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语言“陌生化”现象赏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19:20: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鲁迅作品语言“陌生化”现象赏析
诗人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也许有同学会问:灵魂怎么会是“紫色”的?陈望道先生认为“紫色是高贵、神圣、优雅、温厚的特征”。曾专修西洋画的诗人,善于在诗歌中运用色彩的渲染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活泼。在这里,“紫色的灵魂”是诗人对勤劳纯朴、宽厚善良的大堰河最高贵、最神圣的赞美。
从语言角度分析,诗人一反日常语言的用法,正是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段,从而使诗歌更具文学性。我们这里所讲的“陌生化”就是使日常语言感受新鲜化的手段。正如雅各布森所说,语言的陌生化就是“对普通语言有组织的违反”,即运用艺术技巧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以增加知觉的难度和长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其语言“陌生化”现象随处可见,笔者作了一些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鉴赏和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


一、通过“陌生化”来美化意象,增强读者的审美感知
在《社戏》一文中鲁迅是这样描写故乡月色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初看之下,“朦胧”一词似乎用语不当,其实这正是鲁迅先生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表现,“朦胧”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活了乡村月夜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恋,也是其用语的高明之处。
而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又是这样来回忆他童年的乐园的:“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表面上看,“似乎”与“确凿”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这是语言的“陌生化”,“确凿”是对“似乎”的进一步补充:只有野草的百草园已是我的乐园了,更何况园中有石井栏、皂荚树、油蛉、蟋蟀、蜈蚣、桑椹等非常好玩有趣的东西,还有下雪天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等游戏项目,百草园简直是我的“天堂”了。这就充分表现了作者不爱“书屋”爱“草园”的少年心态。
此外如课题“为了忘却的记念”也是语言“陌生化”的典型例子,“忘却”和“记念”并不矛盾,“忘却”是把悲哀暂时搁置一下,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去的英烈猛士。
二、通过“陌生化”来增强文章的反讽效果和抨击力度
鲁迅先生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给“叭儿狗”画了一幅逼真的肖像:“它虽然是狗,又很象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先生用幽默讽喻的笔调,使语言“陌生化”,从而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9edf03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e.html

《鲁迅作品语言“陌生化”现象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