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共冲突指得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军队为接受日本投降和抢夺地盘而发生的军事战争。主要由上党战役,平绥战役、平汉战役、津浦战役以及山海关阻击战组成。这些战役大部分均是因为国民政府军北上或抢占军事要点准备受降,中共军队发起进攻引发;同时,年华北地区南北纵向铁路(主干线津浦,平汉等)遭到中共全面破坏。
战斗名称
大致时间
爆发原因阎锡山部队与中共军队在中
上党战役
9.10-10.12
共辖区上党争夺日本投降军军备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
平汉战役
10.24-11.2
接受日军投降,中共阻止其北
傅作义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
绥,包头两城一
平绥战役
10.18-12.4
投降,中共为打通华北东北交
阻止国民党军
津浦战役
10.15-12.14
队沿津浦路北上受降
放区连成一片山东华中两解山东大片地区,中共军队攻占克最后撤退个半月,未能攻中共军围攻归中共军合围国民党军队7师,将其全歼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治被中共攻占实况

开进东北之国民党军队
山海关战役
11.15
在山海关途中遭遇中共阻击
国民党军队突破中共阻击,穿越山海关,攻占锦州

辽沈战役

1948912日开始,同年11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东北野战军70万人,国民党军55万人。这场战役主要分为锦州会战、辽西会战、解放沈阳三个部分。锦州会战特别关键,锦州是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锦州失守后,蒋介石一意孤行,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让廖耀湘继续西进,强攻黑山。随后攻锦部队二三七八九及一纵主力迅速隐蔽东进,包围彰武、新立屯,将廖兵团分割包围。独立二师攻占营口,切断了廖兵团的海上退路。五纵、六纵在廖兵团出沈阳后,进驻郑家窝棚、二道岗子一线,切断了廖兵团回沈阳的退路。廖耀湘兵团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脊梁,打掉廖耀湘兵团,整个东北国民党军再也无力反抗。
廖耀湘兵团:第九兵团是国民党东北“剿总”的主力,三大“王牌兵团”之一,全部美式装备,实力较强。
蒋介石的一意孤行:蒋介石严令卫立煌按照“放弃沈阳,全力援锦,长春突围,死中求生”的方案实施,组织廖耀湘兵团从沈阳西进,以解锦州之围,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以监军的身份和卫一同回沈,监督卫实施这个方案。但卫立煌不赞成蒋介石的作战方案,回沈后同廖耀湘研究对策,廖也不同意蒋的主张。卫立煌还和顾祝同打赌说:“出辽西肯定全军覆没,不信我同你画个十字!”顾祝同无法监督卫、廖二人执行命令,一怒之下飞回南京。蒋介石不得不亲赴沈阳,先是召集师以上将领训话,大骂东北将领不想打仗,接着又单独召见廖耀湘,斥责他说:“你是我的学生,为什么你也不听我的命令„„这次沈阳军队出兵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你负责,如有贻误,也唯你是问!”在蒋介石的严厉督责下,廖耀湘硬着头皮勉强同意出兵辽西。
淮海战役
战役于1948116日开始,19491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第一阶段(116日至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第二阶段(1123日至12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第三阶段(1216日至翌年1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该战役之后,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后勤保障
一场巨大的战役,除了指挥得当,三军用命,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后勤保障。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方面并没有现代化手段保障战役后勤,但把人力保障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刘陈邓粟谭组成的总前委在战役组织指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担负主要后勤保障工作的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在组织后勤工作方面的成绩也不容抹杀。这里面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和华野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前委委员、豫皖苏财经办事处主任(后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瑞龙是后勤工作的主要指挥者。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59100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八个人中抽一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而此次动员的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而永城、夏邑、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平津战役
19481129日开始,19491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淮海战役的深远意义)

历史学家杜维运说:「国共会战其实只有三大战役,而三大战役其实只有一大战役。」因为前后辽沈和平津战役解放军分别有明显地利与人和优势。战胜后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中华民国政治中心南京及经济中心上海处于共产党的直接威胁之下。同时由于在徐蚌会战中,蒋中正的黄埔军系损失大半,造成他在政府内地位的动摇,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势力藉此发起了对他的攻击,直接导致他次年的被迫引退。而有经验蒋介石嫡系主力军队严重损失,后续作战国民党的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国军地方派系(如桂系)军阀由于战略上物质人力资源给养不足、长期以来被蒋介石黄埔军系势力压制削弱、共军在三大战役后实力进一步大幅提高等客观因素影响下也必将面对失败的命运。杜聿明后来评论徐蚌会战时称:「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形容徐蚌会战的大败并非战争之罪,并非国军不能打,而是一个由综合因素组成的,历史大趋势的必然结果。淮海战役可以说一战定天下,此役过后,国民党精锐部队尽数被歼,再也无力发动战略进攻,败亡结局已经注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a46d0427284b73f3425003.html

《三大战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