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2020-06-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物理知识点2020
第一部分 声现象
考点1:声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2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5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波。(如B超检查、超声碎石等) 6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 20000 Hz的声音。(可用来检测地震、海啸和台风) 7、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考点2:声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
(1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表示振动的快慢。 (2发声体频率越高,音调 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 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考点3:噪声及控制 1定义:
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
第二部分 光现象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且光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v气体>v液体>v固体
4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1影子、日食和月食。
2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像和孔的形状无关 3激光校准,排队检查,“三点一线”瞄准等。
考点2: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反射角_等于入射角。 4可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

实验装置:

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垂直于水平面放置。
两支 大小相同的蜡烛,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用光屏在B侧承接,并A侧观察像。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
(1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成正立的虚像
(2未点燃的蜡烛能与像重合―→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和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5像和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 实验评估:
1)一支不点燃作比对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为了确定像的位置_
3观察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厚度,前后两个表面均反射成像。 4)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未垂直放置。 3平面镜成像应用:水中的倒影、潜望镜、穿衣镜。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束会 平行射出。镜面反射有:平面镜成像,湖水倒影、反光等。
2)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 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束向四面八方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3: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角关系: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 减小。
①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0,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
(4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折射现象
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密度(温度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水中筷子弯折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物体其实看到的是通过折射形成的虚像。 ③岸上看池水变“浅”水中看岸上的物体位置变“高”
4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其中太阳光(白光也称为复色光,红光、蓝光等称为单色光。
1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 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考点4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前,要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的三条特殊光线:

3平行光入射,透过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焦点,该点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焦距,用f表示。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用u表示;若光屏上能承接到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用v表示。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1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2uf时,不成像。
(3f时,v的范围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 (4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测焦距。
(5u>2f时,v的范围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5.凸透镜成像中的光路是可逆的。
6.成实像时(u>f,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变大;实像总是倒立的且与物体分居透镜两侧。
7.成虚像时(u,物体靠近透镜,像靠近透镜,像变小,虚像总是正立的且与物体在透镜同侧。 眼睛与眼镜
1.近视眼:只看得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成因: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强,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只看得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晶状体太薄,会聚能力弱,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 3.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




正常眼



原理 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第三部分 热和能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把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3.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热胀冷缩。
【注意】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考点2熔化
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3.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持续吸热。 4.特点:(1熔化过程温度不变。(2持续吸热。
考点3凝固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凝固点:物质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_(2持续放热。 4.特点:(1凝固过程温度不变。(2持续放热。 考点4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2.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塑料、松香、石蜡、沥青。

考点5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
(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过程。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 ②液体表面积。 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3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温度会降低。 4.沸腾: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过程。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沸点越低。 5.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持续吸热。 6.特点:
(1沸腾过程温度不变。(2持续吸热。
考点7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条件:(1气体温度降低时。(2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时。 3.液化要放热。
4.液化实例:雾、露、“白气”等。

考点8升华
1.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升华要吸热。
3.实例:干冰升华、碘升华、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
考点9凝华
1.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凝华要放热。
3.实例:霜、雾凇、冰花、灯泡壳变黑_
2课时 内能 比热容
考点1分子的热运动 (1 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 散: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注:是分子的混合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分子间存在间隙。
考点2内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大小跟温度、质量、状态和材料有关。 3.内能的单位:焦耳(J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特点: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5.热量(Q: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做热量。
考点3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物理意义: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5水的比热容是__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6水的比热容的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般把水用作冷却剂、传热介质
3课时 热机与热值
考点1 热机
1.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
(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进入汽缸。

