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0-06-10 23:22: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爬山虎的脚》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设计有条不紊,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时,当学生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时,老师就这样提示学生:下面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一看对于预习中你已读懂的容,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于读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读书解决。这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是在引导学生学会经历学习过程:对于已经读懂的容不要满足,对于没读懂的容要力求通过自己读书探究解决。再如,在学生通过读书想象,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与可爱后,老师就进一步总结鼓励:我们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想,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还获得了美的体验。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读书,就应该边读边想;而情感的熏,需要潜移默化地体验和感悟,等等。

这样,学生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爬山虎的叶子与脚的特点,而且喜欢上了爬山虎这种植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有利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抱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做教学的有心人,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爬山虎的脚》一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教材中可挖掘的教学点很多,这样的课文比较难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句子,比较句子,体会句子都是很难的,老师在学生充分读、话、议的基础上,再适时地讨论演示、再现过程,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此环节进一步挖掘文本,可以渗透爬山虎的攀登精神,从而让学生感受文字赋予的生命信息,获得情感体验。

重视文本也就是重视了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老师指导学生紧扣文本,找出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如触、巴、拉、紧贴、一脚一脚来体会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从刚、不几天、等词语感受作者作者的长期认真观察的态度。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课件、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我也深深地领悟到多媒体、肢体语言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起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再让学生观看课件。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辅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盛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现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老师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曲折,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全部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以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

路,逐渐明确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利益的运用多媒体、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情势,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教学中,老师注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教态大方、亲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同时,教师能注意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相结合,用" "作旁注,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

1)上课黄老师把前几课有关观察的课文进行了复习,这样能让同学回想起这些课文都是与观察有关。

2)让同学倾听读课文并找出读错的字,这样能训练同学们仔细倾听的好习惯,善于挑战。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4)黄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默读后交流。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

2)演一演。让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着墙,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本课的重点、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

3)议一议。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行不行?

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一只新脚。(通过看课件演示,换词比较,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在读的训练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但读的时量不到位,学生读的时间不足,读的训练来去匆匆,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如听完课文片段录音,师问:你听(读)懂了什么?在指名回答、教师完成板书后,随即请学生指着图连起来说出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等,由于读得不充分,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上台发言的那个学生也是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如果把这一步放在品读后,效果会更好。

叶老的这篇文章观察细微、联想合理、描写唯美、表述有序,是学生极好的摹写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本,课上要让孩子充分读文,体会作者描写爬山虎语句的美,理解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静态美,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爬山虎与壁虎爬行进行比较这一环节教学作用不大,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朗读。篇二:《梅花魂》《爬山虎的脚》评课稿(高晓珍)

梅花魂》《爬山虎的脚》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梅花魂》和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这两堂课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发展创新。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魂的真正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想之情。老师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进行文本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列举有气节的英雄人物,老师根据学生的 交流,适时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如课件出示朱自清、胡兰、钱学森的有关资料,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通过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梅花魂是 祖国的象征,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课标指出,各个年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老师的课堂上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轻声读、指名读、齐读、同桌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等;读的要求明确:有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通过多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不一样,如在初读课文时,注意弄清 文章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细读课文时,先让孩子们潜心会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外祖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指向更加的明确。在处理重点段落时,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老师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揣摩读法,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喜爱。轻轻和慢慢这两个叠词在这里重音轻读的处理,教师的指导到位。

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时巧用简笔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老师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了结了爬山虎的有关知识,又受到了情感熏,学到了观察方法,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篇三:《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展开。文章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课文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四年级学生认知客观规律,我在教学时主要以读书为主,初读、细度、浏览、精读相结合;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议、演、画、评,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再辅以课件直观展示和教师引导,力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激趣质疑,以疑促学

"观察"为话题与学生交流,既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感,同时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后,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整体感知,了解容

因为是一篇新课,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预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在开课就设计了两次读文。第一次是自由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把文章读准,读通,解决一些课前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第二次读文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情况,同时帮助所有学生把课文读的更准确,更通顺,对文章容更熟悉。

3、直奔重点,了解特点

了解爬山虎""的样子

了解爬山虎""的样子,是文章的重点。我采用读--------说五个程序来突出重点。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的段落,再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中读出有关爬山虎脚是什么样子的。同时鼓励学生同桌合作说说爬山虎""的样子。因为学生通过读书所获,知识可能是零散的,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块,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句子填空,让学生填入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再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泡泡问题,也是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直观的图画与文字结合,更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刻入形象),最后让一生上黑板示

画,画完后让同学们评一评,在评价中进一步认识爬山虎脚的样子。为了让学生将语言化,我设计了一个配音环节,让学生看课件动画,为视频配音。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墙的这是文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我结合课文和课件(或实物)让学生们继续观察思考,通过读------悟四个环节来完成。""指精读本自然段,把文章读懂;""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等几个动词,感悟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因为是语文课,必须体现语文性,不能上成科学课;""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即能激发学生学生兴趣,也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深刻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叶圣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进一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主要是把第45自然段联系起来,利用课本中"泡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4、学习描写叶子部分,领悟仔细观察的方法

