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发布时间:2019-06-02 20:54: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养生这个词在普通人群中有着逐渐增长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身体质量的提高。

思想是人价值的扩展,而身体的健康则是根基。

而《黄帝内经》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皇帝内经》简称为《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皇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家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时人们就注意到天时地利带给人们的影响,而现在天气如此多变,人们会因此难以适应,容易生病。

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养生。

这是一个预防疾病的不错方法。

从四时来说,《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不可分割。

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身调节。

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强调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即要顺四时、适环境、调阴阳,以增强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

《内论》同时提出四时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皇帝内经》在描述春天节气特点时,写道: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就是与春天气机适应的养生之理。

《黄帝内经》也描述了春天里,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比如立春我们吃春饼,春饼中包裹着豆芽。

而芽!初生的芽,生命力的集聚。

从现代营养学讲,食物没有质的区别,就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芽是最具生命力的。

所以,我们除了吃豆芽,还吃什么芽?香椿芽。

这些都是初生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东西,所以呢,要吃这个。

而且,肝的颜色是什么?青。

吃这些绿色的、初生的、生发的食物,有意识的要添加这个。

然而我们不仅要知道春天吃什么,还要知道春天不应该吃什么?春天最忌讳吃酸的。

为什么?酸是收敛的感觉,所以这跟赏而勿罚,予而勿夺,生而勿杀是相违背的。

春天吃酸的其实都是在伤肝气。

所以,春天应该吃辛、辣,植物的芽尖。

春天不是吃肉的季节,要因为你吃肉就得杀戮,过度的食肉或动物内脏也会增进我们的胆固醇的含量,所以要减少肉类的食用,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所以说春季也是个爱护人体五脏的预备阶段,无论是通过饮食保养,还是锻炼,人的五脏与情绪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如中医里把人体的五种情志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肺、脾、肾五脏,并由心统领。

黄帝内经之《灵枢灵兰秘典》中这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句话把五脏中的心比做一个国家的君主,它掌控着人体的心神与情志。

夏季和心在五行当中均属于火。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盛夏的自然之火与体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响。

烈日酷暑,容易使人心烦意躁;而躁动不宁的心绪,可以使人更觉暑热难挡。

此外,五志过极皆化火,也就是说五种情志过度都可以化火。

心属火,情志之火都可以波及到心。

因此在盛夏期间,我们应当做到使志无怒,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静养心神。

就像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减少,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夏天吃什么?中医营养学认为,夏日饮食宜温凉有节,顾护脾胃。

小孩或年轻人在酷暑时,往往喜欢贪凉饮冷,饮料非冰镇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

却不知日复一日地饮冷食寒,会慢慢地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因此,夏季进食应以温为宜,不宜过食寒凉,要顾护人体的脾胃之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的源泉。

一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会引起全身各脏器的病变。

夏天心、脾、胃三脏腑最容易受损,应当格外注重这三脏器的饮食调补,可食用薏仁、芡实、山药等以健脾养胃。

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还提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

其原因在于,夏天易多汗,而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不足、气津两亏。

为此,我们可有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五味子煎汤代茶等,它们非但可补气,还能生津止渴。

咸味之品则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钠,以此来确保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俗语中道:

秋高气爽。

秋季是肃杀的季节,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雨水减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因此也被称为多事之秋。

《黄帝内经》中提到: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正是表明了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景深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基于和字,中医们总结出四种秋季养生原则:

1.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甚至安宁,心情舒畅,切记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3.饮食调养: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另外,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4.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

秋去冬来,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

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就可以了吗?《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季里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当然,冬天是养肾的好时候,肾精对人体十分重要,它藏精,主生长、发育, 肾气的盛衰,直接和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和生殖能力有关。

前人把肾称之为先天,或者叫肾主先天,肾为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肾的一种生理功能。

指人的记忆力或意志,与肾关系密切。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气充盛则脑髓充而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肾精气不足,则精神不振,健忘。

虽然养生法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法。

而《黄帝内经》作为以生命为中心的百科全书,包含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

不仅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是一部真正的实用的养生大典,是华夏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所提倡的古老经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四季不同,适时养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ed4fd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d.html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