(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进气门保持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3每一个工作循环都分为4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飞轮转2周,对外做1次。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做功冲程是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
考点2 热值
1定义: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J/m3 3.公式:QmqQVq
考点3 热机效率
1.热机效率: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公式:ηWQ×100%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有减小机械转动部分的摩擦、使燃料充分燃烧。
第四部分 力学 1课时 运动的世界
考点1 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1除了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物。 (2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一般情况不同。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m 2.常用单位的换算:
1 km1000m1 m10dm1 dm10cm1 cm10mm1 mm1000μm1 μm1000nm 3.刻度尺的使用:
(1看:选择刻度尺时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结果由_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s
(2常用单位换算:1 h=60min1 min60s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考点3 速度
1.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
st4.单位:基本单位_m/s_1 m/s3.6_km/h
2课时
考点1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条件:(12个或以上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3.单位:N 4.特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考点2 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发生的形变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考点3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Gm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考点4 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并且有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5.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1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如:用力捏刹车板;紧皮带;用力写字。
②接触面变粗糙,如:新的鞋底与轮胎;路滑时撒沙子或草;举重运动员手抹防滑粉。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接触面变光滑。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拉重物时底部垫圆木。
3课时 运动和力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理解:“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中不存在,但是物体在某个方向上是可能不受力的作用的,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物体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该定律揭示了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考点2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课时 质量与密度
考点1 质量的基本概念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__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tkggmg 4.基本单位为千克(kg__
5.换算:1 t1000kg 1 kg1000g 1 g1000mg 1 000 kg106g 考点2 质量的测量
1.估测:一个人的质量为50kg一张A4纸的质量为3g一杯水的质量为200g_ 一头大象的质量为5t;一根火柴的质量为100mg
2.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其主要结构为横梁、标尺、平衡螺母_、分度盘、指针、镊子、底座、游码、砝码等。
考点3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天平的使用:
(1“放平”: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归零”:将游码左端对齐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
(3调螺母: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4估测:测量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5“左物右码”: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6从大到小:用镊子从大到小夹取砝码。
(7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正确放置为左物右码时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的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考点4 物质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和克每立方厘米(g/cm3 3.单位换算:1 g/cm3103kg/m3 mm4.密度计算公式:ρ= m=ρVV
Vρ5.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考点5 测量固体的密度
m1.原理:ρ=
V(1直接用托盘天平测出物体质量m
(2用量筒测固体体积:先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再将物体浸没于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V2,则物体的体积为V2V1
考点6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原理:ρ
mV(2)步骤
①在烧杯中装入液体,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部分液体的体积为V
③再次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则倒出来的部分液体的质量为m1m2

m1m2④则液体密度ρ=
V5课时 固体压强
考点1 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原因:物体接触,挤压发生了形变。 3.单位:牛顿(N
考点2实验1.实验装置:
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时,研究压力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2控制压力相同时,研究受力面积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3.实验结论:
(1在受力面积_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考点3压强的概念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__之比叫压强。 2.公式:p
F
S3.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 Pa1N/m2
4物理意义:物体受到的压强为10 Pa表示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为10N

5(1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在压力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减小压力 (2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_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_ 6课时 液体压强
考点1 液体压强的概念
1.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的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考点2 1.实验装置:
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
(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同种液体,所处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不同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考点3 连通器
1.构造: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当只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高度。 3.应用:茶壶、水位计、U形管、船闸等。
7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考点1 大气压
1.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蛋实验、水浇铁皮罐等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托起的水银柱的高度约为760mm约等于1.013×105Pa 5.大气压的测定方法:
(1用大气能托住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效代替大气压,也就是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用刻度尺测量出大气压能托住的水银柱高度h水银利用pp水银ρ水银gh水银得到当地的大气压。
6.托里拆利实验:

(1测量结果和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以及试管口浸在水银槽的深度无关。
(2如果实验时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变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
(3实验时保证玻璃管内是真空,若在玻璃管中混入了一个气泡,则水银柱变短,即测量结果小于_实际大气压强。
7.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8.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大小有关,气压减小,液体沸降低_;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9.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普通的抽水机工作时,其抽水高度约10 m这是由于1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支持10.13 m高的水柱。 10.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呼吸、吸药水等。
考点2 流体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会流动的物体。
2流体的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流体压强越大。 3.应用:飞机机翼、赛车尾翼、行驶的船不能靠得太近、人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之外等。
8课时 浮力
考点1 浮力的产生
1.定义:一切浸在液体(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 2.产生原因: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浮力。

3.方向:竖直向上。 4.公式:FF向上F向下
考点2 浮力的测量(称重法
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GF
考点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G=ρgV
【注意】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考点4 沉浮状态 1.漂浮
(1FG (2ρ>ρ 2.悬浮
(1FG (2ρ=ρ







3.上浮过程
(1FG (2ρ>ρ 4.下沉过程



(1FG(2ρ<ρ

【小结】浮力的计算方法有:
1.称重法:FGF 2.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3.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G 4.压力差法:FF向上F向下
9课时 杠杆
考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示意图: 3.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绕着转动固定不变的点;用符号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F2表示。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符号L1表示。(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符号L2表示。考点2 杠杆力臂的画法 1.力臂的画法:
(1找支点O
(2作力的作用线(虚线
(3作力臂: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直符号



(4标力臂:连结O点和垂点,用大括号括起力臂。 2.画出不同杠杆中的力臂。
考点3 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L1_>阻力臂L2→费距离。动力F1<阻力F2→省力。(起瓶器、撬棍、动滑轮) 2费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省距离。动力F1>阻力F2→费力。(镊子、理发剪刀、钓鱼竿) 3.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动力F1=阻力F2(天平、定滑轮)
考点4 探究杠杆的平衡实验
1.杠杆的平衡:杠杆(任意位置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装置:

