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微课设计

发布时间:2019-05-10 10:33: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西林壁》微课设计

1、朗朗上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题西林壁》,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字里行间

这首小诗简单易懂,主要讲了“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同学们,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懂这幅画。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那么庐山在诗人的眼中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如果让你把它画下来,你会怎样来画呢?首先,一个“岭”字,我们可以画出庐山的连绵起伏延伸向远方,尽显她的柔美;一个“峰”字,我们也可以画出峭拔挺立的山峰扑面而来,极尽雄浑之感。那么;庐山究竟是柔美还是雄浑,到底哪一种才能描绘它真正的美呢?为什么庐山在诗人的眼中呈现出如此不同的姿态呢?那是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横看”就是从正面看,“侧看”就是从侧面看。因为诗人在庐山之中游览了十余天,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庐山的美,所以这些美也都不尽相同。诗人还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庐山了呢?那就是“远、近、高、低”,360度立体观察,欣赏了庐山不同的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图片),远看是一望无际的林海映入眼帘,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近看是悬崖峭壁,一棵棵繁茂的参天古松矗立期间;从高处看一座悬天飞瀑倾泻而下,低处看则是深谷幽潭,一条小溪潺潺叮咚欢唱。同学们,诗人用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庐山风韵图》,流连其中,我们也陶醉其中。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不禁感叹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为什么看不清这庐山的本来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啊。

同学们,就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诗中所写的山清水秀的庐山。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这首诗,将其书写在庐山中西林寺的墙壁上,故称《题西林壁》。

3、穿越历史(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参寥是北宋著名的诗僧,在诗坛享有盛名。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在西林寺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著名的《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飘忽不定的人生,恰似雪泥鸿爪,前路漫漫未可知,只管顺适自然,潇洒处之。苏轼的前半生顺风顺水,接下来的几十年,他就像一只离群的鸿雁,在宋王朝的版图里四处飘零。一生中几乎踏遍大宋的疆土,图中标记的地点都是他曾去过的地方,这幅图中的曲线更是直观地表现出他在北宋官场上的大起大落。

他是无与伦比的诗人、书法家、画家、散文家;他是善良的法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是悲天悯人的医生,是引领时尚的达人;他是皇帝的秘书和老师,他也和道士、僧人、农夫做朋友;他研究如何酿酒、烧菜、炼丹、养生,他也懂得如何建造工程……可以说,他是中华五千年唯一一个堪称全才的人。

4、赏析品读

同学们,这首《题西林壁》诗中有画,既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诗人寄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正所谓: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

5、好诗赏读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共同吟咏这首千古名作。“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01bce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6.html

《题西林壁微课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