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

发布时间:2019-08-20 18:03: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 花鸟关情

小荷尖尖、柳絮飘飞,草儿破土、百花绽放,蜻蜓点水、蝴蝶起舞……。观察万物生长,聆听生灵物语,你总会有别样的发现。无论是地球上古老的植物居民,还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它们都是地球大家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与它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在文学大师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处处充溢着美感;在散文大家许地山的笔下,花生的好处很多,启迪人们要做有用的人;在女作家琦君的笔下,一场桂花雨伴随着童年的多少欢乐啊,也寄托着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笔下,可爱的珍珠鸟与作者相近相亲,启示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亲近大自然的这些生灵,我们也获益良多。

本单元课文以“花鸟关情”为主题编排,展现了作家钟爱的动植物,寄托了他们不同的情思。“习作”和“语文园地”的内容也与此相关。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留心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1 白鹭

文本分析:

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一篇佳作。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鹭、嫌、黛”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精巧美、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练笔,培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对美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能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写话。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鹭、嫌、黛”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生字。理解“精巧、配合、美中不足”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1.识记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白鹭的图片,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

导语:同学们,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学生答。)对,就是白鹭。(教师出示白鹭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教师板书:白鹭。)

明确:“白鹭”交代了本文的描写对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和白鹭的相关知识。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同时,他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等。郭沫若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女神》《屈原》等,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白鹭 中型涉禽(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体羽全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栖息于江湖滨岸及沼泽地带,白昼或晨昏活动,以水中生物为食。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jué)食。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量词归类:一(首)诗 一(幅)画面 一(种)嗜好 一(只)白鹭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精巧——精美 寻常——平常 孤独——孤寂 安稳——平稳

反义词:精巧——粗糙 寻常——异常 孤独——热闹 安稳——动荡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嵌]上下结构。上部“山”略扁,下部“欠”捺画宜舒展。

[匣]半包围结构。“甲”的末笔为悬针竖,写在竖中线右侧。

[韵]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匀”点、提左开右合。

◆易错提示:

[鹤]右边是“鸟”,不要少写一点写成“乌”。

[框]右边被包围部分是“王”,不要写成“玉”或“干”。

[恩]上面是“因”,不要写成“田”。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圈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自主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预设:教师出示不同色素搭配的各种学生穿戴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最合适的、最相宜的,进而准确体会“适宜”一词的含义。

明确:“适宜”就是“刚刚正好”——色素搭配:不浓不淡、不艳不素;身段大小: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不长不短……,那是一种精巧之美、匀称之美、和谐之美……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白鹭在清水田里站着捕鱼的静态图,引导学生想象田成为这一幅优美画面的镜框的意境,进而准确体会“钓”和“嵌”的含义。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预设:教师出示白鹭清晨站在树梢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整个画面的意境,进而明白“悠然”的意思是安闲、闲适的样子。

4)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白鹭低飞的优美画面,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美的享受,进而体会“恩惠”一词的含义。

明确:“恩惠”指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散文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课文采用了“总总”的结构。)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③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

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作者的观察多么细致啊!白鹭无论是精巧的外形,还是充满韵味的生活情态都是那么具有美感,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下节课上,我们将深入课文去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生字的拼写和词语的理解,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不少同学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活跃,

(示例: 同学对于白鹭活动的画面的认识非常深刻,看来你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 同学在生字书写上进步很大,给了老师很大的惊喜; 同学对词语的理解非常准确,不知道你可不可以把好的经验在课后分享给大家;还有 同学划分文章结构很有一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学习作者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3.凭借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感受白鹭的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精巧 配合 身段 适宜 白鹤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配合”的“合”不要写成“和平”的“和”,“流线型”的“型”不要写成“形状”的“形”;“恩惠”的“惠”不要写成“智慧”的“慧”。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描绘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情态,赞美了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白鹭——一种再平凡不过的鸟,然而作者以他独特的眼睛和心灵,用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它化成了一首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宛如一曲流动的音乐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沉醉其中。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对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

3.指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有代表性的问题。

1)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预设:这个问题是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分析的,教师应注意这一点,避免去分析具体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表现了白鹭的美。

2)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白鹤的“生硬”、朱鹭和苍鹭的“大”有什么作用?

预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这里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分析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明确: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方法。作者描写白鹤的“生硬”、朱鹭和苍鹭的“大”,突出表现了它们的“太不寻常”,用它们的“太不寻常”来反衬白鹭的“寻常”,赞扬了白鹭平凡朴素的外在美。

3)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然而”这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去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然而”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在这里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对白鹭寻常之中的美丽的描述。

4)课文第8自然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预设:要揣摩这段话流露出的感情,就要抓住“偶见”和“恩惠”这两个词来分析。“偶见”表明不常见,因而显得珍贵;“恩惠”一词饱含赞美之情。

明确:作者将黄昏时分偶见的白鹭低飞的情景说成是大自然赐予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流露出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全文的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预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明确:作者先指出白鹭不会唱歌的不足,然后用反问句赞美白鹭如歌般优美,这就使作者心中的白鹭的美得到充分的表现。

