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发布时间:2019-08-28 18:42: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关于审题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材料中有用的事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关于立意

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考生应该准确诠释什么是所谓有用的事,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无用的事,然后要揭示有用的事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效,长远看实则无用,而且对人生或社会发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分析无用的事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长远来看,从发展来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为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考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有用无用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因素。

3.思路指导

“有用”和“无用”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而从材料的倾向看,着意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有用”的“无用”。具体写作角度有:

①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无用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是狭隘的思想,是肤浅的认知水平,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的的艺术创造最美……

②分析二者关系。

首先,“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用”的完满。

其次,“有用”和“无用”会相互转化,“有用”会转化为“无用”,“无用”也会转化为“有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③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无用论”自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勃勃生长,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

有用与无用(70分)

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吏机关算尽赴名利;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国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

倘将上述均归为“有用”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率?“急之国”的人们,可以为的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这绝不曾与“无用”相违背,因为“无用”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更多只是精神诉求、心态平和。可以想见,提“贫家子弟”的人只是在混淆概

然而放眼大千世界,“有用”、“无用”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原因很简单,“有用”看不清“无用”的价值,“无用”也不明白“有用”的意义。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一边却心浸老庄思想,躺在室外桃源。不过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是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子曰:“欲速则不达。”心急气躁如何能求得名利?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无用”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系,甚至恰好相反,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亦不能例外。回想马克思﹒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张网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有用”被撕成了“无用”,“无用”进化成为“有用”,甚至成为财富、声誉、地位的代名词。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有用”因为这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一个心求“无用”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养,成为“有用”的门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循环,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有用”的“无用”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无用”的“有用”之作,可谓一拍即合。

坚持“无用”的艺术家就算作品真成了无用,大概也会用心将其成为“有用”。灵感孕育激情、汇聚洒脱,泼墨写意,正如品茗一般,三月不知肉味,倘若遇一知己子期,纵是一生潦倒也无复何求。

见高更情愿放弃城市生活与野人同吃同住,梭罗身由心往,居瓦尔登湖畔。

伴随实用主义的大厦将倾,恐怕人们才会明白“有用”引人前行,而“无用”才是生命的归宿啊。

有用与无用 (66

生于“急之国”的我们从甚至未出生起就被功名所困,忙碌的生活更是使我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额色彩单调而乏味。我想说,“缓缓你不停奔跑的脚步吧,让蜗牛牵引你去花园走走。”

现代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于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匆匆过客,而不知道生活终究为了什么。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应追究于个人,更应整个社会反省。在学术界,清华大学为了校庆而特意将“著名校友”的照片拼制成“二校门”的形状,至顶的都是政界名流,依照级别逐个而下,而更多的学者、专家则不见其影。这便是现今高校的缩影。如同一个小小官场,有言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中国学术界的先锋都如此弃大师于不顾,以功名定义成就,那又如何指望社会有个积极的风气。因此,大学们应更重视学术为“有用”,给正在下坠的灵魂们一个有力的托举。

无用与有用并非绝对的。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乔布斯读大学时几乎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但是贫穷并未阻挡他作出正确的选择:放弃父母期许的大学学位,选择退学。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退学后他学习的他所喜爱的美术字体看似无用,但他运用到了之后电脑开发的过程,微软也借鉴与此。乔布斯当初的选择也只是出于精神需求,但日后这成为了他成功路上的一把钥匙。智者的才能就体现在他们目光远大,而不是一时求成。

有人说,贫穷的人只有靠夜以继日的苦读才能与富人喝上一杯咖啡,鼓励他们做无用之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界定什么是成功。“喝咖啡”在我看来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努力、奋斗,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内心,修身养性。而真正能填补人精神空虚的正是看似无用的精神食粮。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多少人在垂涎于富人们的财富,而富人们更容易领悟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只有灵魂跟上脚步,生活才有意义。

上蹿下跳,四处叫嚣的那是内心空虚的人,升官成名又有何用?智者的人生如同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他们懂得真正有用的不是如那氤氲般缱绻般飘散的名利,而是留在杯中的甘甜。

   有用与无用(65分)

记忆中,“有用”与“无用”的论述应该是道家学说的一个亮点。那般的朴素辩证法与后来所谓的一些玄学上的释义其实大多共通。之于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以“有用”为始态,以“无用”为终态。生发于“有用”,回归于“无用”。

有些人说得不错,那些贫困出身的子弟,正式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了“有用”之事,才能获得与不同出身的人同等的地位。这也许过于现实,但也正是现实应该教会我们的——奋斗拼搏追求“有用”之道。

人的一生姑且不谈出生与死亡,单是过程就足以精彩,点缀其中的“繁星”便是无数的理想与目标,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大是小,使得其所安贫乐道,抑或是孙文所道“天下为公”,周恩来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其付诸实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王选院士、陈景润教授为了看似“无用”的1+1做大量时间的研究;可以想象海明威用铅笔写作时的样子,一遍遍擦去重复修改的身影;能够体会到钱钟书专心致志做学问完全不为外界所干扰的静心。这便是“有用”。褪去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俗套本质是对理想目标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值得喝彩。

