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第一节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2.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3.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4.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
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
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教学难点:我国的航天史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

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第二节宇宙的源头与终点(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教学重点:宇宙的概念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毁灭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2.宇宙概述
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3.搜集资料了解宇宙的古今观点
中国古人:盖天说和浑天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汉代学者张衡
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张衡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
地心说(球处于宇宙中心。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
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提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
日心说(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
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万有引力定律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
4.宇宙的创生(大爆炸理论)5.宇宙的终结


第三节观察宇宙的“眼睛--天文望眼镜(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发展望远镜的历史2.了解关于望远镜的知识。
3.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天文望远镜的分类
教学难点:归纳出了天文望远镜的特点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1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

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4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第二章太阳系
第一节太阳系的家族成员(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概念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阳系的历史。
教学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太阳系的图片、有关太阳系和探索太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1543年,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时,还,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在随后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从而揭开了太阳系的神秘面纱。(二)新课教学活动1:庞大的太阳系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3.学生汇报;4.介绍: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九大行星的知识呢?(其中冥王星为矮行星)6.学生自由交流。

7.出示表格:P83
这是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
8.学生学习资料。9.计算:
1)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九大行星进行排序。
2如果可以到太阳去旅行,可以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钟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
3)如果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冥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10.将计算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节太阳最近的“儿子”——水星(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水星在太阳系的位置。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水星的历史。
教学重点:水星的特点教学难点:水星的模型建设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太阳系由哪些行星组成?(二)新课教学
活动1;阅读材料,总结水星的特点活动2:建立太阳系与水星模型
1.出示任务:你能够根据计算的结果和自己知道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做一个太阳系与水星的模型吗?
2.小组讨论:我们的模型应该怎样做?3.小组分工。
4.考虑:我们是按照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来做,还是按照各大行星的大小来做呢?
5.选择材料:我们小组采用哪些材料来做呢?6.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拓展:阅读科学在线1.知识阅读:行星探测器。
2.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家可以到天文馆去看看,学习一下,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系与水星的知识。


第三节传说之地--月亮(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位置。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月亮的历史。
教学重点:月亮的特点教学难点:月亮的自转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也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星球。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二)新课教学活动1:浪漫的月亮传说1.出示月亮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嫦娥了吗?3.学生汇报;4.介绍:
月球从何而来?确切地讲,我们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然而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有根据的推测,共有五种关于月球起源的观点,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月球是地球一部分,在地球早期被火星大小的一颗小天体撞击分离开来。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知识呢?6.学生自由交流。学生学习资料。7.计算:
如果分别使用三种交通工具,从月亮到地球,又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8.将计算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四节最浪荡孩子--哈雷彗星(1课时)

教学目标:1.解哈雷彗星的传说与常识。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哈雷彗星的历史。
教学重点:哈雷彗星的特点教学难点:哈雷彗星的周期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一)导课(一)导课
讲述:彗星虽曾经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但实际上,它们和行星、小行星、尘埃一样
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虽然如此,但它们却同时也是壮观、有趣、值得研究的天体。就在100年前,19104月,哈雷彗星华丽地回归,从距离地球2300万千米远的地方飞过。当时它极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见。根据计算,哈雷彗星的彗尾会扫过地球,这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因为在彗星中探测到了氰,人们担心它会毒死地球上的生物。

(二)新课教学活动1:美丽的哈雷彗星1.出示哈雷彗星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哈雷彗星的哪些特点?3.学生汇报;4.介绍:
哈雷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用一年时间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近日点的时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释为是由于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摄动所造成的。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这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

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历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记录。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
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哈雷彗星的知识呢?(其中冥王星为矮行星)6.学生自由交流。7.计算哈雷彗星的周期。


