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习题反思

发布时间:2015-09-06 16:5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灰椋鸟

教材分析: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其中文章的3—5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通有关语句,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她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就在19879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教学时可作简介,激发学生的爱鸟、护鸟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劳。 

4、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灰椋鸟在树林中的快乐生活。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椋”;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理解“翘、和”两个多音字组成的词。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能用楷书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感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和、排空而至、见闻”等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预习题:

一、语音世界(读拼音,写词语)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 ) ( ) ( )

  guī mó gǎn rǎn qīng sú

  ( ) ( ) ( )

  qiáo shǒu yáo wàng hū péng yǐng bàn

  ( ) ( )

  二、巧手连线(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

  挑着 箩筐 坚强的 基础

  挂着 红榜 坚决的 立场

  贴着 黑板 坚定的 态度

  栽着 杏树 坚实的 性格

  三、能力广角(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个像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向我走过来,把我扶起来。(

  2、岩石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

  3、这时,好像在谁的指挥下,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4、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山洪一样往里冲。(

  四、难不倒我(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 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五、在括号里填上相对应的词语。

  热闹对城市正如安静对(

  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

  清澈对泉水正如混浊对(

  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 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本文的作者,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2、 配乐讲述介绍作者徐秀娟。让我们永远铭记她的名字——徐秀娟。(齐读)

3、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她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留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4、 伸出你们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强调“椋”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京,不能读它的半边。远远地,你看到了她,谁来和它打个招呼?它是你的好朋友,好久不见了,你怎么招呼它?它睡着了,谁来轻轻地呼唤它?拿出我们的热情,一起呼唤它!

二、 初步感知,了解灰椋鸟。

1、 你见过这种鸟吗?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

2、 徐秀娟一开始对灰椋鸟的印象如何?打开课本,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我。

3、 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有什么好看的呢?”这句话描写了灰椋鸟哪方面的特点?

板书:外形。能将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吗?强调反问句加强了灰椋鸟不好看的语气。指名读。

4、 既然不好看,那作者在文中写了灰椋鸟的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5、 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6、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三、 检查预习。

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灰椋鸟,得读熟课文,要想读熟课文,得先过字词关,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1、 第一组词语:水杉、栖息、扑棱棱、深涧、翘首遥望、互相应和

(1) 指名读。

(2) 能给栖息找个近义词吗?“休息”,人能栖息吗?所以,栖息只能用于——鸟类。

(3) 强调“棱”的读音。ABB式的词语文中还有两个?“黑乎乎、软绵绵”还能再说几个吗?

(4) 理解“深涧”。

(5) 紫色的两个字是本文的多音字,得关注它们的读音。用另外的一个读音组词。能做个“翘首遥望”的动作吗?拆字理解,翘首就是抬头的意思。能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吗?指名读。出示:同学们翘首期盼“六一”儿童节的到来。比较两个翘首的意思一样吗?

2、 第二组词语:绒地毯、刺槐林、椭圆形、喧闹、处所、盛大

(1) 这一组不是生字词,但红色字极易读错音。指名读,齐读。

(2) 紫色的两个也是多音字,领读。

3、 第三组词语: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1) 谁来读第一行三个词语。你从这三个词体会到了什么?(壮观、声势浩大)男生读。

(2) 指名读第二行三个词语。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热闹、快乐、喧闹)女生读。

四、 理清脉络、指导分段。

过渡:同学们顺利地过了字词关,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对课文内容是否了解了?

1、 作者一开始觉得灰椋鸟不好看,后来这个态度发生变化了吗?你呢?你觉得灰椋鸟到底好看不好看?课文写了它什么好看?(归林的场面)

2、 细心的同学一定能找到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和同伴观赏灰椋鸟的过程。板书:观赏(归林)

3、 根据老师的提示,你觉得课文可以怎么分段?概括段意。板书:感想。

五、 再读课文。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很充分,最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朗读水平。

1、 出示读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25自然段,找一找这些自然段中写鸟的句子,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1)“没有几分钟,大部队……”谈理由。写出了归林场面的壮观、声势浩大。指导读。

2)“先回来的鸟……”谈理由。这句中有几个含有说意思的词:倾诉、呼唤、应和,指导

区分,把鸟儿当做人来写。快乐地读一读。

3)“看,这几只刚刚……”颜色美,比喻的手法。美美地读一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4)“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叫声大,动听。“似……如……”齐读。

2、刚才大家找的都是写鸟的句子,灰椋鸟的家在哪儿?(树林)你能找出文中写树林的句子吗?

