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11 04:5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为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气味,油墨和胶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说来,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 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全文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对下面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段中划线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答案】 1C

2D

3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细读文本可知,首段提出说明对象:书香。第二段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解释。第三段到第七段详细介绍了书香产生的原因。末段总结全文,所以层次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ABC.正确。D.有误,本句并无细致描写事物形状外貌,所以不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BC.正确。D.有误,据说”“之一体现了语文的准确性。故选:D

故答案为:⑴ C

⑵ D

⑶D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细读文本结合文章的说明内容即可做出解答;

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2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

    ①“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治愈疾病,维持健康,食物也有酸碱之分。我们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②这套说法你一定经常听说,它被不少人奉为养生经典。然而,就在2018112日,这套理论终于被官宣为伪科学,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罗伯特.欧阳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位罗伯特就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他将红肉、糖、蛋、奶制品、酒精、咖啡等归类为酸性食物将蔬菜、水果,谷物、鱼类等归类为碱性食物。他不仅写了四本书来推广这套理论,还大胆地以这套理论为依据治疗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按照他的要求,放弃化疗,采用他独创的碱性疗法治疗,吃碱性食物,注射高达500美元一针的小苏打针剂,最终导致癌症患者病情恶化到四期。

    ③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从哪里测定?罗伯特的理论语焉不详,因为根本就无法测定。流遍我们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是偏碱性的,胃液PH值在05—18之间,可以说是非常了,而再向下到了肠道,又变成碱性的了。排泄物尿液,酸碱跨度非常大,PH值从四点几到八点几都有可能。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比如胃液需要用酸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达到消化目的,同时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肠液偏碱性,是因为胰蛋白酶需要碱性的环境:尿液酸碱度跨度大,是因为肾脏有调节作用。人体是酸是碱,测哪里,还是取均值?显然都不合适。

    ④在中医理论里,也没有酸碱体质一说。国医大师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认为体质秉承于父母,和遗传有关,同时又和生活地域、生活习惯、所患疾病等有关。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去峰填谷,做一些改善。

    ③人体不好说酸碱,那食物呢?在食品化学分析中,食品燃烧后所剩灰烬中,如果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溶于水后可生成酸性溶液:如果灰烬中含有较多钾、钠、钙、镁元素,溶于水后可生成碱性溶液,这就是食物酸碱性说法的由来。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⑥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以肿瘤为例,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这是病在前,酸在后,而不是因为体质偏酸导致了肿瘤产生。

    ⑦那我们该怎样选择饮食呢?其实,就两点:全面、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

1)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2)第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遍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是偏碱性的,

B.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决定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做些改善。

C.人在患了肿瘤之后,一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

D.段划线句子承上启下,由对人的酸碱体质的说明转入对食物酸碱性的说明。

4)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忠实的酸碱体质理论信奉者,不吃酸性食物,只吃碱性食物。请结合全文观点予以反驳,使其健康饮食。

【答案】 1)引用罗伯特错误观点吸引读者,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

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胃液、肠液、尿液的酸碱度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C

4人体是酸是碱无法测定,没有酸碱体质一说。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内各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或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疾病可能改变人体酸碱,绝非偏酸体质导致疾病。

【解析】【分析】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阅读第一二段可知,用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的例子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的说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段划线句子举了胃液需要用酸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的例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

⑶C项有误,原文是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一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说法太绝对化。故选C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根据第三段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从哪里测定?罗伯特的理论语焉不详,因为根本就无法测定,第六段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第七段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等有关内容可以判断酸碱体质理论是错误的,只有全面、均衡的饮食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

故答案为:引用罗伯特错误观点吸引读者,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胃液、肠液、尿液的酸碱度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⑶C

⑷ ①人体是酸是碱无法测定,没有酸碱体质一说。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内各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或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疾病可能改变人体酸碱,绝非偏酸体质导致疾病。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开头段一般在结构上概括全文,起总起的作用,在内容上做好铺垫,引出下文。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文章第一段,通常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及迁移运用能力。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猫獗。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80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0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1)文章以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为题有什么好处?

2)通读全文,看看第段与第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3)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5)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答案】 1)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因为段到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3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4)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5)略

【解析】【分析】(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海岸监视系统,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据此答题即可。

2)结合这两段的说明内容分析,第段说明的是海岸监视雷达、自动识别系统以及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第段说明的是水下传感器,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因此不能颠倒。

3)从第段中提取出海岸监视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自的作用即可。第段说明的是海岸监视雷达、自动识别系统以及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自动识别系统能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 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4 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在说明海岸监视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及作用后,举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进行说明,然后通过数字准确、具体说明这种雷达的天线孔径以及能承受的风速。这样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

5)此题联系实际生活举两个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事例即可。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等都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故答案为: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不能。因为段到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⑶ 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储备,说明文标题作用有:表明说明对象或是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如若是设问句,还有启迪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顺序的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明确之后,能不能换就一目了然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语文学习一定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答这样的题关键是平时要关注生活,关注高新科技的发展。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11亿年历史的古色素,你是否会瞪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11亿年历史的岩块。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③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④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制造,而这片古海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⑤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⑥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⑦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随着地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

    ⑧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虽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1000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04月刊)

1)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如何推进生命的演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泼,毫无艰涩之感,颇引人入胜。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原文是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蓝绿藻都呈红色的说法太绝对,故选B

