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发布时间:2019-02-14 21:1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摘 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构建起古代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文坛、诗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浪漫主义; 特征

、浪漫主义的含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内涵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独创性。比如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叛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他的强烈愤怒。他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而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搏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特别是当他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时,他的诗歌主观色彩就更强烈了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陡然的发端,直抒内心郁结,可见其精神苦闷的强烈。接着转入描写登楼所见所感,酒酣兴发,飘然欲飞,似乎所有的烦忧一扫而空。然而现实的黑暗依然存在,感情也未平静。所以,后面的诗句反跌入更大的苦闷,希望在消极避世中寻求解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就是这样抒写自己内心苦闷、抑郁以及追求与希望。上述这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写情感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登超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诗,他借助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大胆夸张,贯以奔放的气势,描写雄伟神奇的山川形象,寄托自已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蜀道难〉〉就是这样的著名诗篇。这首诗一开头,就融汇历史传说和远古于一炉,运用夸张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天”这一雄放基调,接着突出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上有六龙回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诗中“六龙回日”的神话。黄鹤难飞的夸张,“扪参历井”的想象,多种手法迭互使用,融为一体,层层渲染山势高危,层层映衬蜀道难的艰险。接着又以悲鸟哀号,子规夜啼等苍凉气氛,烘托蜀道山水图,寄托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叹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某种隐忧。殷蹯称赞这首诗“奇之又奇”,并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凋”(《河岳英灵集》)。晚唐诗人皮日休说李白诗歌“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入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累累落落,莫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指的正是这类诗篇。

(三)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入席”(《北风行》),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寄东鲁二稚之》),思念儿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他又善于拟人化手法使大自然具有个性,为抒写感情服务,“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把无知无情的春风化为有知有情,他更善于以月拟人寄托情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有山月写成有情的同伴“青天有月来是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把明月当成可以解答问题的挚友。《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人。”同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影化成知己,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四)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歌语言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直抒胸臆的抒情诗句,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都是直率自然而又豪气通人的语言有助于展现其浪漫主义激情。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还体现在其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句子,一切统一于自然,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就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如《子夜无歌》长夜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又如《早发白帝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是用其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深厚的感情。

李白决不使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这一切其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都很有帮助。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

“文如其人”,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其独特的人生经历造成的。

(一)时代的孕育

李白身处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盛唐时期,此时的唐国家安定统一、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不仅是唐朝的高峰,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国势之强,曾令“四夷皆服,万国朝拜”。这样的社会背景,激发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激发了李白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李白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博大的胸襟,浪漫的情怀,雄浑、深远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思想史上,唐朝是一个兼容并存,活跃开放的时代。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中,李白才敢冲破旧的藩篱,无拘无束的宣泄内心的情感。唐王朝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在天宝、开元年间,大量的外国人及周边各少数民族汇集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出现“胡化”,引起世人担忧。然唐王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为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李白自幼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李白的眼界,开阔了李白的胸襟,这对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 漫游山河形成其奔涌豪放的气质

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好游名山大川在其六十一年的人生旅程中,大半生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的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他在漫游中饱览了祖国的壮美河山,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和磅礴,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白的诗歌富有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长大胆的手法,他还善用神话传说,使得他的诗具有非常浓郁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除此之外,李白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帝王的赏识,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思想的的影响,崇尚自由,蔑视权贵。为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李白其诗歌创作上必然会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三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是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战国时代的屈原创造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第一个高峰;庄子的许多幻想绮丽的寓言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有重要贡献;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部分作品和当时进步文人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有所丰富。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继承了历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其中,屈原的诗歌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他的影响较大。

李白继承了屈原诗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名诗篇。在这些诗篇中,神话传说的熔铸,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对现实的高度关注,都是和屈原的诗篇一脉相承。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也借鉴颇多,他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进展,李白则熔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波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特点,深得乐府民歌韵味。这种语言更突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许多成就,并和他纯任天心、追求自由个性和气质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四、李白诗歌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及其影响

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推向高峰,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热爱祖国,批判黑暗,蔑视权贵,鄙视尘俗,使他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扩大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题材范围。他还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李白的诗歌,“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破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广大。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这是对当时李杜总结性评论,从中可以充分看出李白对唐代后起诗人的广泛影响。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杨慎,以及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李白的影响。陆游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充分说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具有不朽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二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3]葛晓音,周先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个人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ea9fcaccbff121dc36833f.html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