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发布时间:2018-09-17 13:51: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伤仲永》教案

 一、教学目标

()顺畅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正确把握句子的停顿,继续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比较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导入新课

在谈到学习时,有人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想,在湍急的江水之中行船,顶着水向前,如果不能一篙接着一篙地用力向前撑,会是怎样的结果啊?当然只能是一退千里!所以孔子在《〈论语〉六则》中谆谆告诫我们,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可是就有人不明白这道理,做出一些让人感到悲伤、惋惜的事来。(板书课题,作者。)

()解释题意,简介作者

1 解释题意:“伤”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

2 简介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文章写得很好,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可补充介绍“唐宋八大家”中另外的七人,须特别提醒学生,“唐宋八大家”是就古代散文创作而言的,不是指诗歌创作。)

()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正确把握句子停顿,顺畅朗读课文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朗读停顿不当的句子。

3 集体朗读课文。

()理解文句意思,整体感知课文

1 学生轮流通译文句,并讨论纠正。(可以每人译一句,注意突出重点字句的意思。)

2 在全文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课堂巩固,当堂检测(课前打印)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父异焉(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④或以钱币丐之(  )⑤从先人还家(  )⑥不能称前时之闻(  )

2 与“邑人奇之”一句中“之”的用法和意思完全一致的两项是:(  )(  )

忽啼求之 B 借旁近与之  C 传一乡秀才观之  D 余闻之也久 E 于舅家见之  F 不能称前时之闻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父利其然也,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泯然众人矣

附参考答案:

1 感到惊异;写;完成;有的人;跟随;相当,符合。

2 B;E。

()布置作业

思考: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阐述自己对类似社会现象的看法。

()检查朗读,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板书)

1 思考: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一个孩子?

明确: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神奇的孩子。

2 思考: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思考: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明确:父异焉

   邑人奇之

4 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5 思考:后来,方仲永还是这样神奇吗?作者是怎么说的?

明确:(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6 思考:方仲永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原因是什么?(请学生用原句回答)

明确: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 小时候的方仲永可以说是一个奇才,然而他的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结果仲永的才能日渐衰退,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的人。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是在你们的家庭中也可能有着类似方仲永的现象,你能举一两个例子说说吗?(如果学生一下子说不出,可用后面的“附文”进行启发。)

2 如果你的父母或你的同学、朋友的父母有这样的现象,你准备怎样劝说他们呢?(注意观点鲜明,表达得体。)

()布置作业

假如你的家庭有类似“伤仲永”的现象,请你写一封信与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急功近利“痛伤仲永”别做“天才梦”

                 新华网 20021219 赵华

新华社北京1218专电:带孩子去报名参加钢琴比赛时,看到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小姑娘只有3岁的样子,她的爸爸、妈妈在一旁咨询着找哪位钢琴老师好。听交谈得知,孩子两岁便开始学弹钢琴,弹了3个月不弹了,现在想重新开始。孩子很聪明。我相信这孩子很聪明,但两岁弹钢琴实在小了点,玩琴也就罢了,如果是按学院派教法学习,我真为这孩子悲哀。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太迫切了,恨不得孩子两岁就成名成家。

我接到过这样一个电话,一个两岁孩子的姥姥说,她的外孙子已经会认上千个汉字,让我报道一下。我告诉她:“您很幸福,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外孙子。但最好别让孩子这么早就出名,两岁孩子成名未见得是好事,他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真心希望这个聪明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不必被大人们的急功近利所摧残。

我还遇到过两个天分很高的孩子。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父母扔进水盆,不到4岁就可以在游泳池里畅游,还能做一些高难动作。4岁半时,孩子要游长江。他的父母无固定收入,一心指望孩子成名,拉来企业赞助。我曾亲眼目睹这个孩子为记者和客人们表演游泳技巧,而他的父亲则在一边吃着面包和香肠。还有一个学画的孩子,5岁就在全国获大奖。他爸爸是位美术工作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帮助孩子出名上,办画展、卖画,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十几岁时似乎失去了灵光,画作变得平庸起来。一位艺术界的朋友告诉我,那孩子几乎废了。现实生活中,此类“伤仲永”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天才是有的,外国有,中国也有,只是我们缺少了对天才的平和心态。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份期待子女光宗耀祖的“情结”。作为父母,当自己的事业、人生不如意时,多数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填补上一些遗憾。实际上,出名对出名的人来讲是件累事。公众的目光并不都是充满宽容和善意,成人面对这些仍要反复寻求心理适应,而孩子的心理远未成熟,任何赞扬和批评都可能变成锋利的刀片。所以,即便是天才,一出生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天才何以堪?何况,天才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只是聪明而已。

换一种思维说,天才也好,庸才也罢,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要尽到抚养义务,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为孩子提供腾飞的基本条件(比如,他喜欢什么就创造条件让他尽情喜欢),也就足矣!我不肯做“天才梦”。我认为,孩子需要健康成长,需要大人以平和心态对待他们的优缺点,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则。

这篇文章还未写完,我看到又有一家晚报开始热炒:“某两岁儿童识字数千,众多年轻父母热烈响应,纷纷表示要去取经,决心将自己的独苗培养成‘天才’。”在此,我想大声呼喊:放“天才”一马,让“天才”安静地成长吧!让“天才”的父母平和地生存,让做“天才梦”的大人们每天醒来都能迎接到属于自己的那轮太阳吧!

教学设计(A
教学重点:

了解”“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
观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
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进行归类。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混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的形式。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
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
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字,
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九、布置作业。
1.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板书设计:
叙述经历
天资聪慧
忽啼求即书持立就
(利环谒不使学)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促然众
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教学设计(B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说明:可参看教学设计(A
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
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隶扳谒称泯耶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父异焉书侍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
环谒偶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
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2齐读课文。
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第3
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
的?
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
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混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
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
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
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
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
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
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
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了索
求书具的情态;”“”“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
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来。(不与作者的观点雷同。)
七、布置作业。
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9efc9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html

《伤仲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