⑵D项有误,原文是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⑶C 有误,文中没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仔细辨析各个说法的正误。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相关联关键语句,然后提取信息仔细故选,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结合说明文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回到文中仔细辨析正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空环保彰显中国担当

张保淑

    近日,绕地球飞行6年半的天宫一号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空中分解并烧蚀销毁。社交网络上有外国网友晒出天宫一号残骸进入大气层燃烧的影像:先是有几块闪亮的碎片在空中快速滑行,不久后碎片燃烧起来,在天空拖拽出数道耀眼的光轨。与之前一些外国媒体所担心的完全不同,天宫一号完美谢幕,既没有对地面造成任何威胁,也没有制造太空垃圾。

    说起太空垃圾,人们可能首先会想起那些从太空坠落的人造飞行物残骸。事实上,几乎每周都有航天器残骸落入大气层,其中大部分都会在再入大气层时燃尽,基本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真正危害巨大的太空垃圾是那些在地球轨道中掉不下来的废弃物。火箭科学家称之为空间碎片或轨道碎片,指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包括航天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航天器表面脱落的太阳能面板和油漆、火箭和航天器爆炸碰撞产生的碎片,甚至是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手落下的手套。这些碎片在地球轨道上以3-8公里每秒的速度高速运动,碰撞时相对速度可达每秒10公里以上。

    太空碎片的危害早已不再只是一种担心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给世界航天事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块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1986年,欧洲空间局的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爆炸残骸成为太空垃圾,致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遭到毁坏。19919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两者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2009210日,美国铱星公司的通信卫星铱星33”与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军用卫星相撞,产生2000多片碎片,每个碎片都如同一发炮弹,能够轻易摧毁任何昂贵设备。

    作为航天后起之秀,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环保工作。早在1995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就正式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从2000年起,中国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务。根据该行动计划,开发了高性能防护材料和先进防护结构,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办法》,对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末级钝化处置,并多次对废弃卫星实施离轨处理。200410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成立,并把积极研发空间目标与碎片的探测、识别等应用技术,建成中国空间目标与碎片的实测和研究基地列为宗旨之一,建立了管理和数据处理中心,架设了观测设备和数据通信网。200812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成立,并在卫星动力学、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神舟系列空间碎片监测预警任务中得到重要应用。

    2015年,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正式成立。它具备航天器发射预警、空间物体安全再入、航天器解体分析、空间碎片环境评估等能力。其成立有利于推进中国空间碎片技术发展,提升空间碎片管理和服务能力,保障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维护中国外空发展权益。据统计,该中心成立当年就发出有碰撞风险的红色预警达87次。

    2016625日,太空环保迎来历史性时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携带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发射成功。遨龙一号是世界上首个主动的轨道碎片离轨清除实验项目,它装载了一台机械臂,模拟抓取废弃卫星和太空碎片,并将它们带到大气层烧毁。这是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独领风骚的杰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从叙述天宫一号完美谢幕写起,有何妙处?

2)选文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我国在太空环保方面彰显担当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答案】 1)从大家熟知的重大新闻事件天宫一号完美谢幕写起,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进入下文对太空垃圾等有关情况的说明,同时也以这个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对太空垃圾的科学处理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2)举例子。以时间为顺序以翔实的例子说明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环保工作。

32000年起,中国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务。②200812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成立,并在卫星动力学、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携带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发射成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开头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从大家熟知的重大新闻事件天宫一号完美谢幕写起,引出说明对象——太空垃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用这个事件说明了中国政府对太空垃圾的科学处理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第四段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列举了我国在太空环保方面所做的工作,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环保工作。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提炼出2000年起,中国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200812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成立,并在卫星动力学、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根据第六段的内容可得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携带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发射成功

故答案为:从大家熟知的重大新闻事件天宫一号完美谢幕写起,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进入下文对太空垃圾等有关情况的说明,同时也以这个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对太空垃圾的科学处理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举例子。以时间为顺序以翔实的例子说明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太空环保工作。

⑶①2000年起,中国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务。②200812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成立,并在卫星动力学、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携带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发射成功。

【点评】此题考查开头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天宫一号说起,引出说明对象中国重视太空环保,引起阅读兴趣。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答题时应注意,首先点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强调具体说明时间为顺序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文,准确概括说明内容不要遗漏,语句简练,引用关键词句从三方面作答。

6阅读《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夜光杯》今年27日的一篇《医生的字》的文章提到有一位叫马红霞的医生写的病历单的字迹工整清秀,现今已是非常稀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手写的话题,那就是记(英文)笔记时,是手写好还是打字好?

