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余映潮执教)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评点:杨雪桥
授课地点:乌鲁木齐市华兵中学案例导读
好食材需要好厨师,好乐曲需要好乐师,好军队需要好军师,好课文需要好教师。“相遇”固然重要,“相知”更加难得。这节课里,朱自清的《春》遇到了知它懂它的人。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余老师一起走进《春》这片旖旎的春光中,感受春的诗情画意,感受春的勃勃生机,感受春的万般风情。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美文《春》。一起读起来,朱自清,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朱自清(18981948),江苏人,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中小学教材中的朱自清作品有《匆匆》《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继续朗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这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好,旁批,在课题的旁边批上十六个字:精美散文,生花妙笔,脍炙人口,拨动心弦。
评点:简洁导入,精美笔记。春,就这样扑面而来。:开始我们的美读教学过程。[屏幕显示]美读《春》
:第一次训练:认读训练——识记文中美词。[屏幕显示]认读训练
1/12



识记文中美词
:一起来读,第一类,字音字形。[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字音字形
水涨zhǎng迷藏cáng抖擞sǒu酝酿niàng宛转wǎn应和hè笼着lǒng薄烟bó嘹亮liáo眨眼zhǎ黄晕yùn蓑衣suō
:注意“迷藏”的“藏”的写法,“抖擞”的“擞”的写法,“薄烟”的“薄”的读音,有时候我们会读成báo烟,这儿为什么读bó呢?第一,它不是“很薄,有厚度”的那个含义,它是“淡淡的”意思;第二,它是一个复合词“薄烟”,如果单独地读“很薄báo”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要求。“báo”“bó”很难分清楚。再看“蓑衣”的“蓑”,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古老的雨具”,我们小时候就读过这样的诗歌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个时候对“蓑”字就有了解了。好,再来读一遍吧。水涨,读。
(学生再次齐读生字。)
:好,第二类,常用的雅词。雅词就是书面语汇。好,大声读起来。朗润,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常用雅词
朗润迷藏气息润湿酝酿清脆宛转应和嘹亮寻常烘托静默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轻风流水花枝招展
:“润湿”好像没有读清楚。再来一遍,“朗润”,读。(学生再次齐读雅词。)
:第三类,精妙用词。注意,加横线的字词都是作者用得非常精致、美好、有表现力的字词。“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加横线的字词读得稍微重一点。“欣欣然——”,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精妙用词
1/12



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蜜蜂嗡嗡地闹着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流水轻风应和着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散(sǎn)在草丛里”,“散(sǎn)开”。这些精妙的用字、用词,大家在课文中把它们圈画出来。
(学生圈画。)
评点:认读训练,识记美词。走进(春》,触目皆是琳琅珠玉。生字、雅词、妙词,三个角度的字词教学,既为学生赏《春)铺平了道路,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春》之美。
: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二次训练活动:概说训练——课文段意美说。实际上是美写训练。[屏幕显示]概说训练课文段意美说
:大家拿起笔,做笔记。第一段,老师这样概括:望春,抒盼春之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之情。
第二段,写物,表观春之喜。“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首先写“一切”,然后写山,写水,写太阳——观春之喜啊!
观察老师的语言格式,接着批注。第七段,写人,描迎春之乐;第八九十段,颂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表春美之赞。三段、四段、五段、六段,大家一定明白这是谁来做的事了。对,大家的事,分工合作。这一组两排,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把全体学生分成四组,每两排为一组。)[屏幕显示]《春》的结构美
首段,望春,抒盼春之情;二段,写物,现观春之喜;
1/12



