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学派

发布时间:2023-01-19 14:0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所谓“耶鲁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并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几个有影响的教授,包括保尔•德曼、哈洛德•布罗姆(Harold Bloom杰夫里•哈特曼和希利斯•米勒。曾经有人把耶鲁大学上述4个最有名气的批评家称为“阐释学黑手党”Hermeneutical Mafia[注:William H.Pritchard,“TheHermeneutical Mafiaor,After Strange Gods at Yale,”Hudson Review,28Winter 1975-76:601-10.
【名词解释】

这种提法一方面说明了这些批评家在当时美国文坛上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不仅不为公众所欢迎,而且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敌视与误解。随后,弗兰克·兰特里夏Frank Lentricchia)又嘲讽说,如果确实有一个黑手党,那么就应该有一个教父,这个教父可能是保尔·德曼。因为,在这个后来又被称为“耶鲁四人帮”的批评家们当中,德曼是公认的带头人,其他3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兰特里夏还特别指出,其他3位批评家无论是在谈话中,还是在文章里,每每提起德曼时,语气都非常恭敬甚至带有崇拜的意味。此外,德曼之所以被封为教父,还因为他总是给人一种真理在握的感觉,总是用一种很“酷”、很直截了当的方式说话:他从来都是三言两语、非常简单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不费心去细致解释和论证,就好像黑社会里一贯存在的现象:头领不说话则罢,一旦说话,每句都是权威性的,只要求被执行,从不需要解释。(注:Frank Lentricchia,“Paul de Man:The Rhetoric of Authority,”in After the New Criticis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80.pp.283-284)讽刺和挖苦的意味在这里显而易见。换言之,这个所谓的“学派”其实并不是什么“学派”,而仅仅是文人之间诽谤和攻击的靶子而已。那么,究竟是否应该把德曼划归“耶鲁学派”,这在美国文坛上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真正严肃认真地研究德曼文学理论思想的学者,大多认为这样一种提法根本不利于人们理解德曼。曾经编辑和出版了德曼大量学术论著的美国学者林塞·沃特斯指出:真有一个“耶鲁派”存在吗?如果这样一个学派确实存在,是否会影响我们对德

曼的评价?德曼和他的同事们之间的联系确实很紧密。他很可能把他们都推向一个特定的发展方向……但是,除此以外,耶鲁学派并不是一个统一战线,而且如果我们那样看待这些学者们,只会给我们理解他们的学术成就造成更大的困难。[注:林塞·沃特斯:《美学权威主义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122页。

鉴于此,关于所谓的“耶鲁学派”,我们并不能够贸然接受,更不应把它当作某种确定的理论概念来加以研究,[注:国内有学者曾经撰文研究“‘耶鲁学派’的成因”,这显然是把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当成了既定的事实来接受了。因为,从根本上来看,耶鲁大学的这些学者们并没有理论上的紧密关系,这个所谓的学派完全没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在“耶鲁学派”的内部,只有米勒竭力宣传他们4个人(后来还加上德里达)是一个整体,其余的人都没有公开地承认相互之间有任何理论上的关联。布罗姆甚至还特意撰文反驳米勒的观点,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和对德曼等人观点的异议。不过,“耶鲁学派”的“教父”这个提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点启发意义,因为它可能从反面说明了德曼在美国文坛上曾经有过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自己在耶鲁的同事们的学术研究的重大影响。

【代表人物】

●保尔·德曼(Paul de Man

保尔·德曼(Paul de Man)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之一。他曾被认为是第一个明确地把理论观念引入文学批评的人,是美国文学批评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而且在未来的文学批评论争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注:Martin McQuillan,Paul de ManUSA,Canada:Routledge,2001,pp.1-3.]德里达认为,德曼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贡献就在于,他充当了文学理论领域里的一个中转站,从而“使得大学内外、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一切通道都重新畅通起来”。[注:Jacques Derrida, Memoirs for Paul de Ma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0c6b2e3169a4517723a35c.html

《耶鲁学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