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自读鉴赏题目

发布时间:2018-12-27 09:46: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自读部分紧扣期中考试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首尾两联作具体分析。(5分)

3.第三联两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以下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B首联写山中秋景颈联写原野暮色。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凄冷荒芜秋天之景

C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

D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2.诗中一、三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闲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④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1.与《使至塞上》中的写景诗句相比,两诗中的描写景物的诗句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诗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

B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

C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渲染了诗人听僧人弹琴之后压抑沉重之感。

D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2.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六、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以下各项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B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C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抒发夫妇离别之情。

D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2、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

3、赏析颈联。

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以下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B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写。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C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D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

2.请赏析诗歌颔联。

八、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以下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B““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C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D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

2、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九、阅读唐诗,完成题目。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写了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颔联写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B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以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C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

D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2.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一,1.B2.答:抒发了诗人保边卫国、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1 分)首联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 而是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由烽火自然引发诗人心中不平之志和保家卫国之情。(2 分)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生。直接抒发为国献身的愿望。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 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2 分)

3.答:这两句描绘了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艰苦、壮烈的景象;(2 分)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2 分)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2 分)

二、1、(2分)C

 2、(3分)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理解诗旨离不开知人论世,故有时细读注释十分重要。本题注释就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作者写诗时的境况、羊公碑的典故。)

三、答案:1B2.5分)一、三两联选取富有节令和时间特点的景物来描绘了一幅辋川秋日落照图,(2分)苍翠的秋山、潺潺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画面清幽静谧。(3分) 
3.(6分)这首诗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诗人的“闲居”之情:一是描绘乡居生活环境的清幽、静谧,青山流水相应、夕阳炊烟为伴;(3分)而是刻画乡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诗人拄杖听蝉、裴迪醉酒狂歌。(3分) 

四、答案:1.【参考答案】两诗描写的画面都雄浑壮阔,气魄宏大;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都采用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5分) 
2.【参考答案】第一问:“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直抒胸臆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山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第二问:尾联的情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情景交融。(6分) 

五、1C2.6分)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六、1C2. 1)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2)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3、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反问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面虚写)

七、1B2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写马的气概,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八、1C2.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3.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雄浑、深远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九、答案:1B2.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5df53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3.html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自读鉴赏题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