三段,四段,五段,六段,
七段,写人,描迎春之乐;八九十段,颂春,表春美之赞。
:首先提醒大家观察老师的语言格式,只准用这种格式来写。好吧,各自完成自己对那个段落的概括的任务。
(学生思索,动笔;教师巡视,观察。):好吧,开始各抒己见。好,你的第四段。1:我觉得第四段是写物,描绘春之景。
:哦,第一,你和老师的话重复了。这个概括段意有讲究的,要注意各自的个性特点,谢谢你首先发言。请你来,第五段。
2:第五段是写风,勾勒春之深。
:哦,你用了两个字的动词:勾勒。不合规矩吧?观察力稍微弱了一点,或者不小心了,谢谢你。请你来,第六段。
3:第六段我写的是:写雨,描春雨之悦。
:哦,这个同学的格式就到位了。用两个动词领起两个层次的概括。你最后一个字是什么呀?3:悦
:悦。注意了没有?表现了一种情感。情、喜、乐、赞都有情味在里面,这就好。好,第三段,还需要人说。请你来。
4抒发春之趣。师:前面两个字。4:赞草。
:赞草。接着说那五个字。4:抒发春之趣。
:“抒发”呢?只能用一个字,就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的。第四段还需要有
1/12



人说呀
5:我觉得是写树,献花之美。
师:写树,献花之美。这个概括要注意。到底是写树呢,还是写树上的有特征的事物呢?
5:应该是写树上的有特征的事物。师:你来,帮着说一下。
6:第五段我写的是写风,写春风之信。:很好,很对。再来。
6:我想帮刚才那位同学说一下第四段,我觉得是写花,表春物之爱。:对,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就是写花的。
:好,一起来吧同学们,请做笔记。观察老师的语言和你们的语言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赞草,显游春之悦。咏花,呈闹春之欢。“咏”字很重要,我们要学会用这个字。赋风,“赋”,就是描写的意思,写沐春之醉。绘雨,叙润春之美。
[屏幕显示]《春》的结构美
首段,望春,抒盼春之情;二段,写物,现观春之喜三段,赞草,显游春之悦;四段:咏花,呈闹春之欢;五段:赋风,写沐春之醉;六段:绘雨,叙润春之美;七段,写人,描迎春之乐;八九十段,颂春,表春美之赞。
师:刚才大家都表现得不错。请把“赞草”“咏花”“赋风”“绘雨”“写人”这五个词再在课文的有关部位旁批一次,你就能够感受到它们给你的思维方面的启迪和写作方面的启迪。《春》啊,先总写一笔,抒情;然后,过渡,写物;接着,赞草、咏花、赋风、绘雨、写人,多角度地绘景抒情,写人抒情;最后,用议论、抒情的方法收束。极完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但处处又写到了人。所以,欣赏
1/12



这篇文章的最大的秘诀在于它其实每一部分都写了人。哦,很多同学马上把这一句话批上了。
评点:概说训练,美说段意。统一句式,提高要求。教师示范较难概括的部分,学生仿写较易概括的部分。这一环节的训练,既是概括训练,也是仿写训练;既是思维训练,也是语言训练。这一环节完成了对(春)的宏观把握、整体观照,使〈春〉的轮廓尽收眼底。
师:好的,开始我们的第三次训练:品析训练—精段美点赏析。[屏幕显示]品析训练精段美点赏析
师:一起来关注美妙的写花段,我们读起来吧。桃树、杏树、梨树,读。[屏幕显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齐读。)
师:好的,看着课本读。第一读,含情朗读我刚才听不出大家语音中的情感,为什么?就是语速太快。“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样读,情感就出来了。第一读,要有情味。桃树、杏树、梨树,读。
(生齐读。)
师:这次好了一点,但是语速仍然偏快。第二读,根据自己的体味把有关的重音强调一下。比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这个音节要强调一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要非常注意读好的一个字就是“蝴蝶”的“蝶”。“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个“蝶”就不要读成轻声了:“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后面有两个短语“像眼睛,像星星”,都要读得重一点。好吧,刚才有的同学就傻傻地看着老师,其实你的笔就应该马上做记号。好,一起来吧,把有关的重音凸现下。注意语速。“桃树,杏树,梨树”,读。
1/12