6)“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实在”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预设:这句话是文中的重点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解其含义、作用、表达的情感等多方面去深刻理解。

明确:这句话再次赞扬白鹭之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概括强调了白鹭两方面的美——“精巧之美”“质朴之美”,从“韵在骨子里”“散文诗”两语来看,文句侧重于歌颂白鹭自然天成、质朴平凡、清纯自然之美。不能删去“实在”一词,这句话是对上文描写的总结,“实在”一词既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受,表现了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又与开头遥相呼应,这样使文章中心突出、浑然一体。

7)学完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受。

明确: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白鹭之美。

1)白鹭精巧如诗。

过渡:在作者的眼中、心中,白鹭美得像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白鹭如诗一般的美。(教师出示白鹭的图片。)

示例:

师: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生:美,人们都说美得如诗如画。

师:散文诗有什么特点?

生: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蕴含丰富,表现力强。

师:很正确。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韵在骨子里”说明白鹭的美自然天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师:那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这种自然天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的美的呢?我们继续来欣赏。

2)白鹭的形体美。

预设:这是能看到的美。

①色素美——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配合适宜,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身段美——流线型结构。大小适宜,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3)白鹭优美如画。

预设:这是能感受到的美。教师出示白鹭立于田间的图、白鹭站立于树枝的图、白鹭在空中低飞的图。

①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白鹭捕鱼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手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②悠然之美——白鹭望哨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而自得的独特的美。

③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④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白鹭之美。

5)教师总结。

小结: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藏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即使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郭沫若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作家郑振铎也曾这样赞美过鸬鹚。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等到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渔人站起来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远远望去,一只只鸬鹚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郑振铎《鸬鹚》

2.阅读与交流。

1)这个片段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为它起一个名字吗?(渔舟唱晚图。)

2)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并不让鸬鹚过分劳作,在忙碌地捕鱼之后,也不忘抛给它们鱼儿吃。)

3)文中把鸬鹚比喻成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比喻成士兵,让人感受到鸬鹚训练有素、兢兢业业。)

4)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渔人怎样的心情?(满载而归的喜悦。)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欣赏了白鹭如诗一般的美,同时也领略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是不是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呢?赶紧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1.教师出示“小练笔”,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2.教师指导写法,学生练习小练笔。

预设:1)语言生动、优美;(2)突出白鹭如诗一般的美;(3)巧用修辞;(4)语言要有画面感,能引起人们联想;(5)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3.小组展示交流小练笔,集体评议。

示例:

白鹭

是谁

在茫茫烟海中

透出那线条般的轮廓

轻轻地迈着优雅的步子

又是谁

当最后一抹夕阳撒向大地时

在那水田里觅食在那小溪中嬉戏

是那轻巧高雅的白鹭

它虽然没有孔雀般迷人的羽毛

也没有黄鹂般动人的歌喉

但它那高雅脱俗

给人以诗意的享受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搜集、积累描写鸟儿的古诗词。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品读感悟,体味语言之美

师:郭沫若怎么能把白鹭的形体特点写得那么细致呢?

生:是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

生:是因为作者喜欢白鹭。

师:有没有第三种原因?

(学生若有所思,教师等了片刻,无人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女的肖像——“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再读课文第5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读这段话你们发现了什么?

(两个学生说出各自的发现后,第三个学生又说:郭沫若先生描写白鹭的颜色、身段这一语句可能就是从这儿转化来的。)

师:你真的有一双慧眼!是啊,问句哪得美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来是郭沫若老先生仿照前人的写法,创造性地使用的啊!如此美的句子不记在脑子里太可惜了。

(学生反复读。)

师:好句不厌百回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

师:如此经典的语句要记在心间,巧妙的写法更要学会运用。

(同桌练说句子,教师指名说。)

生:同学们都说我妈妈为我编织的毛衣很合体,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宽一点儿则嫌肥,窄一点儿则嫌瘦。

师:妈妈心灵手巧,女儿心灵“口”巧!

……

赏析:此教学片段巧妙的设计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促进了学生阅读、积累和运用。教师先引导学生追溯作者怎么能把白鹭的形体特点写得那么细致,在学生说不出的情况下及时地给予填补,出示《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一段话,并引导学生把欣赏的经典语句记在心里。在找到原因之后,教师并没有罢休,而是又引导学生仿照此段话的特点创造性地表达运用。整个教学片段集阅读欣赏、积累运用、兴趣激发等于一体,真可谓一举多得,让学生受益无穷。

《白鹭》是郭沫若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如诗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白鹭外形精巧如诗,活动韵味无穷。这节课上,我抓住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一重点语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讨论,仔细领悟课文的语言,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以增加语言积累。细细揣摩,我觉得这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比如,在本节课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但未能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如辨析“钓”与“啄”的区别,体会“钓”的动作优雅,神情悠然,画面美感;怎样读好“悠然”给人回味无穷的韵味等。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预设的内容偏多,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显得力道不足。总之,本次教学还有很多缺憾,有待在以后的课堂中进一步改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9ebd8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e.html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