"红花还需绿叶配",课文重点是爬山虎的"",但写叶子的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对这段的处理我放在了次要位子,是因为对这篇精读课文来说,一课时的容量有些大,如果在这用大量的时间或许重点容都无法解决,所以我还做了变序处理,放在了后边。同时也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都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得来的。

5、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1、为了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课件出示课本中的"阅读"让学生读读,并谈谈感想。(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小故事)

2、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这样就做到了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

脚: 形状留心观察

颜色

爬: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意识,我的板书主要体现了三点,一是爬山虎样子特点,二是爬山虎""的特点,三是让学生牢记"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篇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评课稿

20131126日省小语协会"以学为中心"教学方式评课议课比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有缘在这儿相聚,有幸在这儿交流。

我评价的是恋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的教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环节进行学习,做到过程明了、目标明确,师生间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

老师这堂课亮点较多,最重要的是她从"以学为中心的"角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学什么?

本节课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

从知识层面上来说,学生学会了理解和运用"一丝不苟、堪称楷模、质朴"等词语;从技能方面看,学生学会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从情感态度上看,学生懂得了作文先做人,要做质朴认真的人。教师还强调了课堂上要注意倾听等习惯。

可见,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什么"方面做了精心取舍,恰到好处地实现了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怎么学?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灵活的。

1、自主中学

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以多媒体出示自学方法和设计的学习卡为载体,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学习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朗读中学

教师注意了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有学生的个别读、小组读、齐读,也有教师的读。特别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题时,运用引读的方法,教师先引:当肖复兴第一部作品问世的时候,他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生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再引:当肖复兴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时候,他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学生再一次有感而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生在引读中轻松地突破了作者为什么用"爬山虎"为题这个学习难点,值得借鉴。

3、开放中学

教师注重深度挖掘文本,对文本进行了恰当的拓展,使学生视野变得开放。

比如,在学习肖复兴与叶老的见面时,教师将文本中并未安排的谈话容以白板展示,学生瞬间明白了这对忘年交为什么会有整整一个下午的融洽沟通,并从叶老的话中懂得学习语文的两个一定要:一定要多读书;一定要了解历史。

4、阅读中学

下课前,教师布置了课外作业:阅读肖复兴与叶圣的作品。这一设置将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要将课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另外,教师语言亲切,特别是板书严谨,教师从一笔一划的书写中给文中的"一丝不苟"做了很好的诠释。

在观课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1、教师的朗读指导还有待完善

本节课有一定程度的朗读安排,但是朗读的时间还不够,朗读的指导不明显,朗读的评价没有导向。比如在朗读"我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样的长句时,教师的指导轻描淡写,如果能抓住中间的"这样、堪称楷模"等关键词,并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将句子读通读顺,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2、学生的参与度有待宽泛

据我的观察,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不到30%,其中王珂可、佳一的名字听得过多,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关注那些边缘群体,课堂将会更完美。

3、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好的评价能有效调控课堂。这节课,如果教师能将评价的对象再全面些,除了对个人的评价,还增加对小组、对整体的评价;如果能将评价的形式再丰富些,除了口头评价、大拇指评价,还增加黑板上显性的加分、加星、晋级等评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小组合作会更积极、更有深度。

4、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待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学生能提出有价值有涵的问题,是成为课堂主人的最好见证。遗憾的是本堂课学生虽然有了自主的体现、有了合作的安排、有了探究的意识,但是缺少质疑,也缺失了生成的精彩。

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作为一个仅有三年语文教龄的年轻老师,能上出如此高质量的课,令我佩服。 以学为中心,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生命为中心。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演奏生命语文的新乐章。

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 童篇五:《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此篇课文的 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而后感情朗读。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脚的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读中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

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六、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悟景,这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

"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我及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接着提问:细丝是什么样的?全班齐读出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随即大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对比图,并拓展学生思维,自己说些比喻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再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点和可爱。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爬)。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让后我再大屏幕显示关键句进行感情读、品读。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爷爷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课讲到这儿,我又预设并这样拓展:从爬山虎这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的过程中,你体会到爬山虎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词或你认为好的词来赞美一下,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我再声情并茂地读,指导注意读出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加上学生的赏读、比赛读,再难的点也会被攻破的。

【这个环节我除了利用视频等现代媒体课件来直观理解,更重要的还是依托文本,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不仅从知识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过程,更要从文字中感受语文之妙,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观察兴趣。】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容。

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第五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叶圣老爷爷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词佳句加以背诵,并认真读读"阅读"的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2、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

   ??

   ??

.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54c744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a.html

《爬山虎的脚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