第五节最像地球的孩子--火星(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星在太阳系的位置。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火星的历史。
教学重点:火星的特点
教学难点: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的比较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还要小很多。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二)新课教学活动
1.出示火星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火星的哪些特点?为什么火星被认为是太
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3.学生汇报;
4.介绍: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第三章宇宙中神秘的“洞”
第一节黑洞的奥秘(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黑洞的特点。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探索黑洞的历史。
教学重点:黑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黑洞的形成与毁灭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洞引申义为无法摆脱的境遇。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二)新课教学活动
1.出示黑洞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黑洞的哪些特点?为什么黑洞不“黑”3.学生总结黑洞的特点;
4.介绍:
黑洞,就像是宇宙中的一个“怪物”,包括光子在内的任何物体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魔掌”
黑洞,单单从这个名字看,就让人感觉神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即使在天文学家的眼中,黑洞也是宇宙中最不寻常的天体。要介绍黑洞,先要从“逃逸速度”说起。
从星体表面发射火箭到太空,要想逃脱该星体引力的束缚,就要求火箭的速度必须大于一个临界速度。只要比这个速度快,物体就能不再掉落到星体上,绕着它旋转,而可以去更远的外太空自由翱翔,故而这个速度称为“逃逸速度”地球的逃逸速度大约是每秒11公里,太阳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强很多,因此太阳的逃逸速度大约是每秒600公里。那么,如果有这么一种物体,它的表面引力非常强,以至于逃逸速度等于光速——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此时任何物体,甚至是光子本身,都无法逃脱该物体的“引力魔掌”——这个物体就是黑洞。
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黑洞的知识呢?

第二节白洞的奥秘(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白洞的特点以及与黑洞的关系。2.知道猜想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3.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探索白洞的历史。
教学重点:白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白洞与黑洞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介绍:白洞,是与黑洞性质刚相反的另一种特殊天体。它拒绝任何外来物质进入它的内部,而只允许它里面的物质和能量向外辐射出去。因此,白洞可以说是宇宙中一个发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二)新课教学
讨论:1:白洞与黑洞的区别与联系
回答:,黑洞与白洞是连在一起的,黑洞把物质吸进去,物质在里面会经过奇异点,然后物质就到达了白洞的“管辖范围”,会被白洞“吐”出来,然后物质就到达了另一个宇宙。但是,如果白洞存在,所有的物体将会以极快的速度离开。不仅如此,无论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黑洞和白洞一个能吸一个能吐,而在第二平行宇宙中的物质则通过白洞来到宇宙,所以第一平行宇宙间的物质才不会全都消失,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白洞把这些物质加速到很高速度,使之具有一种向外喷射的趋势。科学家们设想,黑洞与白洞是连在一起的,黑洞把物质吸进去,物质在里面会经过奇异点,然后物质就到达了白洞的“管辖范围”,会被白洞“吐”出来,然后物质就到达了另一个宇宙。但是,如果白洞存在,所有的物体将会以极快的速度离开。不仅如此,无论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黑洞和白洞一个能吸一个能吐,而在第二平行宇宙中的物质则通过白洞来到宇宙,所以第一平行宇宙间的物质才不会全都消失,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讨论2:为何宇宙中只看见黑洞不见白洞?


第三节虫洞与时空旅行(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虫洞的特点,了解虫洞与时空旅行的关系。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探索虫的历史。3.知道猜想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虫洞与时空旅行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导课
讲述:虫洞的概念最早于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提出,并1935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加以完善,因此,虫洞又被称作爱因斯坦罗森桥。一般情况下,人们口中的虫洞时空虫洞的简称,它被认为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捷径,物体通过这条捷径可以在瞬间进行时空转移。但爱因斯坦本人并不认为虫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虫洞在后来的几十年中,都被认为只是个数学伎俩(二)新课教学活动1:神秘的虫洞1.出示虫洞的图片。
2.学生观察:这是根据虫洞猜想制作出的图片,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出虫洞的特点吗?3.学生汇报;4.介绍:
虫洞有些什么性质呢?最主要的一个,是相对论中描述的,用来作为宇宙中的高速火车。但是,虫洞的第二个重要的性质,也就是量子理论告诉我们的东西又明确的告诉我们:虫洞不可能成为一个宇宙的高速火车。虫洞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奇异的性质和物质,而这种奇异的性质,就是负能量。只有负能量才可以维持虫洞的存在,保持虫洞与外界时空的分解面持续打开。当然,狄拉克在芬克尔斯坦参照系的基础上,发现了参照系的选择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或者难地来分析

物理问题。同样的,负能量在狄拉克的另一个参照系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因为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观测物体的速度有关。这个结论在膜规范理论中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参照系的不同,负能量是十分容易实现的。在物体以近光速接近虫洞的时候,在虫洞的周围的能量自然就成为了负的。因而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可以进入虫洞,而速度离光速太大,那么物体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虫洞的。这个也就是虫洞的特殊性质之一。6.学生自由交流:虫洞是时间机器吗?7.学生学习资料。