    ②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打字的速度更快,当然要具有这种速度,必须受过专门的打字训练。但是有美国教授研究后认为,手写笔记有助于学生在教室里集中注意力,习惯于手写笔记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较之喜欢用英文速写方法的学生,用普通书法记笔记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对信息的记忆也更持久,更乐意把握新的思路。和用键盘相比,手写能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③统计显示,听课时用键盘记笔记速度更快,打字和手写每分钟的速度之比大约是33字比22字。在短时期内,打字是有优势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教授2012年做过一项调查,上课甫结束立即对学生进行跟踪,结果发现打字族能够回忆起更多的上课内容,对上课内容进行测验的成绩也比手写族要好一点。

    ④问题是这种优势是暂时的,经过24小时,打字族对自己记下的东西全忘记了,他们在键盘上敲下的长长的笔记太表面化,也太肤浅了,无助于他们回忆起上课的内容。相反,手写族能够持久记忆课堂讲课内容,甚至在一星期以后仍然对课堂上的一些概念有很好的掌握。很显然,手写会把听到的东西更深地记住。用普通书法记笔记更便于温习上课内容,因为它们较之速记法组织得更好。

    ⑤人们要问,打字族能记下较多的内容,为什么掌握的知识反而少呢?研究证实,打字是一种机械反应,对听到的东西是逐字逐句地记下;手写族记下较少的东西,但是在记下的同时也在思索,并且对内容有了一个消化。

    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科技含量的笔记本电脑人见人爱,它可以使打字更快,但恰恰对学习知识是有害的;手写可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然而有统计说,手写平均只能记下30%左右的内容,为了跟上讲课者的速度,手写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限定词,省略掉一些关键的细节——所以手写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本文就手可以增强记忆的持续性进行说明。

B.手写记忆久,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C.打字记笔记速度比手写记笔记速度快。

D.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因此要摒弃打字。

2)第段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下定义

D.列数字

3)生活中,你喜欢打字还是手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D

2A

3)当然是以手写为主,因为还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手写有助帮助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但将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打字还必须要学要用,这与工作环境有关。

【解析】【分析】⑴D项表述错误,文章说明了手写打字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并没有说明要摒弃打字,毕竟打字速度快,手写较慢,会出现漏记笔记的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掌握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和特征,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了解文章对手写打字的说明,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看法即可。

故答案为:⑴D⑵A当然是以手写为主,因为还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手写有助帮助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但将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打字还必须要学要用,这与工作环境有关。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内容和原文比较,找出与原文不同的地方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个性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着重对说明对象作出具体分析和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最精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我快没电了,天色渐暗。

   20186月,一场火星尘暴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到了来自机遇号火星探测车的信息。随后,它与地球失去了联系。

   机遇号原本设计工作90天,但它带着人类的期盼,独自在遥远的火星辛劳了14——它是21世纪初火星探测的双子星之一、子午线平原的主人、太陽系第一深的陨石坑维多利亚的客人、火星马拉松的首个完成者、奋进陨石坑的征服者……如果换作人,那该是怎样孤独而英勇的一生。

   当时,NASA机遇号回复了一首美国经典蓝调《再见,后会有期》。歌里唱着:我们将再次见面/在夏日让人愉快的每一天/去经历明亮鲜艳的一切/……/当夜晚渐渐来临/我看着那月亮/然后我们将再次见面。

   而下一次见面,或许是在下一个14年。

   2018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也就是说,当人类最终冲出地球,首先面临的就是死亡这道铁壁,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所说: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

   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蜉蝣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

   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196812月,阿波罗8上的宇航员比尔·安德斯拍下了地球从月球边缘升起的标志性照片《地出》,这是人类史上第一张能看到地球全貌的照片。安德斯回忆起当时绕行月球的情境时说:这个叫作地球的物体,它是宇宙当中唯一的颜色。

   有学者认为,这张照片点燃了一场大众环境运动。蕾切尔·卡森在彼时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联合国则宣布了第一个地球日。地球突然开始占据人类的头脑,仿佛我们从司空见惯中突然警醒一样。

   安德斯不是唯一一个从太空看到地球而感到惊奇的宇航员。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呵护它。

   对这些宇航员来说,住在太空越久,思念人间烟火之情越浓。解决乡愁的法子就是在空间站里干一些在地球做的事儿,例如看电影、听音乐、上网、与妻儿通电话,甚至自己种菜、做比萨和蛋糕。1972年,阿波罗16的宇航员查理·杜克在执行第三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登月任务时,将随身携带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用塑料膜裹着,放在布满沙粒的月球表面拍照留念。照片里,是他与太太多萝西、两个儿子查尔斯与汤玛斯。

   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磁场和大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

     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 

(作者阿饼,选自《新周刊》2019年第5

1)结合文本内容,品味NASA机遇号回复的那首美国经典蓝调《再见,后会有期》歌辽中所传递出来的意蕴。

2)根据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的理解。

3)归纳下面园组数据所反肤出来的信息。

①2018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字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试想,你坐上一般巨大的字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遇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

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源移一米。

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 1)美国将会继续实施火星探测计划的雄心壮志,未来火星探测进展的乐观预测

2)这句话是对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人类身处地球,无法真正看清地球,只有在离开地球、探索字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会真正看清地球、了解地球。

3)探索太空需要的费用昂贵,准备时间长,人类自身渺小,实现星际开拓大业面临难题,希望渺茫(生存问题和时间问题)。

4)人类要正视宇击探索之路的漫长和艰巨;不要忽略地球的美好和地球给子人类的愿惠;警程人类要尽最大努力呵护地球。

【解析】【分析】(1 结合文本语境分析,美国图家航空就天局(NASA)是在机遇号火星探测在快没电,将与地球失去了联系的时候回复的这首美国经典蓝调《再见,后会有期》,在夏日让人愉快的每一天/去经历明亮鲜艳的一切……/当夜晚渐渐来临/我看着那月亮描绘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两次使用我们将再次见面,强调了美国将会继续实施火星探测计划的雄心壮志,未来火星探测进展的乐观预测。

