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7年12月25日一诊考试作文解读及下水作文范例

发布时间:2017-12-27 20:47: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成都市2018年一诊作文解读及下水作文

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教师 陈奥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仅供探讨,不足之处,还请斧正!)

成都市一诊作文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 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 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成都市“一诊”作文题无论在结构,还是在导向上,都与2017年全国卷1和卷2 作文题十分相似,属于多重材料复合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此类作文要求学生既具备信息筛选提炼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又具备运用联系与辩证的思维方式进行观点表达的能力。例如全国卷1作文(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需要考生从词组中找出几组存在内在关联,并与其他词组共同构成某类矛盾的关键词,进而完成作文题中三个主要写作任务指令:

1、“选取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2、“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3、“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应该说,全国卷1的任务指令相对比较明确,有助于学生充分领会出题者用意,并统一思想。个人认为,此次成都市一诊作文在审题上的难度要大于全国卷1一是任务指令不够明确,即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但立意的着重方向需要学生在读懂材料基础上自行归纳,而不是像全国卷1 那样有一个总的方向(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可以让学生汇总思路;二是五个分材料内容存在理解难度,五个材料有的是“古话”,有的是政治术语,有的是个人观点,有的是学术语言,相对生活中常见的热点词组,此类材料尚需学生理解分析。从立意上看,成都市“一诊”作文题又比全国卷1作文题切口要小,话题并不宏大,因此也许反而容易出彩,诞生佳作。

以下是对5个材料进行的初步梳理,为表达方便,特将材料1归纳为“人穷志短”,材料2归纳为“主动而非被动脱贫”,材料3归纳为“精神贫困才是真贫困”,材料4归纳为“真脱贫而非假脱贫”,材料5归纳为“物质贫乏影响精神致富”。容易发现,材料1、材料3、材料5对应着一个可辩论的话题,即“物质贫乏与精神贫乏究竟谁更紧迫”的问题,其中材料1和材料5指向一方,而材料3指向另一方,学生更有可能选择材料3的方向;而材料2和材料4则对应着一个不可辩论的话题,即要寻求“主动的真实的精准的脱贫”。按照作文题干的要求,“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那么作文似可大致分为两种探讨的角度,一种是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脱贫,一种是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贫困。不难发现,其实这两个角度容易交叉在一起,因为说清楚了真正的贫困,当然也就说清楚了真正的脱贫。也就是说,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引用或者解读3个以上的材料,那么这是否属于违背题目的规则,就值得探讨了。个人认为,在立意精准的前提下,对超过三个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反而是联系与辩证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做到的,不应扣分。

以下是笔者尝试的一篇下水作文仅作抛砖引玉。

致富之路,我们都才刚刚开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而”字用得并不好,让人们都觉得,造成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原因,就是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所谓“贫穷”。

而我认为,这个地方应该用“乃”,不是表示充分性的“就”,而是表示必要性的“才”。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人们脱离贫穷必要的第一阶段。而我们是走在第二阶段的路途之上,我们身上的贫困却不为人所知。

贫困是一种疲惫的滋味,生命只有奔波,而没有歇息庄子有云:“贫也,非惫也。”在庄子看来,精神上的疲惫比生活上的拮据还可怕当如日中天的张国荣淤积一腔难以言说的孤独在空中划出一道凄美的弧线与梦中的《霸王别姬》一同浮沉,他一定明白了,肉体的拼搏怎释化得了精神的疲惫。疲惫并不一定只属于穷人,内心的困顿总是能够穿越富与穷的界限。现代人学会过一种松弛而有朴素信仰的生活,其实就是脱贫。从地里走出来的人们,重拾一颗走回地里的心,就是精神上的贵族。

贫困是无所事事,无所担负,生命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有所肩负。很多人错误地把这种肩负,当成了贫困,并不断抱怨。其实他抱怨的并不是肩负本身,而是自己的脆弱与无能。所以恰恰相反,能够有所肩负,扛起家庭的重担与社会的责任,让自己觉得“有用”,让家人觉得“安心”,让社会得到的,多于从社会汲取的,才会幸福相随,富贵相伴。现代人的财富并不是用实际占有的来度量,而是用实际施与的来度量,因为我们终于了解到,只有带来幸福感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贫困是永远学不会满足,离不了一颗名利心。对于和平年代的现代人来讲,穷与富都是相对而言。那些成天念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往往并不是穷人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狗问妈妈,“如果把我的尾巴比作幸福,为什么我拼命抓它都抓不到呢?”妈妈说:“不要紧,走走看。”狗走了几步,终于发现,他的幸福总是跟在他的身后。

从杭州纵火案的保姆,到那位每月辛苦还六千房贷的教科书式老赖,他们拼命地想抓住幸福的尾巴,然而都事与愿违。一个人是不是困窘于贫困,其实在于他对所谓贫困的接受程度;是不是惶然于富贵,也在于他对失去富贵的接受程度。这其实是一种智慧,所以才有那句“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如果保姆能安然歆享女主人和她的友谊,如果“老赖”能够依法缴纳赔偿金,如果刘鑫能够在第一时间抚平江歌妈妈的创伤,他们不仅不会撞见自己那么恐惧的所谓“贫穷”,人生反而可以走开去,而不必陷于如今的窘境。

不得不承认,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的确会牵累人的心灵选择。每个人都有心为形役的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比任何世代,都更有条件拥有一个安稳坦荡的内心境界和无所拘囿的人生态度, 比任何世代,都更接近真正的富裕。

致富之路,我们都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242f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1.html

《成都市2017年12月25日一诊考试作文解读及下水作文范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