(生齐读。)
师:有进步。第三读,把一个地方读得很陶醉。感觉到没有啊?“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多么美妙的让人陶醉的想象啊!一起来整段朗读。把甜味儿的味道读出来,把闭了眼的美好的想象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读。
(生齐读。)
师:好。最难读的是把层次读清楚,大家看:第一层写的最高处,美丽的花儿;第二层,花下的蜜蜂和蝴蝶;第三层,地上的野花儿。多么精致的片段,从上到下的顺序。每位同学各自读,不齐读,体味一下它的层次。开始吧。
(生各自朗读。)
师:啊,真好!各自读比齐读好听多了,因为在体味文中的情感。
评点这里有四次朗读指导:一读,降低语速;二读,强调重音;三读,关注想象;四读,理清层次。每一遍读都有具体要求,层层递进,渐臻住境。好文不厌百回读,精段亦应反复吟。
师:下面就要说话了。我先说两句话,这一段表现出修辞手法之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都用上了。我说过的话你们就不能说了。我再说一句话,就是刚才告诉大家的,这段话层次的明晰之美。
[屏幕显示]修辞手法之美层次明晰之美
师:好,各自说说你发现的美是什么。其实刚才已经暗示给大家很多很多的美了。快速思考,可以马上说话。
7我觉得应该是情感意境之美。
师:啊,多好啊!热爱、歌颂春的情感,清新、优美的意境。我帮你把话说得更好听了。
8我觉得是陶醉春物之美。
师:嗯,陶醉在美好的春色、春景之中了。好,两位同学都说到了情感之美,第三位就不要再说了。
1/12



9我想到的是用词丰富之美。
师:嗯,用词丰富、精练、有表现力,比如“嗡嗡地闹着”的“闹”。10:我觉得是节奏明显之美。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就特别舒服。师:是啊,最短的句子就是三个字,而且四个字的句子特别好看,读起来特别好听。长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短句“像眼睛,像星星”。这位同学的语感很好。
11我把刚才同学的那句话补充一下,我觉得说文章的韵律之美更合适。:韵律更多地是用在诗歌上,我们可以说它的句式很美,可能比韵律美更确切些。
12我觉得应该是画面明晰之美,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写出了闹春之花,有很强的画面感。
师:好!最重要的一个词被这个同学说出来了,画面之美啊,赶快批上。画面,《春》给我们呈现出斑斓多姿色彩丰美的画面。继续,因为有画面就一定会有色彩,因为有画面就一定有动静,于是这些美感就都会涌现在我们面前。
12我觉得还有联想。他不但写了眼睛看到的东西,还写了闭上眼睛想到的桃子等。
非常重要!这些联想极有诗意,他其实是用侧面的手法来赞美眼前的景物。我们还可以把这种体味放到第二篇文章中去,《济南的冬天》同样有“闭了眼”的写法。哦,原来那些大文豪们的文笔也有相同的地方。要说话吗?请你来。
1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表现出动态。
师:好吧,又要做一点笔记了。大家说了那么多,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化静为动之美,我们哪里看得出花是静态的呢?都是动态的,但其实它们就是静态的,是作者的手法让它们动起来了。穿插想象之美,再深入一点说,这叫虚写。不是眼前的景物,是想象中的景物。句式很美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像眼睛,像星星”,都是美好的句式。色彩描写之美,映衬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整个落脚到情感抒发上来。还有好多好多的美点,我们来不及小结了,比如用字用词很精练,等等。
[屏幕显示]
1/12



修辞手法之美层次明晰之美化静为动之美穿插想象之美句式运用之美色彩描写之美映衬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屏幕显示]
全段用动静结合、色味结合、高低结合、虚实结合的描写,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师:我要考大家一下,映衬手法表现在哪里?试一下。
14我觉得应该表现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前一句描写了桃树、杏树、梨树之间开满了花,后面再描写它们的颜色就更能体现出春天的色彩之多。
师:嗯,相互映衬,也是一种说法。还有更美妙的映衬,写花就只是写花吗?你来。
1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蜜蜂、蝴蝶映衬了花的香。因为花是特别香的,所以这些蜜蜂和蝴蝶才会赶来。
师:是啊,就是用蜜蜂、蝴蝶的采蜜飞舞来侧面烘托花之美、花之盛、花之香啊,这叫映衬手法,这里是以物衬物。请大家看写小草的段落,它就不是以物衬物了。以什么衬什么呢?对,太聪明了,以人衬物。小草是多么的好啊,多么的青啊,多么的柔美啊,不就写小草吗?但是非得写人在上面快乐地嬉戏、休憩,这就侧面烘托了小草的可爱,以人衬物。好,把“渲染烘托的手法”旁批在这一段。好,这个环节大家都能够很好地思考和品析,谢谢同学们的努力!
评点:品析训练,美点赏析。《春》,段段皆美,每段都可圈可点。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无微不至。所以弱水三千,取一瓢饮,选一个美丽的“春花段”重点品析,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12