2 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上文说明了人类冲出地球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即使困难重重,人类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探索太空,因此作者就针对人类的这一行为思考并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途离地球呢?而 “…自己这个东而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上面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时它也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根据语境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人类身处地球,无法真正看清地球,只有在离开地球、探索字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会真正看清地球、了解地球。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从“2018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可以看出探索太空需要的费用昂贵,准备时间长;从一个穿着字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说明实现星际开拓大业面临难题,希望渺茫(生存问题和时间问题),从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遇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 ”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源移一米说明人类自身渺小。

4)这篇文章从机遇号火星探测车消失说起,前半部分重点说明了说人类探究太空的重重困难,后半部分通过阿波罗8上的字载员比尔·安德斯拍下了地球从月东边缘升起的标志性照片《地出》和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见所感说明地球具有令人震撼的美以及适合人类舒服的生活。由说明内容来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人类要正视宇击探索之路的漫长和艰巨;不要忽略地球的美好和地球给子人类的愿惠;警程人类要尽最大努力呵护地球。

故答案为:美国将会继续实施火星探测计划的雄心壮志,未来火星探测进展的乐观预测

这句话是对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人类身处地球,无法真正看清地球,只有在离开地球、探索字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会真正看清地球、了解地球。

探索太空需要的费用昂贵,准备时间长,人类自身渺小,实现星际开拓大业面临难题,希望渺茫(生存问题和时间问题)。

人类要正视宇击探索之路的漫长和艰巨;不要忽略地球的美好和地球给子人类的愿惠;警程人类要尽最大努力呵护地球。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引用歌词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境,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引用歌词的内容和作用。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语境分析,在理解语境之后再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语句的意思。

此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句子的主要信息,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8阅读赵竹青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

    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③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

    ④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据20193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

请分析第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中加下划线的较准确的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

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

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这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D.曾庆存院士提出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

【答案】 1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原因。表现天气预测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之大。

2)列数字;作比较;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不能删去。较准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C

【解析】【分析】(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首先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说明天气预测的难,且与下文说明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天气预报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

2语句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中的“1-3“5-7,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把过去现在的预报时长加以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的特点。语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的较准确,在句子是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若删去,则不能准确表达所说的意思,较准确的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理解作答。

3)依据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可知,A项的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的说法太绝对。错误。依据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可知,B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的说法与原文不符。C项,正确。D项,依据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可知,是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不是全部。据此,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 ①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原因。表现天气预测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之大。

⑵ ①列数字、 作比较 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 不能删去。较准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⑶ C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某种特征,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⑵①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中有准确的数字,并把早期与当下的期限做了对比,这是列数字和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准确突出的介绍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情况。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较准确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只有比较准确的数据才可及时预报天气,如果去掉,则体现不出较定量数值的准确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202236分。

    ②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热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①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②__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③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答案】 1)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2)说明方法: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202236。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3)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惊蛰;清明;霜降

【解析】【分析】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如文章第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引用古书的记载,是属于引用引资料,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有趣。再如今年小满交芾时刻为5202236。是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⑶“渐次意思是依次,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变化不可能是一致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首先对二十四节气有熟练的掌握,由蛰虫苏醒来可知是惊蛰;由种瓜点豆好时辰结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知是清明节气;由结冰又结霜可知是霜降

故答案为: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说明方法: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202236。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① 惊蛰 清明 霜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顺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两种比较容易判断,逻辑顺序最多。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本题考査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把握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平实,有的生动。解答此类题目,须整体感知全文,从内容和效果方面作答。

本题考查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器官移植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严重短缺是全球性难题。以中国为例,2018年完成器官移植有2万余例,但是每年约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体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②3D生物打印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参考真实器官的结构,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

    ③21世纪初以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骼、软骨甚至心脏瓣膜等人体组织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些开始进入临床应用。但是,制作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则是3D生物打印技术的国际难题,特别是肺、心和肝等实体器官。因为这些实体器官结构复杂,内部还布满细微的毛细血管。3D打印时不仅需要模拟器官框架结构,更关健的是必须形成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最终将氧气和营养成分运送到器官各处,并将器官产生的废气和废料运送出来,这样才能让3D打印器官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④近日,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制作出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吸目的进展。

    ⑤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它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模型的立体化。为了刻印血管网络,需要在水凝胶中添加光吸收材料,但有些化学材料存在生物毒性,不能用于生物打印。于是,研究人员筛选了一些广泛应用的食品染色剂,最后确认柠檬黄效果比较好,能显著提高立体光刻的效率和精确性。之所以选择食品染色剂作为光吸收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解,便于后续操作。

    ⑥该模型并非整个肺脏,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大小跟一枚五角硬币相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有很多相互缠绕的微细中空管道,包括血管气管,最细的管道直径可达1毫米。这一模型就像一个红色网袋包裹着一个中空气囊,红色网袋模拟血管系统,气囊相当于气管,可以允许氧气进出并渗入周边的血管,以使红细胞结合氧.

