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0-11-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二次备课与反思
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事例典型、注重细节的基本特点; 2.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赏析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梳理事例,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批注阅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寿镜吾,大家还记得寿镜吾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吗?
(明确: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一位拿着戒尺,看似严厉,实则慈祥的老先生。
除了寿镜吾老先生,令鲁迅一生深情怀念的还有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谁?鲁迅为什么会怀念一位日本老师呢?鲁迅对他到底有怎样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整体感知 1. 字词梳理
绯红(fēi 解剖(pōu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见(piē)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2.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写作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甚至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这篇散文写于192610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


通过学生的已学来引入,自然地梳理《朝花夕拾》的篇目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将字词落实与课文具体语句结合来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鲁迅的介绍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因为上学期已经学过关于鲁迅

3.默读课文,依据文章中的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为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东京见闻→仙台求学→离开仙台

三、研讨赏析
(一)品读藤野先生
1. 采用跳读的阅读方式,浏览610段,找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着装等方面的语句,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明确:耳闻藤野先生是位“穿衣太模胡”“会忘记带领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朗读第1123段,说说这部分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3.“我”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件中,哪个最令你深受感触?
示例明确:添改讲义事件最令“我”受触动。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检查学生的讲义已属不易,而能发现血管的细小挪位,不仅表现了藤野先生的观察仔细,也体现出先生的治学严谨与纯善之心。就教学而言是对学问以及学生负责,就医道而言更是对生命的负责。
4.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正是因为藤野先生具有如此高贵的品质,以公正之心对待作者,关心作者,给作者以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作者,因而在作者眼里和心里,他是伟大的。 (二)品读鲁迅
1.回顾鲁迅留学前的经历及出国初衷
1902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 2.探析鲁迅在东京留学时的见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①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鞭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提问:“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了什么?
明确: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派;辫子盘在头顶,有说明自己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明自己是保皇派。抓住辫子的特点,刻画出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②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提问:鲁迅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留学生?对他们持何种态度? 明确:庸俗麻木的留学生,失望,厌恶 3.分析鲁迅的心态变化。
明确:在“离开东京之缘由”这一事件中,“我”眼见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丑

的文章,可以让他们自己谈谈,老师再介绍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和有关藤野先生的具体时间,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梳理

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伟大,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与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来谈,从而进入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切影响上,与结尾文字的解读蓄势



态百出,表现极度令“我”失望,这成了“我”离开东京去仙台的主要原因;在“仙台求学受优待”的过程中简单提到“明的遗民朱舜水”,有意无意地表现着“我”的忧国之心;在与藤野先生来往的过程中,“我”尚未体会到藤野先生的良苦用心,而在他人侮辱“我”受到特殊照顾时,“我”极力维护“我”的尊严,在一次观看枪杀中国人电影的过程中,“我”萌生了弃医从文的念头,爱国之情愈发浓郁。 (三)小结
提问:由上述分析可见,作者爱国思想感情的变化贯穿全文始末。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作者的爱国情感是本文的线索呢?这是否与上一课时“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看法相悖呢?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文有两条线索,叙事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我”情感的变化,两条线索都对文章起着支撑作用,各不相悖。

四、拓展延伸
1. 鲁迅弃医从文的相关材料
“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
2.思考探究:为何藤野先生能成为鲁迅激励自己的精神榜样?
明确:藤野先生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对自己道路的坚定前行,感染了鲁迅;鲁迅用文字警醒国人,也需要一份坚持自己道路的坚定。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我身边的“藤野先生”
提示:写出你生命中对你影响至深的人,字数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正直无私,毫藤野先生无民族偏见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七、反思
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有的放矢,侧重点不同。第一部分,侧重于整体掌握和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则侧重于本文在选材典型并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部分,则侧重于抓住“爱国之情”这一条主线来分析“我”的弃医从文的原因。 通过整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事例,就能够发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在分析的过程中,就会讲到选择典型材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这样就联系到写作上,在众多的纷繁的材料中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写一个我们身边非常有特点的人物。整体上说来,自己这样讲《藤野先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条线索并驾齐驱,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学到不少知识。





明确双线写法

补充相关资料,对文章做结

练笔写影响自己最深的人,评讲练笔时将一些正能量的积极事例分享,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21239c3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5.html

《《藤野先生》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