是邻补角
⑷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 角只有一个。
⑸两线四角:经过一点画 m条直线,共有m ( m-1对对顶角,共 2m ( m-1对邻补角。
2、垂线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
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符号语言记作:如 所示:AB±CD,垂足为O.
垂直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1 (2
.../AOC=90° (已知..•ABLCD (垂直的定义. ABLCD (已知AOC= 90° (垂直的定义. C


1

D
0


B
3、垂线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 垂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以点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两点(如图),分别以这两
点为圆心,大于两点间距离的1/2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与一点.连接p 与该点,并延长与直线相交即可. 5 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处一点向直线酣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 段叫做垂线段。 6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点到直线的距离. 7 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些相近又相异的概念

U A0~~B
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
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
们之间不能等同。
8 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 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II bo
9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 种:⑴相交;⑵平行。

10 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11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图所示,b II a , c II a •,. b II c
12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
同旁角。
它们构成了
同位角、错角与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
1与』5在截线1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a,b的上方,叫做同位角 (位置相同)
5与』3在截线1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a,b之间(),叫做 错角(位置在且交错) 5与』4在截线1的同侧,在被截直线a,b之间(),叫做同旁角。
三线八角也可以从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 F”型;错角是Z'型;同 旁角是U”型。
1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简称: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符号语言:

/ 3=7 2 / 1 = / 2 / 4+/ 2= 180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4 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符号语言:AB//CD./3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AB//CD./ 1 = / 2 (两直线平 行,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AB// CD./ 4+/ 2= 180 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15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 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m 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TO点绿*

内与着用相*
内如五5|
内球卜
1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L ABE, EFL CD 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CD间的距离。
注意:直线AB// CD,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G,则垂线段GH 长度也就是直线ABCD间的距离。
A
L C
F



I G

.p ■ □ n
.H "I
17、命题:①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
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 题设是已知事项;
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18、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19 平移变换: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 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 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这两个 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 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0 平移的特征:
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 (或在同一直线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知识点一:同底数籍相乘 同底数籍的乘法
法则:底数不变,指数 相加。即a a a n(m,n是正整数 逆运算• cm n m n
a a a
正数的任何次蓦都是正 数;负数的奇次蓦是负 数,负数的偶次蓦是正
知识点二:籍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 藉的乘方
n
(amn a"(mn是正整数
逆运算:2 积的乘方
a (a
m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籍相乘(ab an ^(n是正整数
逆运算a b (abn
n
n知识点三:同底数籍的除法 同底数籍的除法 同底数蓦相除,底数不 变,指数相减。即 a a 3”「佰°m,n是正整数m n 零指数蓦的意义:规定 a0 1a 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零次蓦都等于1
负整指数蓦的意义:规 a n na 0,a是正整数 a
5 696000 6.96 10 10的几次万 原效子个-1

科学记数法0.0000502 5.02 10-5 10的负几次方 第一个非0数字前0的个数
1nm 10 m 9 知识点四.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籍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丁只在一个单 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知识点五.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c+d= ab + ac + ad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 相加. 知识点六.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c+d= ac + ad + bc + bd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 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知识点七.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a2+ 2ab + b2
a b 2= a2 2ab + b2
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丁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 这两个数的积的2.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2 b2
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丁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第九章三角形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 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 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
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 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 做三角形的中线.
(3 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
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二、 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丁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 a+b>c , b+c>a , c+a>b .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丁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 a>b-c , b>a-c , c>b-a .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 是否大丁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 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 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四、 角形的角
结论1:三角形的角和为180° .表示:在△ ABC中,ZA+ / B+ / C=180°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如:在z\ABC 中,ZC=180° (+ / 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角. 如: ABC 中,已知/ A: Z B: Z C=2 : 3: 4,/ AZ BZ C 度数.
五、 角形的外角
1. 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 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丁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角互补. .

第十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V e
:A
2 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
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 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 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 等式的性质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 系数化为1。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 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不

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
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 (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 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 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此时也称这个不等
7 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 :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因式分解
^一章.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 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 一、 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
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 因式分解必须是包等变形;
(3 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 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 二、 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1 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
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②字母一一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一一 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2 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 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 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3 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一”号,使括号的第一项的系数 是正的. 2、公式法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平方差公式: a2 b2=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a2+ 2ab + b2= ( a+ b 2
a2 2ab + b2= (a b 2
应用题 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各人走路之和等丁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 关系 2 及问题:两人的路程差等丁追及的路程或以追及时间为等量关系。 3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
和等丁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丁一圈的 路程。
航行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
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的和。(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 1”,分析时可采用列表 或画图来帮助理解
溶液配制问题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利润率问题
商品的利润=商品售价一商品的进价;
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X
100%,注意打几折销售就是按原价的白分之几出售。
数字问题
要正确区分“数”与“数字”两个概念,这类问题通常采用间接设法,常见的解题思 路分析是抓住数字问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的前提还
必须正确地表示多位数的代数式,一个多位数是各位上数字与该位计数单位的积 之和。
年龄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大小两个年龄差不会变。抓住年龄增长,一年一岁,人人平■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782deab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a.html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