    ⑦为了脸证该3D肺泡能否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将脱氧的人体红细胞注入这些微细管道,同时在气囊管道中注入气态氧,结果发现,入口处血红细胞颜色由深红色变成出口处的鲜红色,即富氧红细胞,说明3D打印肺泡能实现氧气的交换;该模型还可像真实肺泡呼吸时一样进行扩展和收缩,流经这个3D打印肺泡模型的血管之后,红细胞可以将3D打印肺泡气道中的氧气运送出去,即实现了肺脏的呼吸功能。

1)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当本文标题?( 

A.3D生物打印技术是全球难题

B.3D生物打印技术的原理

C.3D生物打印人体组织取得重大突破

D.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取得重大突破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3D打印器官最为关键的难题是打印出复杂的毛细血管网络,并使它们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

B.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之所以能制作出这个3D肺泡模型,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

C.食品染色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说明它对人体没有毒害。

D.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在光线的作用下逐层固化,具有不可降解性。

3)请根据文章第节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说明3D生物打印技术的基本步骤。

模拟真实器官结构________→________→④得到3D打印组织或器官

4)根据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答案】 1D

2A

3打印细胞脚手架;细胞生长和融合

4)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3D在生物打印技术上的创新,并通过举例子说明了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故选D

2B首要条件是找到了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作为基础材料表述有误,原文中是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由水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组成的水凝胶,是已知最常用的打印基础材料之一

C食品染色剂柠檬黄能成为3D肺泡打印的光吸收材料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食品染色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染色剂易于冲洗或降解,便于后续操作。

D具有不可降解性原文中并没有提到。

故选A

3)在文中第段中写了3D打印技术的步骤通过3D生物打印设备,像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一样,将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细胞脚手架,然后让某些细胞在脚手架上生长并融合成组织或器官,再将细胞脚手架的非生物材料冲洗或生物降解,留下的就是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3D打印组织或器官。据此概括作答。

4为了制备这种3D打印肺脏模型,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筛选细胞脚手架的材料刻印血管网络的材料;段中说明现在只是模拟一个肺泡结构,但结构完整;段中写的是让它发挥基本的生理功能。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D

⑵ A

⑶ ②打印细胞脚手架 细胞生长和融合

找到合适材料,模型结构完整,实现生理功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给文章拟写标题。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题目通常能点明说明对象。所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说明对象找出来即可作为文章的题目。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注意通读文章第节内容,用哪个简洁的语言概述。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通读文章⑤—⑦节,概括3D打印肺脏模型成为近年来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进展的原因。

11略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每天叫醒我的,不止是闹钟或梦想,还有支付宝里的蚂蚁森林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费等低碳行为,可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可以买走户的,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这个将游戏与公益结合的项目于20168月上线,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变成每日践行的绿色低碳生活。至今吸引了5亿人参与,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蚂蚁森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参与环境治理平台,亿万网友可以通过支付宝实时查看自己的树。

    “小蚂蚁释放的巨大绿色能量引起了广泛关注。201810月,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模式被正式纳入国家义务植树体系。用户在蚂蚁森林里每种3棵树,就能获得一张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颁发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可以直接在线申请换取。这是从国家的高度肯定了个人参与生态治理的行为,也让用户的个人价值实现更有认同感。

    “蚂蚁森林还受到了国际组织的关注。20171月,蚂蚁金服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了绿色数字金融联盟,共同寻求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绿色数字金融联盟。

    “蚂蚁森林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秉承在实践中创新的理念,不仅通过种树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要帮助贫困地区的老乡找到脱贫的方法。目前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从种植生态林到上线保护地和拓展经济林树种,助力生态扶贫。以种植沙棘为例,不仅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还产出生态产品——“MA沙棘,一种酸甜可口的原生态果汁。蚂蚁森林计划在2019年种植10万亩经济林,未来5年种植5亿棵树,将保护地建设拓展到更多县域和领域,挖掘生态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打造更多品牌。

    其次,在公益保护地的模式上,通过文化产品的开发,复苏当地的文化传统,并带来经济价值。2018年,山西和顺进入蚂蚁森林项目。和顺是珍稀动物华北豹的保护地,当地支柱型生态农产品原醋在平台上线后,一天内就预售了近3万份产品。还有当地的非遗产品牵绣豹喜也获得了用户的喜爱,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这种古老的技艺正在和顺传承下来,一名绣娘每月可增收2000元。

    四年走来,蚂蚁森林从人人参与的绿化行动平台,到人人参与的脱贫平台,再到人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始终在升级迭代,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1)小雨想以这篇文章和附图为主要内容制作一份蚂蚁森林的宣传小报。他给宣传文章拟写了两个标题,请你帮他选一个,并说明理由。

①“蚂蚁森林5亿人参加的绿化祖国行动   

②“小蚂蚁释放大能量

2)小军在制作小报时不小心漏掉了文中划线句,你觉得他有必要补上吗?为什么?

3)小军要向爸爸推荐蚂蚁森林。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情境对话。

小军:爸爸,您用蚂蚁森林吧!它的好处可多了。________

爸爸:是不错。但我不用它一样可以这么做啊!

小军:蚂蚁森林不只对个人有好处,还有更大的公益效果。________

爸爸:看来蚂蚁森林确实很好。那我后天出差去西安的分公司,可以怎么使用它呢?