师:我们继续完成训练任务。下面的任务很简单,读背训练—写景美段背诵。[屏幕显示]读背训练写景美段背诵
师:写风的片段。我先给大家点示一下,它的层次同样美好。第一层,抚摸,触觉;第二层,花香,嗅觉;第三层,小鸟的歌唱,牧童的短笛,听觉。和写花又不同。为什么没有味觉呢?写花的时候已经把味觉用上了。甜味,用上了。所以这里就不再用味觉了。多精明的比较啊。好了,老师不讲了。你们的任务就是背诵,各自读背“春风”段,开始吧。
[屏幕显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流水轻风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嘹亮地响着。
(学生各自背诵。)
师:好的,一起来。大家观察一下,这一段的结构太美了。老师先说了,写景,必须要写人,它就写到人们的身上来了,由景及人,五觉写景,用各种感官来写景。好吧,“吹面不寒”,背。
(学生齐背。)
师:真不错!又要做几个字的笔记了:五觉写景的手法。
评点“春风”一段,读背训练。先从“五觉”的角度将段落分为三层,告诉学生本段的逻辑脉络再让他们背诵,背起来便如顺水行舟了。
:今天的作业很简单:“春风”段“十美”欣赏。我相信对大家来说不再是很困难的事了。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了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朗读,说话,写作,品析,笔记。
[屏幕显示]学习方法
1/12



读,说,写,品,记
师:好,同学们辛苦了,下课生: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师:谢谢同学们!
评点:布置作业,归纳学法。作业的布置很有创意,有了“春花”段的赏析范例,“春风”段的“十美”便不在话下,比如:层次之美,顺序之美,“五觉”之美,修辞之美,虚实之美,写“人”之美,儿化之美,衬托之美,动静之美,情感之美……这样的作业,是本节课的延伸,可谓余音袅袅。
实录赏析
听了余老师的很多精品课,渐渐发现他的“板块式”教学与一些经典课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相通之处,有时甚至产生这样的想法:莫非余老师少年时代烂熟于心的名家名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若干年后与自己的“板块式”相遇,从而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余老师的《春》这个课例和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吧!
非常明晰的结构朱自清的《春》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绘春”又可分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部分。余老师教学的《春》有“认读训练(识记文中美词)”“概说训练(课文段意美说)”“品析训练(精段美点赏析)”“读背训练(写景美段背诵)”四个大板块,有的大板块里面也包含小板块。二者都有非常简明清晰的结构,这既可以对学生的作文构思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可能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断变换的节奏:朱自清的《春》大多数段落描写的是春景的动态之美,五幅图画里,“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描写的都是热闹的景象。但若一味地热闹下去,行文会显得单调,于是作者在其中穿插了一幅静态的“春雨图”,动静的交织,也是一种行文节奏的变换。余老师教学的《春》有读、说、写、品、记等各种学习形式,主次分明,张弛有度,动静相宜,这也体现了教学节奏的变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合乎逻辑的顺序:朱自清的《春》,“盼春”“绘春”“赞春”的整体构思自不必说,单是那五幅图画于顺序的安排上就可见功力:草是报春的使者,是春天到
1/12



来的第一抹新绿,花随后才盛开,所以先写草,后写花;之后的先写风,再写雨,符合自然的规律;最后的“迎春图”由重点写景转向重点写人,人物活动需要一定的环境,所以安排在景物描写之后集中写人。余老师教学的《春》,从基础的认字识词到“高端”的概括品析,从整体的文意把握到局部的片段精读,从课上“春花”段的精析到课下“春风”段的精练……都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化用《苏州园林》中的一句话作结:似乎《春》的作者和执教者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学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结构的明晰,讲究节奏的变换,讲究顺序的安排,讲究细节的雕琢,讲究语言的锤炼……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360f89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b.html

《《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余映潮执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