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评析

发布时间:17142133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 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评析 刘 爽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61) 要:以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为研究背景,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问题上。首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意义分别进行理论和现实 评析,然后对研究现状、角度进行评析,从而整理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 针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法人治理结构的未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法人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5)04—0039—03 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 位”到“企业”的本质是主体性质的变化。而法人治 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 理结构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组织架构之 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 公司治理理论的观点表述为:“公司治理以现 (国办发 ̄2014]15号,以下简称国办l5号文)。[ 它 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 n 9 是2008年114号文的修订和延续,主要精神和政策 “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 举措一脉相承,体现在将部分政策细化和提出新 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 的体制创新举措。两次改革的对象都是经营f文 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 化事业单位。这些都需要相关理论工作者和实务 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制 工作者在未来的改制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 度的核心之一就是公司法人采用何种方式才能高 因此笔者将目光锁定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转 效地活动起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系到公司各 为企业的单位和即将转制为企业或还没有转制彻 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企业理论关注的 底的企业。国办15号文是从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财 是组织的效率.这对于公司组织结构在内的影响 臻 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和土地处置等方面进行规 组织绩效原因的分析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事 定的.在详细研读此文件的基础上,并将此与2013 舌三廿妊器 业单位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组织制度,因此在 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 运用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等对“经营I生文化事业 革决定》进行对比研究,笔者认为经营l生文化事业 单位转企”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内容分析、问题研 单位转企改制遇到的诸多问题中,法人治理结构 究和路径探讨时,本文力求与区域本土经验和发 极具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展特点相结合,以期做到融会贯通而非生搬硬套。 研究的意义评析 为经营类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过程中法人 (一)理论意义 治理结构问题提供有实际价值的理论依据,弥补 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变革,都需要在变革之 当前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差距 前和变革过程中将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经营性 (二)现实意义 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也是如此。从“事业单 事实上,事业单位改革启动以来,学术界和事 作者简介:刘爽(1980一),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财务管理以及经济犯罪方面 的研究。   
业单位人员对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研究相当踊 跃,但近几年辽宁省几家大型经营性文化事业单 型研究对改革转型过程中的特殊层面进行把握。 雹 位转企后的发展态势与其他省份相比,位转企后的发展态势与其他省份相比,略显逊色, 经营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对近些年对政策文件的 第三。研究与改革实践紧密相连。在已经完成 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行业和单位,涌现出很多 结合实际现象和经验的研究,这对经营类文化事 业单位整体的改革具有很好的指导性,还未转企 的单位可以有效地吸取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也可以更好地预料并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 然而.在国内.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角度出发 0 梳理笔者发现,国家每次对政策调整和补充往往 垂 将重点集中在文化事业单位,而从原有事业单位 萋呈 中剥离出来进行转企的文化事业单位也都是经营 嚣。 类的,行政职能类的仍保留在事业单位中。(鉴于 蚤8 此,本文的实践意义体现在,借国家新政策之风, 2呈 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研 研究上市公司的课题和论文屡见不鲜,但将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与经营I生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相结合的内容几乎没有。在国有文化企业搞股权 激励,目前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而将特殊管理股 二 究通过对“经营I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 呈喜 整体研究,解决其转企改制中的共性和基础性问 F耋 题,寻找有效的可以制衡的约束机制,来根除普遍 垂z 存在的“官位意识”高于“市场意识”的制度性软 呈 肋,有针对性地进而全面综合地总结“股权激励” 的试运行经验和解释“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新概 蚕蚕 念,探讨和分析新政策出台后实际操作层面的困 弓弓 难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企改革实现平稳过渡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现状评析  以中国知网总库为检索工具,将时间限定在  2008年lO月一2014年4月区间.即两次国办发文期 !, 间用“事业单位转制企业”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搜 … 索.共检索出73篇文献.大多集中在“事业单位转 制”“后”或“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收 入分配问题”、“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等常见问 题,也有一些“政策解读问题”、“制度衔接问题”, 另外还有从“审计”、“会计”、“融资”等角度进行研 究的。通过对这些文件的梳理发现,将“经营l生事 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转企改制问题的 不 ̄l40篇,而将经营陛“文化”事业单位作为研究 对象的还不到10篇。以“法人治理结构”为研究切 人点的“经营类文化事业单位”的几乎没有。 三、研究角度评析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生产经营类事 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问题: 第一,研究主体的不同。主要来自高校等研究 院所、转企改制单位以及相关行政管理机关。