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学步骤: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
二、补充文体知识
1、什么是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通讯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三个显著特点。2、人物通讯的类型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3)群像式: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3、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
1)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
2)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3)体现人生价值,或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4)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三、题解与作者

1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
【明确】采用正副标题形式。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2、思考: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PPT介绍袁隆平,突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高中生,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一篇通讯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白一篇通讯它“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
四、走进文本
(一)写什么?
1、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具体典型的事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概括事件的基本模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结果怎样)【明确】
1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与科研事业)2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交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3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敢于创新)4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水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5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继续前行,永不知足)

2、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明确】
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3、小结:总括袁隆平的人物形象特征
袁隆平是一位有责任感,热爱事业,勇于实践、探索,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创新,不畏艰难、

2


矢志不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有理想、有不息的奋斗精神、立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奉献的科学家。

(二)怎么写?
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本文作者围绕主题,选取的事例精当,不庞杂。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来将这些典型事例贯串起来的?【明确】
1、使用小标题谋篇布局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对人类的贡献。作者按照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使用小标题组织材料。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2)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质3)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4)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这样行文,条例清晰,重点突出。
2、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处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
(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7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体现研究工作的艰辛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丰满人物形象、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
3、准确的数据增强文章真实性。
五、方法总结归纳:请结合以上学习过程,试归纳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1、抓关键句,理清线索;2、提炼要素,概括事件;3、品读细节,理解人物;4、明确主旨,赏鉴特色。
六、迁移拓展:多向运用训练

3

利用课文的相关材料,可以论证一些论题,如:实践出真知,不迷信权威,创新精神,坚韧,合作,胆识,博爱与勇敢,捍卫真理,人类情怀,理想,追求不止,奉献,价值观……
请认真参读以下论证示例段,结合课文可适用论题,任选一角度,仿照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语段。
【示例1】愈挫愈勇,追求不止
曾让中国刮起过一场浩大的“绿色旋风”的袁隆平,几十年默默地在农业科研领域中做出了伟大贡献,无疑是在向我们诠释着一份坚韧不拔,追求不止的感动。(起,引起话题)袁隆平能从一名农校普通老师跻身于科研界,其中最重要是缘于他那份追求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的理想,缘于他那份追求不已的坚韧。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乃至失望和无数次的希望重生的艰巨历程,他始终不言放弃.他愈挫愈坚,是他那份坚韧让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充满希望,也让他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位科学家,他对科研工作的不止追求,带来的是稻产量的飞跃提升,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益。(议,强调观点)正是因为这种愈挫愈勇、追求不止的精神使他成为真正的“心灵富豪”。(结,重申观点)
【示例2】“三不”权威(不迷信、不盲从、不屈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曾有人嘲笑他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起,引出话题)因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学原理》中的论断:“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但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承,明确观点)试想,假如当初袁隆平盲从于经典,屈从于权威,哪能有杂交水稻问世?哪能改变几亿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正是这种敢于挑战权威,不盲从于权威的胆识与勇气,才使得袁隆平真正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农业科学家。不仅解决了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也改变了世界其他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粮食问题。(议,通过假设论证进一步强调观点)古往今来,这种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的人,恒河沙数。布鲁诺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奔走疾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甘愿被烈火吞噬身躯,也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色列科学家谢赫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30年前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与嘲讽。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固态物质仅限于晶体与非晶体,甚至著名诺贝尔“双料”获得者林纳·鲍林也站出来斥责他“胡言乱语”,嘲笑他是“伪科学家”。但正因为谢赫曼不迷信权威,不屈从权威,经过30年的坚持与不懈努力,终于“沉案昭雪”,获得了科学界最大的拥抱和认可。他的发现也彻底颠覆了人类的物质观。(议,援引论据,进一步论证观点)因此,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权威,不唯权威是从,敢于越雷池而行,才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结,重申观点)
【板书设计】
袁隆平:实践者研究者捍卫者寻梦者典型事例——真实性
生动细节——文学性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5a290c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6.html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