第四章美丽的星空第一节有趣的星座(2课时)
教学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星座。
2.能辨别大熊座、仙女座、猎户座和狮子座。3.能归纳出了解星座的方法。
4.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能说出什么是星座教学难点:归纳出了解星座的方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星座图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太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光能和热能,我们离不开太阳。你们知道吗?太阳其实是一颗星星,太阳是一颗恒星,许许多多像太阳这样的星星组成了星座。今天就来学习星座的知识。二、新授:
教师:同学们看过夜空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星空。(板书课题)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视频学生:观看教师:问:看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强调星座定义的“恒星”“图案”教师:谁能画出美丽的星空?学生:不能
教师:老师给你们画了这样一个星空。出示星空图
引导学生看星空图,介绍星座的知识。我们来认识几个星座。
教师:课件圈出大熊座,介绍特点。让学生认识大熊座。问:你能画出大熊座吗?学生:大熊座看起来像一个大熊……
教师:你说的真棒,我相信大家的智慧集合在一起会更棒。
学生:学生先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教师:教师小结
教师:接下来从选择一个你们组最感兴趣的星座,继续小组讨论。(约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讨论结束,看看哪个组知道的最多?哪个组先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学生:交流展示1组我们组选择的是仙后座,它的形状是WM…….其他组补充2组我们组选择的是猎户座,它……3组我们组选择的是狮子座,它……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发现有些同学知道的多一些,有些同学知道的少一些。其实浩瀚的星空充满了无穷的奥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科学途径来获取更多的关于星座的知识呢?

学生:1.可以上网查阅星座资料。
2.从天文馆可以获得更多的星座信息。3.直接观察星空更有趣。三、归纳总结板书设计
第二节流星雨(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流星雨的形成。
2.关于流星雨的美丽传说。
3.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能说出什么是流星雨
教学难点:归纳出了流星雨的特点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流星雨图教学过程:
一.如何形成
1)定义:流星雨(Meteor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发生摩擦),2)流星群: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举例:例每年11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这样命名的。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二.关于流星雨的美丽传说
1)中国古老说法(让学生总结)
《竹书纪年》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
《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2)西方古老说法(让学生总结)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发现有些同学知道的多一些,有些同学知道的少一些。其实浩瀚的星空充满了无穷的奥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科学途径来获取更多的关于流星雨的知识呢?学生:1.可以上网查阅流星雨资料。
2.从天文馆可以获得更多的流星雨信息。


第三节牛郎星与织女星(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牛郎星与织女星的故事。2.能辨别牛郎星与织女星。
3.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能说出什么是牛郎星与织女星
教学难点:
归纳出了解牛郎星与织女星的方法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牛郎星与织女星图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七夕,也称乞巧节,相传每年七月初七晚上,甴喜鹊搭桥使牛郎织女会面。为什么会有七夕节?
学生: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临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像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像是牛郎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垂直,就像把他们分隔在“河”的两岸。(学生总结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阅读教材,提问:在夏夜,正对着我们头顶的那颗亮星,就是织女星,她近旁还有4颗小星,好像织布用的梭子。隔着银河,在天空的东南方,与织女星遙遙相望的一颗亮星就是牛郎星,在它的两旁各有一颗小星,传说那就是牛郎和织女的儿女。牛郎星和织女星真能相会吗?
学生回答:牛郎星和织女星离我们可远着呢!牛郎星是16光年,织女星是27光年。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是16光年,也就是说,走得最快的光和电,从牛郎星到织女星也得一刻不停地跑16年,更不要说其他交通工具了。假定这两颗星上真的住着牛郎和织女的话,他们想打个电话或通个电报互相问好,这个长途电话单程就得16年!可见,天空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是不可能“相会”的。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发现有些同学知道的多一些,有些同学知道的少一些。其实浩瀚的星空充满了无穷的奥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科学途径来获取更多的关于牛郎星与织女星知识呢?
学生:1.可以上网查阅牛郎星与织女星资料。

2.从天文馆可以获得更多牛郎星与织女星信息。3.直接观察星空更有趣。
第五章解密外星人(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外星人。
2.了解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3.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外星人
教学难点: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历史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外星人的知识。(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外星人的图像。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找寻外星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15分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5a94a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d.html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