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练习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一(上)课内文言文精练
《伤仲永》练习
一、常识
本文节选自《,作者,字,号半山,世称(朝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坛上积极推进运动,散文雄健峭拔,与韩愈、苏轼等八人并称为“
答案: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王荆公北宋古文唐宋八大家二、解释加点词语
1.世隶隶:2.父异异: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4.邑人奇奇:..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6.父利其然也利:..7.日扳仲永扳:8.环谒于邑人环谒:..9.不能称前时之闻称:10.泯然众人矣泯然:..11.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12.于:环谒于邑人
或以钱币乞之舅家见之
答案:1.属于2.对……感到诧异3.文采和道理4.对……感到惊奇5.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6.认为……有利7.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8.到处拜访9.符合,相当10.消失的样子11.12.三、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答案: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四、内容理解
1.引起“邑人奇之”的事是“(用原文回答),神童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作者因此产生之情,并以这个故事告诫人们:答案: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惋惜必须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学习
2.仲永的变化是忽视后天教育的然结果。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写出了仲永的才的过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可用文中“”一句来概括。
1

初一(上)课内文言文精练
答案:逐渐衰退不使学
3.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父亲利欲熏心,带他遍访同乡人而不让他学习;邑人的吹捧;自己不主动学习。4.下列关于文题“伤”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B.为教育不能惠及仲永这样自幼天资聪颖的人而感到伤感。C.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的人而感到可悲。D.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感到哀伤。答案:B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作者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哀伤。B.作者为父亲“不使学”而哀伤。
C.作者为乡人“宾客其父”这种推波助澜的行为而哀伤。
D.作者为方仲永不好好学习还在乡邻面前炫耀自己而哀伤。答案:D6.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临川先生即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
B.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伤”字,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答案:A(“先人”应指王安石的亡父)7.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作者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答案:B8.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作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句可以看出。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答案:C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2937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9.html

《伤仲永练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