你教教我。

小军:________

【答案】 1)示例1:选①“蚂蚁森林5亿人参加的绿化祖国行动。理由:此标题简明清楚地交代了蚂蚁森林的主要作用和影响,突出了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同时“5亿以巨大的数字吸引读者注意。

示例2:选②“小蚂蚁释放大能量。理由:此标题运用比喻、对比,生动而新颖地点出蚂蚁森林的重要意义;小蚂蚁加引号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2)要补上。这段话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蚂蚁森林在复苏保护地的文化传统、并带来经济价值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3)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使生活方式更健康环保;第一,通过累计绿色能量,人人都可以种树,为生态保护做贡献。第二,通过种植经济林(开发生态产品),助力当地百姓脱贫。第三,开发保护地的文化产品,复苏文化传统。;爸爸,你可以先网购去西安的火车票,到西安后尽量选择公交或地铁出行,不要公司派车接送了。住宿吃饭、购物类多用支付宝付款,尽量开电子发票。这些都能增加您的绿色能量。   

【解析】【分析】(1)首先要要做到阅读好宣传文章,所拟标题应该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如选蚂蚁森林:5亿人参加的绿化祖国行动。可从揭示了蚂蚁森林的主要作用和影响,突出了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等角度作答。如答选“‘小蚂蚁释放大能量,可从运用比喻、对比生动形象地点出蚂蚁森林的重要意义等角度作答。

2)读懂文中划线句还有当地的非遗产品牵绣豹喜也获得了用户的喜爱,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这种古老的技艺正在和顺传承下来,一名绣娘每月可增收2000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与原文第8段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由此可以得出答案:要补上。这段话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蚂蚁森林在复苏保护地的文化传统、并带来经济价值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也就是说正好可以说明蚂蚁森林在公益保护地的模式上,通过文化产品的开发,复苏当地的文化传统,并带来经济价值这一观点。所以要补上。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3)第一空,可根据上文它的好处可多了、下文“‘蚂蚁森林不只对个人有好处介绍好处。第二空,要从文章找到更大的公益效果来填充。如第7首先,从种植生态林到上线保护地和拓展经济林树种,助力生态扶贫,第8在公益保护地的模式上,通过文化产品的开发,复苏当地的文化传统等。第三空,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实际运用。题干要求回答爸爸后天出差去西安的分公司,可以怎么使用它呢的问题。如:先网购去西安的火车票,到西安后选择公交或地铁,住宿吃饭、购物等用支付宝付款,尽量开电子发票。当然,在组织语言时,要注意运用对话性语言,通俗易懂,且使用恰当的称呼。

故答案为:示例1:选①“蚂蚁森林5亿人参加的绿化祖国行动。理由:此标题简明清楚地交代了蚂蚁森林的主要作用和影响,突出了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同时“5亿以巨大的数字吸引读者注意。

示例2:选②“小蚂蚁释放大能量。理由:此标题运用比喻、对比,生动而新颖地点出蚂蚁森林的重要意义;小蚂蚁加引号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要补上。这段话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蚂蚁森林在复苏保护地的文化传统、并带来经济价值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⑶①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使生活方式更健康环保

第一,通过累计绿色能量,人人都可以种树,为生态保护做贡献。第二,通过种植经济林(开发生态产品),助力当地百姓脱贫。第三,开发保护地的文化产品,复苏文化传统。

爸爸,你可以先网购去西安的火车票,到西安后尽量选择公交或地铁出行,不要公司派车接送了。住宿吃饭、购物类多用支付宝付款,尽量开电子发票。这些都能增加您的绿色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查考生要结合标题和文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标题的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理由要准确,充分,合理。

标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连贯、内容的全面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将题干语句带入文段,思考其是否适合文段。

标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依据文段的内容,补充合理的、前后衔接的内容;考生要注意对文本的主题的部把握,补充的内容要紧扣主题,要与实际联系。在表达时要注意运用对话性的语言,通俗易懂;注意称呼的正确使用。

12现代文阅读

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

吴建永

    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⑦这些图象、声音和语言文字等信息可被轻易索引,由个人记忆系统分析整理,并按需进行场景回放。其结果是使人过目不忘,记住每个见过一面的人,经历过的每个地方每件事,交谈过的每一句话。每当你遇见只见过一面的人,记不清楚时,智能手机会在你耳边告诉你上次在哪里见过,谈过什么,甚至这人的姓名、职务等等,让你永远消除似曾相识的尴尬。

    ⑧在衰老进程中,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海马损伤是老年失智的主要原因。这个记忆关键点的退化使记忆逐渐变得模糊而难以回忆。但技术可以帮人建立一个外挂的人工海马,帮人不断地刷新淡忘的记忆,把远期记忆从部分损坏的神经线路中提取出来,加工修复后再存进相对完好的新线路中去,避免前面提到的那种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的永久性信息损失。

    ⑨这种记忆的拐棍能远超过人类自然记忆的容量和回忆能力,让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记忆能力不再有差别,而且老年人反而在记忆方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个人记忆库。

(选自《科学大院》,有删改)

1)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作比较 作诠释

D.打比方 作比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运用设问,提出了利用技术可以将记忆力提高千倍的说法。

B.长期记忆的形成需要靠睡眠中的回放,形成后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再记入。

C.智能手机的信息可帮助找回记忆,并且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

D.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大表现。

3)下列对文章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的内容是如何利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B.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运用人类记忆的生理特性、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的原理、技术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等。

C.“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中的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说明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事理说明两类,本文属于事物说明。

