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公开课优质课精品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鸟的天堂(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阅读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往前追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往后探寻,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提出“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由此可见,本单元的教学应落脚在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初步”体会上,《鸟的天堂》的教学也应如此。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再审视本单元课文的课后习题。《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中有一项是“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四季之美》课后习题中有一项是“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鸟的天堂》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读相关段落”《月迹》是自读课文,提出了“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通过年段,本单元课文的对比,会发现《鸟的天堂》的教学重点应“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不同”让五年级学生初步体会写景文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不同,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悟。“不同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助推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也是本堂课学生学习的一个提升点。
二、教学目标
1 7

(一)梳理课文两次写“鸟的天堂”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中感悟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不同,体会景物的变化。
(二)交流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自然和谐之美。
三、教学准备
学生的预习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前找到的文中带有“鸟的天堂”的句子,课件出示。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捉它们。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引导学生交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一:农民不许人捉鸟,是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其中一个原因。
预设二:从“又”看出,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一:为什么第一次没有看到一只鸟?
预设二:最后一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其余的都加引号,为什么? 预设三: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还有什么原因? (二)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聚焦问题

2 7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4题表格。

2.学生反馈。
3.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提出的问题,说说从这张表格中读懂了什么,并相机板书:大榕树、鸟。
预设一:第一次去是在晚上,所以没有看到一只鸟。
预设二: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没有加引号是指这里有很多鸟。
预设三:第二次去,作者看到了很多鸟,是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第二个原因。
4.教师追问:“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这里能成为是鸟的天堂,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读课文。
(二)读“大榕树”,初步体会静态描写
1.引导明确段落,探究问题: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大榕树?(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请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2.预设一:榕树枝干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1)出示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2)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并指导朗读:能不能把“真面目”改成“面目”?从而把握这句话朗读时强调的是“一株”

3 7

3)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思考,并指导朗读:“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文中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小结:榕树枝干之大,独木成林,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让这里成为鸟的天堂。
3.预设二:榕树树叶茂盛、生机,给鸟儿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空间。 1引导学生感受榕树茂盛,指导朗读:“堆”字能不能换成“长”为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榕树的生机,指导朗读:去掉“展示”这个词,句子也读得通,意思没变,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像这样表现榕树生机的词还有哪些?(照耀、颤抖)
3)引导学生抓“逼近”一词,梳理作者描写的顺序,相机板书:课文第五自然段,七、八自然段都写到了榕树的茂盛,是不是重复了,为什么?(板书:远→近)
4)引导学生齐读句子:远看、近看,这棵榕树的树叶都是那么茂盛、有生机,怪不得作者不禁发出这样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教师小结学法: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枝、干、叶”不同角度的描写,写出榕树的茂盛、生机。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让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自读“鸟”的部分,体会动态描写
1.引导学法迁移,感受动态美:美好的景致一看再看,随着鸟儿的加入,这里变得活泼起来。请同学们默读第十到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2.引导学生默读,并完成《作业本》第5题第(12)小题。

4 7


3.全班讨论,相机指导朗读,感受动态美。
指导要点:“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语调高低有起伏,节奏轻快,读中感受动态美。
4.引导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
1)提问:还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鸟儿的自由快乐?
2)交流,相机理解“应接不暇”,并通过《作业本》习题,辨析“暇”的意思。

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排序。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了起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5 7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起先、后来、接着”“静寂”“热闹”这组反义词,说说排序的理由,并相机板书:少→多。
5)指导学生配上拍手和一只一只点数方式,进行朗读,感受动态变化。
5.引导解决问题:读到这,对于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你有什么新的理解?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抓住鸟的数量、种类、姿态这三个方面,展现了群鸟飞舞、自由快乐的场面。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让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动静结合,理解“鸟的天堂”
1.教师提问:我们读了大榕树,又读了鸟,这两部分有哪些什么不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2.引导交流,相机板书:静态、动态。 3.师生合作读,体会两种不同的美。
1)明确要求:静有静的美,动有动的活泼,有变化才有生趣。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读,我读写大榕树的内容,大家读对应第二部分写鸟的内容,感受段与段,静与动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2)课件呈现两部分内容,箭头指向对应内容。
3)教师指导:我们读得不一样哦,我静静地读,你就——(欢快地读);我轻轻地读,你会——(热闹地读)
4)师生合作读。
4.引导突破难点:回到课前的问题上,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

6 7

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说一说。
5.微课播放课后“阅读联接”,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真挚情感。 1)升华情感:作者从广东回到上海,念念不忘,写下了《鸟的天堂》,记录这段愉快的旅程,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播放微课:无独有偶,1942年,作者乘坐汽车从贵阳到重庆的旅途中,看到了贵州山中的景色,对生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附板书:
23.鸟的天堂

独木成林 应接不暇 树叶、树枝、树干 数量、种类、姿态 静态 动态

课例为20199“张卫其特级教师工作室统编教材内容与教法培训”公开课

7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34bc9c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05.html

《部编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公开课优质课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