既然如此,何为“无用”,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就是抽象的“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以平和的心境迎接新境界”,或者说,回归生命的本真色彩,掷弃浮华与喧嚣,叶落归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解,为什么像巴菲特、比尔·盖茨一样的名人会选择早早地推出那个给自己带来无限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圈子。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经历过了,享受过了“有用”,最终悟出了“无用”的真谛。正如乔布斯所言:“过程就是奖励”。是时候让自己放下一切,让心态归于平静,去做些平日没有机会完成的事吧。抽出时间读一本好书;和家人聚会;带上相机去公园捕捉瞬间的美丽;回望人生一笔一画勾去“清单”上的项目,然后会心一笑。我想这些就是人生的大道了吧。

“有用”和“无用”并不应该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反之它们应该是两个连续的有交集的过程:我们要先奋斗,先经历“有用”,再逐渐实现过渡,经历“无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有用”的过程促进了“无用”的体悟,越是沧海桑田的心就越能感知淡然和平静的可贵;与此同时,在“有用”的实践中也不能忘记适时地让自己置身于“无用”之中,让身体与心灵平衡地完成契合,再全身心投入新一轮的追逐中。这便是螺旋式上升,起点谓“有用”,终点谓“无用”。

反观当下,有太多的“拜金者”和“安提戈涅”,他们还未曾看透。不过,我想,这也许便是生命的魅力:纯粹干净,不露锋芒。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有用和无用其实早就贯穿在生命中间。

  有用与无用(63分)

何谓有用?我问苏格拉底,他说,思考人的无知;我问白松礼们,他们说骑人力车为孩子们赚读书的钱;我问街上埋头疾走的人,他说,工作,赚钱。

何谓无用?我问南山下的种豆士,他说为功名所累;我问“慢之国”的人,他说,整体拼命工作;我问“急之国”的人,他说,蜗牛一般的生活。

我想,有用和无用本就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有各自的标准。有用之事可以因为无人享受而终化成一堆泡影,而无用之事有时即使平淡却可以让灵魂奔得更快。

有用的事,一般是指可以获得可见利益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让我们享受各种物质带来的便利,如同高铁上那串代表时速的数字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无数致于做有用事的工程师的努力下创造一个又一个记录。又如同浦江两岸的现代化建筑,一个又一个迫不及待得向世界宣告着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怎能离开有用的事?可,有用真的让我们全身心都快乐,都奔向幸福了吗?

丹麦人说,走太快了,歇一歇,让灵魂跟上脚步。无用,绝不是在高福利政策下催生出的“垃圾”,相反,那些慰籍心灵,滋孕精神的事,正在让很多人觉醒,当一个城市的精神强大了,它才是真正的活出了有用。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他的身体以无法愉悦他了,可他还有思想。他时而俯瞰自己,时而和自己并坐,时而又站着远远大饿。他在探索生命的价值,做着对拯救他身体看似无用的事。他用平和的心态迎接生命一个又一个的鬼门关。无用的事带给我们的是内在的利益,教我们将野心减速,教我们喝茶聊天品生活,教我们找回自我,而不至于迷失在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墙间。

有用和无用之间其实连一层薄沙都没有。无论是对于天生不愁物质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一心追求物质的“贫家子弟”来说,如今他们定义的有用的确可以让生活更富裕,可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便成了无用。这两者从来没有明显的区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有用和无用,那是随时间、阅历,生活而变的事。

现在的我们离不开做更多有用的事,这是时代的决定。可作为个人,我更愿做些无用的事,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庇护所,让它不至于被“急”缠绕,让它更坚强的支撑我去做有用的事。

让你感觉活得踏实,是有用的事;让你感觉活得幸福,那便是无用的事。

   有用与无用(62分)

俄罗斯的化学实验室,每年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用原子对撞机“打”出一个新原子,如是一年年,元素周期表已经被填满,这是个伟大的科学创举。有人质问:“有用吗?”

有用吗?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好像没什么用,不是吗?但是把目光放回几百年前,当孟德尔在教堂后院记录豌豆的性状时,当拉瓦锡在实验室里分离出氧气时,他们不会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用”,许多人也不知道,直到二人被世人分别冠以“生物之父”与“化学之父”。

目光转向当下,有用与无用却好像很“容易”区分了:升官、发财、成名才是有用,追随自己的精神情感成了无用。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世的一些“名人”或许“不废江河万古流”,而精神与科学的伟人才是“浪花淘尽”的英雄。

