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

发布时间:2021-02-28 13:47: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

腊八节的寓意是祈福、祈求丰收、祭祀先祖等。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汉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这一天,各地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一习俗最早开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每逢腊八,不论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或自家食用,或分赠于他人。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有着多种传说,一种是源自释迦牟尼成道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在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诵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由来的另一传说是,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从监牢的鼠洞里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不一定可信,但腊八节的来历与庆祝农业丰收有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有连同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衣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一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而以丰盛的多种农副产品合煮成的一种粥来祭祀,也确实集中反映了农业丰收的成果。

家乡口岸过腊八节和吃腊八粥的习俗由来已久,记得小时候,每到腊八时,家中总要煮上一大锅腊八粥。腊八粥其实就是青菜粥,但要比平时的青菜粥讲究得多、也好吃得多。我们这里群众的做法,腊八粥里除了大米和青菜外,至少应该要有八种以上的食材一起煮,煮成粥后各家之间还互相攀比,看谁家腊八粥里花式品种多。一般来说,这八样食材是指:芋头、山芋、南瓜、花生米、红小豆、豇豆、银杏、红枣等,其实,各家的经济情况和饮食习惯不同,煮腊八粥的食材也不尽相同,加入的食材也不一定限于八种和具体哪八种,有的人家甚至有达到20多种的。这时,腊八粥的“八”字,就不再专指腊月初八,也不是指粥里食材的品种是八种,而是有品种繁杂,杂七杂八的意思了。

小时候,为了吃上一顿腊八粥,母亲早早就要做好各种准备,芋头、山芋、南瓜是平时留下的,豇豆荚要在夏秋煮熟后晒干,银杏、红枣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省下来的,煮粥时,再选用上好的粳米,将经霜打过的青菜入锅,那这腊八粥就非常好吃了。为煮腊八粥,母亲从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该送人的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当天吃不完还有剩的,被认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解放后好几年,口岸人过腊八节还保存着这样一种风俗,几座大一些的庙宇的和尚总要外出化缘,为煮腊八粥做准备,腊八这一天,每座大庙都要煮上几大锅腊八粥,施舍给穷人和庙里的施主,一般人家也都用大碗到庙里盛上一碗拿回家供全家人分享,据说吃了庙里的腊八粥可以祛病免灾。这之后的几十年,庙里的和尚流散还俗,送腊八粥的习俗也随之中断。近年来,重新恢复的寺庙又将腊八施粥的.习俗恢复了,到了腊八这一天,前往寺庙吃腊八粥又成了当地一景。



腊八节的风俗习惯

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的食俗,在我国还有以下一些: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腊八蒜的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这天人们吃了煮“五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d04acc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30.html

《关于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