【答案】 1D

2C

3D

【解析】【分析】(1)在第段中,这种记忆的拐棍是比喻的说法,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老年人与年轻人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综合起来就得出本题的答案。故选D

2C.有误,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理解不当,原文中的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故选C

3D.本文主要说明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D

故答案为:(1D;(2C;(3D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选择。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字上,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有删改)

1)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答案】 1)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2)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解析】【分析】(1)划线句子分别说明了浓墨”“淡墨”“涨墨的情况,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2)第2段首句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3段首句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第45段首句,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 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揭示了文章的逻辑结构,只要稍加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点评】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一是熟记并正确理解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是必要的基础功课;二是分析说明方法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的段落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本题需要从全篇出发把握文章逻辑结构。文本并不难理解,结构层次也很清晰,主要抓住每段第一句进行综合归纳即可把握。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己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 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第段写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其用意是什么?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低头族除了和屏幕对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无法生存。

B.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显现已过。

C.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只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制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D.段紧接第段的研究结论,具体说明长期进行手机阅读导致的健康危害,第段写的是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情况。可见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手机阅读的看法。

【答案】 1)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2)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

3D

4)略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文章分析,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对低头族的说明。

2)句中“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和作比较。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数字和比较,来具体突出说明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的特点。

3A错误,与原文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不符。B错误,与原文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己经开始显现了。不符。C错误,与原文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不符。

4)结合生活实际,围绕手机阅读的利与弊来作答即可。如,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交互性更强,使用更便捷,检索起来也更容易,对读者吸引力也更强。

故答案为: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

⑶ D

示例: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交互性更强,使用更便捷,检索起来也更容易,对读者吸引力也更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重要文段作用的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发出号召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说明结构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而说明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结合说明内容分析其结构之后,能否调换就一目了然了。

本题考查发表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物质的组成奥秘

    ①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②化学(chemistry)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④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⑤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⑥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目前,化学家门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⑦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⑧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1)结合相关内容给化学下定义。

2)联系全文内容总结化学的重要作用。

3)第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化学的核心知识全部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

B.化学家们可以完全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C.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D.化学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用的学科。

【答案】 1)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

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化学推动了其它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D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章,可抓住段内容化学(chemistry)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作答。

2)阅读文本,由“④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⑤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⑥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⑦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作答即可。

3)结合第段的内容,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这就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4A项,与第段原文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不符。B项,与第段原文目前,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不符。C项,与原文第段内容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符。D项,符合原文内容。

故答案为: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化学推动了其它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⑷D

【点评】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抓住关键句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内容概括,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段意,整合信息,归纳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

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16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

    ④“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 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3)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

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答案】 1D

2C

3白露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A项内容与表,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不相符。B项内容与“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不相符;C项内容与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秋分’”不相符。D项正确。

2A项错误,改为: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诞生和测量工具;B项错误,改为:第段通过作诠释和举例子来说明圭表;C项正确;D项错误,改为:第段总体上概括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3①“秋处露秋寒霜降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故第三个节气是白露结合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分析一天长一线的意思是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故答案为:⑴ D

⑵ C

⑶ ①白露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说明文综合知识的把握,注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的把握,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把握。

 ⑶本题考查二十四节知识的把握,注意背诵 二十四节气歌 ,积累并理解农谚。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蝴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百科知识》201904期)

1)对下面语句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至今,仍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举例子)

B.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引资料)

C.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打比方)

D.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列数字)

2)下列语句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A.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B.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

C.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

D.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B.蝴蝶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

D.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

4)下列对原文说明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凤蝶的例子说明,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为了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引用专家观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C.“爱情使者”“食品供应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形象、生动。

D.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答案】 1C

2B

3B

4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ABD.正确。C.有误,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而不是比喻,所以说明方法不可能是打比方。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ACD.用词平实准确,简洁明了。是平实说明。B.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是生动说明。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结合选项,聚焦所涉及段落,然后揣摩选项正误。A.有误,原文是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所以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说法错误。B.正确。C.有误,原文是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说法太绝对化。D.有误,原文是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与原文不符。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有误,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风蝶的例子说明,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BC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⑴C

⑵ B

⑶ B

⑷ A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18现代文阅读

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

吴建永

    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⑦这些图象、声音和语言文字等信息可被轻易索引,由个人记忆系统分析整理,并按需进行场景回放。其结果是使人过目不忘,记住每个见过一面的人,经历过的每个地方每件事,交谈过的每一句话。每当你遇见只见过一面的人,记不清楚时,智能手机会在你耳边告诉你上次在哪里见过,谈过什么,甚至这人的姓名、职务等等,让你永远消除似曾相识的尴尬。

    ⑧在衰老进程中,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海马损伤是老年失智的主要原因。这个记忆关键点的退化使记忆逐渐变得模糊而难以回忆。但技术可以帮人建立一个外挂的人工海马,帮人不断地刷新淡忘的记忆,把远期记忆从部分损坏的神经线路中提取出来,加工修复后再存进相对完好的新线路中去,避免前面提到的那种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的永久性信息损失。

    ⑨这种记忆的拐棍能远超过人类自然记忆的容量和回忆能力,让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记忆能力不再有差别,而且老年人反而在记忆方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个人记忆库。

(选自《科学大院》,有删改)