就像革命的代名词,切·格瓦拉,他的死,被当时人认为是革命之消亡,但事实是,他与革命并没有消亡,相反地,他随着革命永生了。我们从不批判一个人追求现世的荣耀,因为理想,热血这是特属于青年人的事物。一个中年人,他追求精神灵魂,他极有可能在生活上是不幸福的,但一个青年人,正应该追求“无用”,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一个青年人,如果过早地追求“有用”,他从精神上可能也是不幸福的。如果没有一群追求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那么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堪忧的。

BBC有一套纪录片《人类星球》,那些志同道合的摄影家们深入不毛之地,探寻在极地,草原,丛林,沙漠的人类生活,其展现的镜头中的人们,无一不是生活在我们所未知的世界,在城市的扩张下,这些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或将消失,这也增加了它的宝贵。那些为拍一个镜头可以守候数周的摄影家们,他们实非为了名与利,而是纯朴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这个世界并不框定我们去做有用或无用之事,每个人也许都认为自己做的是有用的。但是有一些“无用”是我们可以去随心追逐的,越来越多的大学中充满“无用”的灵魂,这也是一种保护,当社会的触角伸向一个个充满理想的大脑,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跟着心走。”因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无用还是无处用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或许此刻你手中的铝罐,明天会是我家的铝窗。很多人都以为某些事物毫无用处,其实只是不知道于何处发挥它们的作用。

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世间万物,它们的作用便不同。电影《新少林寺》中方丈问净能:“一块金子与一块泥土,谁的作用大?”净能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一块金子。”方丈回应:“给你一颗种子呢?”我们往往过于肯定一样事物的性质,却忽视了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便能清楚事物的作用,产生“蝴蝶效应”的神奇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一定场合与条件下,无用之物能够有处可用。所以,不要轻易放弃星火之光,我们往往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丛草,为英雄用武提供一席之地。

因而,对于无处用的事物,我们应该善于发掘它的作用条件。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是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产生的积累效应。我们若忽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便不能运用好无处用的事物的积累效应。另外,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观察,我们能发现很多由渺小事物产生的作用。比如,奥斯特因为发现磁针在电流旁有微弱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如果不相信电流产生的这种微弱作用,那次偶然就可能只归因于风或振动了。整体的功能,也是许多细小的部分组成的。一颗独立的螺丝毫无作用,但在航天飞船上便决定了成败。了解细小部分的用处很关键,善于发掘,它便将闪光。

我们需要肯定事物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赋予微渺的无用事物以巨大作用。我们可能因为没信心而不相信,从而忽视了事物的价值。事物有他们发挥作用之处,但同时也必须有人相信并作出尝试。万物皆有用处,是客观事实,而人的主观作用,则是客观事实得以发生的前提。给自己一点信心,相信手中那抔泥土。

无用还是无处用,将决定你对世界的眼光。

        万物皆为所用

假如拥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魄,那么哪里还有有用与无用之分呢?有用抑或无用,取决于视野、心境、魄力。

视野如由经纬线编织成大网的人视万物为有用,而那些井底之蛙只能“枪榆枋而止”,将无用之用埋在井底。目光狭窄的人只看到眼前蝇利,便死死抱住,将一切外物拒之千里。对于他们而言,有用无用的区别在于眼前与距离外,又或是当下与将来。视野辽远如陶潜,若那五斗米当真为有用,那折腰便是为了饱腹,那今后纵使肚子饱了,而腰却怕是再挺不起来了。然而他却又看到了远方的南山与菊,垂柳与酒,若这些是无用,那他又何以易安,何以怡颜呢?站在高山之巅,与明月清风相映,则眼中万物皆为不可少的有用;蜷在自己怀抱里,则只触及嶙峋的瘦骨和辘辘的饥肠,此时只有酒肉为有用,岂不悲哉?

心境是自由的空间,可包举宇内、席卷天地,亦可狭如笼屉。人之于世,凭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来装点自己的心境。庄周把大地收纳,将濮水引进,大气铿然;而后又手摘星辰,衣带蝴蝶,翩翩而雅致。庄周的心境是无世俗喧哗的宇宙,于是万物便属于了他,万物皆为他所用,为有用。而与此同时,有些人却将名利大把大把地拖进自己狭窄的房子里,倚叠如山的金块珠砾若是有用的话,那为何最终这一切将他连带房子坠落,石沉大海,化为乌有?心境有多大,“用”即可有多少。

魄力是将有用铺就成路的沙子,一点一滴直至形成厚实的大地。孔圣人,人们都广知他先进非凡的思想,但人们都往往忽略他周游列国时那滚动的木车轮下的热情,那是孔子的魄力。若是他当初易于被国君们挫败,便一切理论皆化作尘埃,皆为无用。走遍中华大地,孔子正是以魄力留下思想的种子,以魄力成就中华璀璨儒家文化。魄力使用为有用。

视野是“用”的尺度,心境是“用”的容器,魄力是“用”的动力。集三者而为一,则万物皆为所用。“万物皆备于我”,将有用无用通通化为所用,如长江水般推动波涛涌涌,激起千层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74786551e79b89680226fa.html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