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高校生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自查报告
青年是影响当前、决断将来的能量。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高校生,其思想道德素养如何,与其能否健康成长亲密相关,并且与整个社会和民族将来的进展紧密相关。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前沿阵地,责任重大。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以课堂、书本、老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以理论说教、灌输为主,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和同学实际,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劝服力,很多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的思考,从而更加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导航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内容重复、陈旧、缺乏时代感。 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这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范围特别广泛,知识点众多,内容体系巨大。但相对来说,这些课程更倾向于对同学政治思想素养的培育,对德育素养和职业素养方面却涉及较少。
另外,现在运用的教材版本陈旧,缺乏时代感,很少与当代世界形势充分结合,所选材料、事例等很多与社会现实脱节,缺乏
1 6

时代特色,给人一种大而空的感觉,缺乏劝服力、趣味性和启迪性。而且,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我们不难发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重复较多。据统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与中学政治课有近1/4的课程是简约重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等都有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这不仅**了教学时间,而且使同学产生了厌学心理,致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下降。
2.专业师资能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环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整体素养总的来说还是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师资能量薄弱。有些高校一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老师一般都要上3~5个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这个数字仅仅代表的是公共班,专业班还不含在内,也就是说,师生比例一般是1/12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1/436,还有部分老师平常不重视专业学习和学术争辩,理论 功底不扎实,专业素养不高,授课时主要采用课堂灌输的形式,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内容空洞枯燥,缺乏理论教学应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导致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感爱好甚至产生抵触心情,教学效果不抱负。
此外,有些专业,比如历史、地理都有特地的社会实践经费供师生出外考察、参观。但是,同样特别需要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只有很少甚至没有特地的经费做教学实践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般都是理论教学,这种单调、乏味的讲授使理论没有劝服力,举例不生动,不贴切,与现实相脱节;同学学习无积极性,无法从社会的大课堂中吸取营养;同学缺乏对现实社会的真实了解,
2 6

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技能较弱;对同学的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的提高援助不大。
3.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高校高校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普遍是敬而远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假、大、空”,是空洞的说教。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这种有用性不强的学科,毫无意义,还不如把时间用来背单词,甚至是谈天、看小说。大多数同学的立场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由于全部政治课都是必修课,考试不及格不能获得文凭。伟*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正是思想政治理论无有用性这种心理,使得同学学习、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育所能得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对策
1.高校应重新定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高校生、促进高校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加强政治敏锐性、培育高素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面对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内外形势的新转变,高校应从国家进展和民族将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须要性。首先,要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
这里所说的环境氛围不仅仅只是单一地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课的氛围,而是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整个学
3 6

校的大环境氛围。如形成民主自由的学习,争辩气氛,让同学敢于发表政治见解,敢于暴露思想心情,这样才有正确引导、疏通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有效激励机制,爱护和促进同学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成果,全面推动创新风气的形成。其次,要建立规范的教学机制。
第一,学校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与专业课同等对待,不设两套标准,包括课堂人数、老师工作量等。由于只有做到同等对待,才不会使老师仅安于把课上完不出纰漏的现状,而缺乏改革的自觉动力,才有利于教学改革进程的推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革新考试制度。考试只是作为一种检验同学学习状况的手段,但并不是的手段。现在考试一般采用四六分(平常成果占总成果的40%期末考试占60%。对于这种方法,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效果。由于现在很多同学学习都呈现出一种“怪象”,“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却”。而这样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根本就没有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因此,对于现在的考试方式要进行革新,即是多种考核方式同时运用,降低期末成果的比例,相应增加平常成果的比例,而平常成果的考核就从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状况,作业完成状况等多方面来综合考察。
2.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只是提升同学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有助于同学其他方面素养的提升与培育;而其他方面素养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用。20048月,党中央、国务院
4 6

明确把“以高校生全面进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养教育”,确定为加强和改进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领域更深入的认识。正是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继续高度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改革与建设的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应增设礼仪修养方面的课程内容。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道德规范、***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当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有用性的学科。对高校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同学的礼仪知识,让同学明确地掌控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依据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在教材方面,应进一步加以完善。目前各高校运用的教材尚未统一,层次不同,良莠不齐。有关方面应组织能量,结合当代高校生的知识水平、信息接受技能以及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开设状况,撰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供全国各高校选用。对于那些与中学政治课有重复的地方,要留意突出重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各学科之间的交
5 6

叉重复内容也要作好处理工作。而且理论要体现世界意识、时代意识和国情意识,需要要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而非仅从理论到理论,空洞而没有劝服力,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校生,贴近热点问题。
此外,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做到“精”“新”“精”――内容体系要精,就是落实邓小平同志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在教学中应当理清基本脉络,抓住精神实质,精选教学内容,课程主体突出,重点明确,层次分明;“新”――引据事例要新,就是教学要具有较强说理性,论据引用要富有新意,应当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的成果,而避开引用那些较为守旧的、枯燥乏味的、说理性不强的例子。
3.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要打破赫尔巴特三中心论(课堂、老师、课本“学习不能像过去那样强迫受训,那种方法要转变,那个效果不好。“要变牧羊策略为师生双向沟通,变你打我通为思想沟通,变思想凿洞式刚性教育为开启心扉式柔性教育,变板脸式教育为微笑教育,变共性划一教育为性格伸展教育。”在教学环节中,老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坚决的政治立场和积极的政治立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48d6a47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6.html

《关于大学生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