1)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作比较 作诠释

D.打比方 作比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运用设问,提出了利用技术可以将记忆力提高千倍的说法。

B.长期记忆的形成需要靠睡眠中的回放,形成后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再记入。

C.智能手机的信息可帮助找回记忆,并且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

D.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大表现。

3)下列对文章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的内容是如何利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B.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运用人类记忆的生理特性、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的原理、技术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等。

C.“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中的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说明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事理说明两类,本文属于事物说明。

【答案】 1D

2C

3D

【解析】【分析】(1)在第段中,这种记忆的拐棍是比喻的说法,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老年人与年轻人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综合起来就得出本题的答案。故选D

2C.有误,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理解不当,原文中的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故选C

3D.本文主要说明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D

故答案为:(1D;(2C;(3D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选择。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共享单车的尴尬

    ①2017年起,杭州除了免费1小时的公共自行车外,各类共享单车品牌打着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旗号大量涌入。据初步统计,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多达73万辆,即将赶超868万辆的公共自行车。目前,交通教育部部长李小鹏明确表态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应积极鼓励支持。

    ②共享单车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解决了出行最后公里的难题。单车出行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一举两得。正如Uber的出现及普及,共享单车顺势而生,让闲置资源可以高效使用,并带来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单车在不同用户手中流转,一直在路上的单车终于能实现其作为单车的使命,用户方便了,企业赚钱了,互利共赢。目前已经有很多城市在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城市居民使用更环保健康的单车方式出行。但这一新事物一出现却遭遇了不少的尴尬。

    ③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从单车经营者自身来说,并没有按照合规合理的原则进行摆放。刚运营时,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从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压到卡到。

    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共享单车由于没有人跟踪监管,也无法跟踪监管,有些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有些人使用完之后不摆放在指定安全地点不说,而是摆放在边坡不稳之地,稍有外力单车便会咣当倒地,更有甚者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肢解单车,让车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

    ⑤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有些人钻到钱孔里了,什么钱都有脸赚,连共享单车这一刚出现的行当也立马盯上了。

    ⑥共享单车出现的尴尬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按照常理,这些尴尬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但是却莫名其妙地存在了。如要究其存在原因,与国民素质息息相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护公共财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最起码的道德难道不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吗?

    ⑦共享单车无意惹谁,但共享单车却无辜地遭到了一些人的伤害。共享单车若能言,一定会呐喊:谁能解除我的尴尬

(本文有删改)

1)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即将赶超公共自行车数量,其作用是什么?

2)共享单车遭遇了哪些尴尬?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隐患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肢解单车,让车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请简要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请你从城市规划者、共享单车经营者和单车使用者任意一个角度,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1)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客观具体地说明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3①“隐患具体指挤占人行通道,妨碍环卫工人清理卫生;随意停放,误伤他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可怜巴巴”“肢解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所遭遇的尴尬之一人为损坏严重,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有力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倡了低碳绿色出行、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应鼓励支持。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协调各家共享单车的发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共享单车经营者角度:共享单车借还自由,费用低廉,数量增长迅速,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要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其停放区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服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单车使用者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既节约了能约,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 规范使用,如把它放在指定位置及安全地点,更要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乱扔乱放,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解析】【分析】(1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多达73万辆,即将赶超868万辆的公共自行车明显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内容上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和发展之快。从结构上讲,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同时说明的内容用在开头,也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2)可直接提取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作为答案。

3考查隐患的指代意义。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可分析整理下文的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从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压到卡到,即可得出答案。②“可怜巴巴本义: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语境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的遭遇。肢解本义:切开、撕开或分离的肢体、器官。语境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人为损坏严重的现象,所以说这两个词语都属于生动性的说明。

4)题干要求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与文章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如完善法律法规,对破坏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合理利用城市管理人力资源,综合整治违规随意摆放单车行为。加大道德素质宣传,发动群众力量,对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的行为,鼓励举报,并给予一定小奖励。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革新单车使用制度,在单车上装信号源,采用对使用者id和单车定位的方法,来防止单车被私人占有、被非法利用,更好地发挥共享作用。也可分别从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经营者角度、单车使用者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客观具体地说明了杭州共享单车的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引出后文介绍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①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⑶①“隐患具体指挤占人行通道,妨碍环卫工人清理卫生;随意停放,误伤他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可怜巴巴”“肢解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享单车所遭遇的尴尬之一人为损坏严重,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⑷①城市规划者角度:共享单车有力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提倡了低碳绿色出行、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应鼓励支持。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协调各家共享单车的发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共享单车经营者角度:共享单车借还自由,费用低廉,数量增长迅速,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要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其停放区域,做好车辆的维护和服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单车使用者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既节约了能约,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 规范使用,如把它放在指定位置及安全地点,更要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乱扔乱放,这样才能让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理解。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词义,正确辨别词语的语境义,修辞方法,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就共享单车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谈谈看法和想法

20说明文阅读。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D.段加下划线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答案】 1D

2A

3D

【解析】【分析】(1D.有误,本句并无细致描写事物形状外貌,所以不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故选D

2A. 有误。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故选A

3)第段原文是现已明确的有这四种,并不是只有四种。故选D

故答案为:⑴ D⑵ A⑶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常见的有 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打比方等,注意结合选项辨析。

2)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注意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7414b5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f.html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