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发布时间:2019-09-16 09:1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前479年)

导入: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出生贵族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没落贵族。

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在72岁时娶18岁的颜征在。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2、15岁学习礼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每事问,好古敏求。

《论语·八佾》:“ 子 入太庙,每事问。”孔丘《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古敏求,意思是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原因:(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

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后学习礼乐,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材料:“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以儒”。孔子起初就是主持丧葬礼仪的儒士,但是孔子有敢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3、讲学收徒(30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传承仁和礼。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辛苦,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小的时候很穷,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4、从政失败(51岁)50多岁时,被任命为鲁国中都宰,后官至司寇,但昙花一现。

5、周游列国14年(5468岁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

(1)结果:先后到卫、陈、宋、蔡、楚等国,但其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2)原因:孔子的政治主张不能适用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需要。

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6、献身文教(68岁)484年,孔子返回鲁国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

材料: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前479年,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材料:在坟边种植树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风俗。《艺文类聚》记载,“夫子坟方一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即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用四方的珍异木材种植在孔子的坟边,寄托哀思、表达纪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背景:

1)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2经济:土地私有出现,井田制瓦解。

3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4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兴起

5历史: “儒”地位的变化

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6个人:孔子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礼、仁、中庸

(1)“礼“的思想——属于政治概念

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礼的地位: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方法:“克己复礼”,“正名”(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①内容:尊尊与亲亲

社会:建立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谿田,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个人:“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评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方面

2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属于伦理概念

①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内容统治——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对普通人——仁者爱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评价:积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消极:爱有等差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中庸的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属于哲学概念

①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方法和而不同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的价值目标。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开创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于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材料: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 “六经 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四、对后世的影响

史料: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史料: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史料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

史料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1、作为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2、作为教育家,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保证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

3、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word/media/image2.gif

1.“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以儒”。孔子起初就是主持丧葬礼仪的儒士,但是孔子有敢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到孔子时代,儒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孔子反对以佣殉葬,因为佣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孔子认为在仁爱之中,“亲亲为大”。孔子的学生问他,如果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作为儿子的应该怎么办?孔子的回答是,儿子不但不能检举,还要替父亲隐瞒。

通过以上言行,说说你对孔子的“仁”“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答案提示认识:重视人性,以人为本,以血缘之爱为基础,把父子兄弟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但是子不言父过等原则带有局限性。

3.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思考:(1)这些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体现了孔子的价值追求,今天看来,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答案提示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自我反省等,是积极的;君子”“小人的划分体现了不平等性,是消极的。

(2)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有哪些规范?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答案提示: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规范包括: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治国的本领。孔子的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一、本课测评

1.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答案提示: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2.总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答案提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礼乐制度”,恢复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要恢复这种社会,就应该把他人当“人”看,即实行“仁政”,爱护他人。而且礼与仁是不可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提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二、学习延伸

1.举一些例子,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习惯或思想是受孔子影响的?

答案提示:政治方面,我国现阶段提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等,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道德规范方面:如尊老爱幼、尊 师重教、诚信、礼貌、孝敬等道德规范都被现阶段中国人民继承下来。教育方面:孔子通过他的长期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不少有益的教育方法,今天看来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如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学习知识,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知识,“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思与学 相结合等教育思想。

2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答案提示:在封建社会,由于孔子的“仁政”和“礼治”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妄图恢复封建帝制,因而遭到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反对周恩来总理解放老干部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努力,借“批林批孔”来影射周总理。   

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巨大,如中国人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教育的思想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对中国文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等。 

【例题】 (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一、孔子的贡献与影响

1思想贡献

(1)创立儒家思想,他认为只有礼与仁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仁、礼、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2)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甚至成为君子;注重因材施教。

(4)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

2历史影响

(1)孔子的思想学说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2)孔子的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75a58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9.html

《人教版选修四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