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司法考试卷四第二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29 04:19: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年度司法考试卷四第二题解析(参考版)
独角兽法考2016-09-2818:32赵某与钱某原本是好友,赵某受钱某之托,为钱某保管一幅名画(价值800万元)达三年之久。某日,钱某来赵某家取画时,赵某要求钱某支付10万元保管费,钱某不同意。赵某突然起了杀意,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部,钱某头部受重伤后昏倒,不省人事,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刚好此时,赵某的朋友孙某来访。赵某向孙某说我摊上大事了,要求孙某和自己一起将钱某的尸体埋在野外,孙某同意。
二人一起将钱某抬至汽车的后座,由赵某开车,孙某坐在钱某身边。开车期间,赵某不断地真不该一时冲动悔之晚矣。其间,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但是,孙某未将此事告诉赵某。到野外后,赵某一人挖坑并将钱某埋入地下(致钱某窒息身亡),孙某一直站在旁边没做什么,只是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
一个月后,孙某对赵某说: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你将那幅名画给我,否则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三日后,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孙某误以为是真品,600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李某发现自己购买了赝品,向公安机关告发孙某,导致案发。问题:
1.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关于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主要处理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孙某对钱某的死亡构成何罪(说明理由)?是成立间接正犯还是成立帮助犯(从犯)?4.孙某向赵某索要名画的行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关于法定刑的适用与犯罪形态的认定,可能存在哪几种观点?
5.孙某将赝品出卖给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解析:
1.两种处理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成立抢劫罪;其一,赵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当场使用暴力阻却钱某取回名画,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其二,赵某杀人故意是为了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而不是先杀人后临时起意将名画据为己有,也不是抢劫既遂后为防止案发而临时起意杀人,杀人是贯穿在抢劫过程中的,故而不成立故意杀人和抢劫两罪,只成立抢劫一罪。第二


种意见是成立侵占罪与故意杀人罪两罪并罚;其一,赵某代为保管钱某所有名画,在钱某欲取回时拒不归还,意图非法占有。其二,名画价值800万元,完全符合侵占罪中对于数额的要求,即满足数额较大。成立侵占罪。其三,赵某在侵占罪既遂的情况下,为避免日后钱某再来索取或采取司法救济途径,临时起意实施杀害钱某的行为,并造成钱某死亡,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故赵某构成侵占罪与故意杀人罪,实行两罪并罚。
2.两种处理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两罪并罚;其一,赵某猛砸钱某并未造成其死亡,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其二,赵某这一行为导致钱某昏倒,应该预见到可能还没死,基于过于自信而未予以确认,以致为逃避罪责将钱某埋于野外,导致窒息而死,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第二种意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其一,这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情况下的因果关系错误,属于事前故意的类型,从法定符合说来看,犯罪目的的迟后实现,并不影响故意杀人既遂的成立。其二,赵某前一行为就是积极追求钱某的死亡,但实际并没有造成犯罪结果的实现,而是由其后一行为才导致钱某的死亡,只是其对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故只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3.故意杀人罪。其一,孙某在赵某的要求下帮助其毁灭尸体逃避刑责,这一行为符合帮助毁灭证据罪特征。其二,随后,在转移昏迷的钱某过程中,孙某发现了钱某并未死亡的这一事实,且在赵某一再悔过不该杀人的情况下,仍然将钱某实际并没有死亡的事实予以告知。三,孙某不予告知的行为,对于活埋昏迷的钱某,显然能够遇见到将导致钱某死亡,却放任钱某死亡结果的发生,是间接故意。故孙某对钱某的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对于孙某成立间接正犯或帮助犯的问题:其一,由于孙某并没有实际实施,结合赵某的一再悔过不该杀钱某,这就意味着只要孙某告知赵某实际上钱某并未死亡的这一事实,则接下来的活埋便不会发生,钱某有可能生还。其二,孙某利用了赵某毫不知情钱某未死的这一情形,积极催促赵某活埋钱某,符合间接正犯的特征。其三,鉴于孙某这些行为并不是纯粹的帮助赵某实施活埋,而是一直站在旁边什么也没做,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不符合帮助犯的特征。综合来看,孙某对钱某的死亡成立间接正犯的故意杀人罪。
4.敲诈勒索罪。法定刑的适用与犯罪形态的认定方面可能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由于赵某并未交出孙某所要求的名画,而是一幅赝品,非法占有名画的目的没有实现,成立敲诈勒索罪未遂。数额方面以名画的价值予以确定,属于数额特别巨大,量刑方面比照既遂犯所适用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从轻或减轻来确定,即从轻时在十年到十二年半之间确定,减轻时在法定刑以下即三年到十年之间确定。第二种观点,敲诈勒索罪既遂,并以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f7098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89.html

《2016年度司法考试卷四第二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