不同 背景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使得研究的成果呈现出 对学术的探索、对现实的关怀还有对政策的理性。 第二,研究角度的不同。一是宏观层面对经营 类事业单位产生的原因、专业改制的动因、困难与 问题、出路与发展的研究:二是微观机制层面对转 企改制具体操作的研究;三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 回顾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历史沿革.并通过类 制度这一新生事物引入此中来的研究还刚刚起 步,只是出于理论分析和概念解释阶段,没有现成 可借鉴的模式。本文大胆尝试新鲜制度理念,将制 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希望探索出新政策顺利实 施的合理路径,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目前相关研究中发现转制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 大多数事转企单位的理事会的人员构成比较 单一,只包括本单位理事、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领 导,并没有涵盖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服务对 象以及直接关系到百姓的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 即使包括上述这些人员,但由于受委派的理事没 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监督的主观意愿,往往导致 理事会形同虚设.没有对涉及单位发展的重要问 题开展讨论并行使表决权,只是召开类似于动员 会和年终总结大会等。通常情况下管理层制定的 方案只是象征性地经过理事会讨论程序,并没有 发挥实质性作用。[ ] (二)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 财务、收入分配的权限不合理。原来体制下的 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是以财政拨款为主,而财政 拨款是依据相应法律法规,通过程序最终拨付给 所在单位,并且实施严密的审查监督以及遵守严 格的限定资金使用用途。在这样的财政管理制度 框架下,事业单位理事会、管理层根本无自由支配 空间,单位采购需按照《政府采购法》进行采购平 台招标,重大的投资项目还需经过发改委等审批 部门。在这些完善的公共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下,虽 然可以防止腐败,但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法人 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对单位的经营管理绩效影响 比较大,不占优势。此外,人事管理程序繁琐,用 人、选人的空间不合理、不灵活也是影响法人治理 结构的一大障碍。[ 
(三)没有健全的相应管理体制 
由于转企之前的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附属部 
约束制度又是法人治理机制的核心,据此推定未 来要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势必要依靠“特殊管理股 辽辽 制度”的逐步推进才能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提供实现转企改制 真正驱动力  门在行政体系中处于“二等身份”的位置。转制后 仍然套用转制前的机关行政管理模式.再加上事 业单位干部缺乏市场竞争压力,不愿承担经营带 来的风险放弃“铁饭碗”,这些都使改革陷入困境, 即使被迫改革后也缺乏进一步改革的积极性.所 以事业单位在现实中难以真正实现独立法人地 经经 济济 职管 业理 实施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具体表现为针对不 术部 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制度,同时配备提高绩效的 学学 具体奖励办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调动员工工作 积极性的作用.使企业达到较好的人事管理效果。 院院 技干 位,管理体制上存在内部人控制的小团体利益、人 事管理不灵活、“吃大锅饭”、养懒人等现象。 五、未来研究对策建议 同时,用人考核制度急需完善,抛弃旧体制下的事 业编制人员招聘组织程序。采用公司制的招聘用 o (一)正确理解特殊管理股制度.利用这一制 度重塑政府职能 在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之前,企业应该对该 制度的特殊影响性有充分的认识。与政府控股比 较。特殊管理股股东在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运转 的同时,却能把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自律有 效地结合起来。经验数据显示:从资本市场角度 看。如果政府拥有过多的权力,那么它会使企业的 股票价格降低.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企业在资 本市场融资的吸引力降低,与此同时.各利益相关 者也对特殊管理股所有者产生一股独大现象有所 担心。[ ]据此,谨慎周密的筹划对于特殊管理股制 度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国家股东职能通过 某一专门机构来执行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从而 可以提高企业经营运转的透明度,同时也会增强 董事会的工作效率;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有效的 监督管理机构,定期评估实施特殊管理股转制后 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审计其经济运营状况。从而 形成互相制衡的良性循环体系。 (二)逐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特殊管理 股制度建设 我国正着手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 构,具体行使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四位一 体”相融合的职能。当下,直接行政干预的微观管 理方式仍然占据着国内管理导向的主要部分,其 本质仍然延续着旧体制下的“办文化”的理念和思 路。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出现,其手段和方法更具 有新型化的理念。能让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 决定性作用,使制度建设的转变真正朝着向管文 化发展。“特殊管理股”概念的提出是容易的,而使 其行之有效地实施并能满足国家和政府对重要经 营陛文化企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同时还能吸引 大量投资者就没那么简单了。企业股权的多元化 是建立科学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而管理层激励 人制度,通过公开的笔试、面试方式进行,并采取 匿名投票等方法来选拔优秀人才。 (四)经营管理模式发生实质性变革。是转制 企业之后的最大挑战 树立经营陛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营观,将文化 事业的经营范围扩大到社会各类群体.不仅包括 有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者,还要把社会的弱势群 体涵盖进来。要积极探索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并 适时开发相应的产品需求,使文化产品的需求达 到结构平衡。此外,大力开发市场拓展业务,高度 重视市场的作用,对市场进行调研后有针对性地 进行业务拓展,紧跟全国文化大发展形势,适时加 入市场中的新鲜元素,这才是经营创收之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 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 定的通知[Z].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 2]吴光振.从报业视角解读文化事业单位转 企改制政策走向[J].中国报业,2014,(7):63—65. f3]薛思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行业报社转 企改制后发展的积极作用[J].经济论坛,2012, (8):69. 4]叶伦,薛圣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 设对策——以浙江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 改革为例[J].人民论坛,2014,(3):78-80. 5]孙红梅.浅析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 财务管理改革思路[J]会计师,2014,(4):68-69. 6]李朱.特殊管理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J].江西社会科学,2014,(6):228-233. 【责任编辑畅) 五 盔 第 四 期 T T T T T - 04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510c8b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c.html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