1)“棕红色的水杉……”图片欣赏,谈感受。读出这种感受。

2)“路两边近百亩的……”作者为什么不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清的水呢?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指名读。

3)“整个刺槐林……”鸟林合一,美得和谐。指名读。

3、这美丽温馨的家是谁为鸟儿营造的呢?齐读第六自然段。

六、总结。

这节课,通过初步地阅读,我们对灰椋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开始对它产生喜欢之情。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通过更细致地品读,去走进灰椋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徐秀娟,体会课文更深刻的用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

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预习题:

 一、修改下列一段话(使用修改符号)

春天来了,林老师带领到效外活动。我们沿着平坦的公路走着,一会儿巍我

的山峰,壮丽的田野、曲析的小溪,便涌现在我们的眼前。看,百灵鸟在技

头快活地歌唱,听,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遍遍起舞,大家都枕醉在春色中了。

  二、课文传真(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灰椋鸟开始归林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

  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子里

  不停地鸣叫,好像在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好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急急地寻

  找自己的栖息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林中热闹极了,到处可以听到灰椋鸟的叫声。

  1、仔细想一想,作者站在 观察灰椋鸟的。

  2、这段话是按 顺序记叙的。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3、在这段话中,最后三句话之间是 关系。

  4、用“﹏﹏”划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的句子。

  ★ 再提高

一、请你为保护动物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二 诗词觅趣:唐诗觅“鸟””

  请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鸟名,使之组成一句完整的唐诗。

  1、细雨鱼儿出,微风___ ___斜。

  2、草枯___ ___眼疾,雪尽马蹄轻。

  3、落霞与孤___ __齐飞,

  5、蓬山此去无多路, ________殷勤为探看。秋水共长天一色。

4、身无彩__ ____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导入

1.再来认识一下灰椋鸟。(出示图片):它的嘴巴(尖尖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作者徐秀娟说——(课件浮出字幕:有什么好看的呢?)

过渡:究竟是好看还是不好看?研读完全文就知道了。

2.听写几个四字词语。归纳画面。(板书:归林、闹林)读词。

二、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播放黄河视频)当我们看到波涛滚滚的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你还想到了哪个带有“排”字的成语?

师:有同学读过王安石的这句诗(播放《书湖阴先生壁》视频片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师释:后一句是说,两岸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我们的眼帘。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设计意图:“排空而至”是徐秀娟首创,这个“排”字学生很难理解体会。借助剪辑过的视频帮助学生感受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联系学过的成语及拓展课外的古诗,尤其是借视频的魅力来加深对“排”字的理解,使得小课堂大容量,微小的投入却换来学生的知识丰富积累。)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指导读这些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3.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设计意图:鲜活的图片,或急或缓的鸟鸣声把学生带进这个热闹而温馨的鸟世界,不仅训练了孩子的想象说话能力,还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把鸟当成了朋友。)

5.梳理每四自然段,指导背诵方法。

(二)探究二: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

悟:再读读,和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加上简单批注。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质疑:有什么好看的呢?好看在哪儿?

指导读:那种轻盈优美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灰椋鸟的叫声。)重点读好此句。

师: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声音?(万马奔腾,震耳欲聋)与文中的描写比较。文中的描写不仅显得声音大,而且不嘈杂,很优美,很震撼,值得欣赏。

师:在这个俱乐部里,彩灯就是天上的—— 音乐就是—— 那翩翩起舞的少女就是——

3.作者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上万只……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欢呼些什么?

5.把你的欢呼,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

6.好美的画面,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作了一首小诗——(配乐范读,齐读)

7.浏览第五自然段,将课文分成四个层次,提示顺序,指导背诵方法。

(三)学习第六小节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指读第六自然段。

1.出示反问句,指读。

2.回到开始时的话题,(点击课件)有什么好看的呢?(好看在哪儿?)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3.情感升华: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

4.板书并提示“人————鸟”的关系。

师:我们应该感谢的只是植树的人吗?还应该感谢谁?简介徐秀娟的事迹,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数张纯美的照片,一段凄婉的音乐,自然将学生带进对徐秀娟的感怀之中。)

6.齐读: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没有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的人,我们到哪儿去观赏这样壮观美好的画面呢?

师:执著的徐秀娟用生命唱响了献身环保的赞歌!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点击课件)齐读“我爱鹤,我爱大自然,我愿在莽莽原野上寻找,寻找理想、友谊和生活的答案……”

师:这是一种大爱,正是这种大爱,才创造了大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这种美的名字,叫:和谐。

画圆,板书:大爱,大美,和谐

5.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三、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教学反思:

课文的重点是三到五自然段,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文字转化为语言。我深知语文大纲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和教师一起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感受到思维在碰撞,智慧在闪光,生命的活力在涌动。不是无情物,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本课的教学,我抓住阅读教学特点,力求通过对话,让师生的情感逐步升华。整节课感受颇深,学生朗读激情高涨,课堂上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自主学习,气氛很活跃,合作交流基本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6397f81eb91a37f1115cb0.html

《灰椋鸟习题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