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3-05-14 21:59: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江南

   2 咏 鹅 (骆宾王)

3

4 一去二三里

5 咏柳  

6 游子吟

7     (李绅)一

    8     (李绅)二

静夜思 (李 白)1

10古郎夜行

11 《夜宿山寺》唐 李白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13敕勒歌

14、风 (李峤)

15、鹿 (王 维)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欣赏】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读完此诗,一股夏日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轻松起来。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全诗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是儿童初学诗品的佳作。让我们和江南的采莲人一起一边采莲一边愉快的吟送这首诗吧!

2.咏鹅
  é é é

  鹅、鹅、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绿 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638684),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译文】

  大白鹅啊白鹅,

  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3.

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4.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作者

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25(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注释]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 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语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诵读。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3】临:将要。

  【4】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5】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6】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

  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7.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餐飧: 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8.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人,原籍亳(bó)州。他在公元806年考中进士。曾做过宰相,后又担任过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是好朋友,曾经写过二十篇《新题乐府》,可惜现在都已经失传了。李绅因其身体形状渺小而精悍被人浑称为短李,是我国唐朝中期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

[注释]

  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悯,哀怜的意思。

  粟(sù):就是小米。

  四海:普天下,全国。

  无闲田:没有荒废的田。

  犹:还。

[译诗]

  春天在地里播种一粒种子,

  秋天能收获一万粒谷子。

  天下没有不耕种的闲田,

  为什么辛苦的农民还会饿死?

9.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句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疑:好像。

  举头:抬头。

作品译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作者简介: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228]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内容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

10.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注释】

  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课本节选为前四句,仅译四句)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11. 夜宿山寺》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1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①敕勒歌: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以游牧为生,又名铁勒。
  ②北朝:4世纪末叶至6世纪末叶北魏、北齐、北周先后在我国北方建立的政权统称。北朝民歌:是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所作,内容丰富,有战歌、牧歌等,以及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歌谣,豪放爽朗,慷慨激昂,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③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④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长约1200公里,包括狼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
  ⑤穹庐:毡做的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
  ⑥野:古音念y3,押韵。现在念y7
  ⑦苍苍:深青色。
  ⑧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⑨见:同“现”。呈现,露出。

【译文】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啊,铺展在阴山脚下多么宽广。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啊!蓝蓝的天空广无边,
  辽阔的草原绿茫茫,风儿吹过草低伏,
  哦,现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14.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简介

李峤 (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累官监察御史。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注释】

  解:能够。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过:经过。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另一种说法认为王维生于699年,卒于759年,据考证,前一种说法为是),山西祈县人。
   注释
    鹿柴(zhài):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空山:空旷的山林。
    但闻:只听到。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日光之影。
    复:又,进而。
译文
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

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
    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54670276c66137ee0619b1.html

《小学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