3.实验前,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避免杠杆自重影响实验;调节方法:“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实验时,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5.多次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测量多组数据,从而得出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6.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10课时 滑轮
考点1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实质: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应用:旗杆顶部的滑轮。
考点2 动滑轮:轴随物体1.实质:省力杠杆―→省一半力,2.特点: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1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一起运动的滑轮。 费一倍距离。
F2省一半力L12L2→费一倍213.应用:起重机上随物体升降的滑轮。
考点3 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 2.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力与距离的规律:(承受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段数n拉力F1绳子移动的距离s移动速度vF2G;物体上升的高度h;上升速度v
F1G (忽略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时)
nF1(GG 忽略绳重、nsnh vnv
11课时 功率和机械效率
考点1
1.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1公式:WF·s
1摩擦(计动滑轮重时)
1
(2单位:焦耳,符号J,简称焦。 2做功的必要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推而不动”: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没有使物体移动距离,不做功。 (2不靠力运动:没有力但移动了距离,物体靠惯性运动,不做功。
(3力与距离垂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
考点2 功率
1.定义:做的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称为功率。 2.单位:瓦特,符号W,简称瓦。
3.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功率是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功率的计算:
(1定义公式:PWtt
(2推导公式:PWF·stFv
考点3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动力(如拉力、外力所做的功。 4.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5.计算公式:ηWW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为例
(1数出绳子段数n
如图,该滑轮组的绳子段数n3 (2距离关系:snh 速度关系:vnv (3有用功:W Gh
(4总功:F1所做的功WF1·s (5机械效率:ηWG·hWF1·s
根据snh,化简可得η1GnF1
F1G 若不计动滑轮重力、绳重和摩擦 nF1(GG 不计绳重和摩擦(计动滑轮重
n化简可得η1GGG
7.生活中的实际机械在使用时,一定不能避免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η一定小于100% 8.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际的滑轮组里,额外功包括克服绳重做的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应减小额外功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减小绳重、减小摩擦等。
(2增加有用功可以增加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从而提高机械效率。增加有用功的方法有:增加物重。
考点4 机械能
1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
2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3(1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则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则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五部分电学
1课时 电流、电压和电阻
考点1 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 3.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验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考点2 电流的基本概念 1.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1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2闭合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 2.符号:电流用符号I表示。 3.电流的单位:

(1国际单位:安培,符号A
(2常用单位:毫安,符号mA;微安,符号μA (3换算:1 A103mA1 mA103μA 考点3 电流表(又称安培表 1.电流表:(如图为电流表的图示 (1在电路中的符号为:____ (2量程和分度值:
小量程为:00.6A_,其分度值为:0.02 大量程为:03A,其分度值为: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使用前调零,并应结合电路需要,选择适合的量程及分度值。 (2电流表需串联接入电路。
(3电流表接入电路后,电流应从正_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4根据相应的分度值,正确读数并记录电流表示数。
考点4 电压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1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2电源分为正负极,正极用符号“+”表示,负极用符号“-”表示。 2.电压可以使自由电荷形成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3.符号:电压用符号U表示。 4.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符号V
(2常用单位:千伏,符kV;毫伏,符号mV;微伏,符号μV (3换算:1 kV103V1 V103mV1 mV103μV

考点5 电压表(又称伏特表 1.电压表:(如图为电压表的图示 (1在电路中的符号为:(2量程和分度值:
小量程为:03V,其分度值为:0.1V 大量程为:015V,其分度值为:0.5V
2.电压表的使用:
(1使用前调零,并应结合电路需要,选择适合的量程及分度值。 (2电压表需并联接入电路。
(3电压表接入电路后,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4根据相应的分度值,正确读数并记录电压表示数。

考点6 电阻的基本概念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电阻用符R表示。
3.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符号Ω_
常用单位:千欧,符号kΩ;兆欧,符号MΩ。 (换算:1 MΩ=103 kΩ;1 kΩ=103Ω。 考点7 探究“电阻大1.实验装置:
实验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2.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
(1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是否接入电路、电压和电流大小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无关。
(2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3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4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考点8 滑动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铭牌选择适当的滑动变阻器。 (2滑动变阻器一般应串联接入电路。
(3四个接线柱应选择,一个上接线柱,一个下接线柱,记为“一上一下” (4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6.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选用较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课时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考点1 简单电路
1.电路的组成:基本元件有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2.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3.用电器:消耗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灯泡、电阻、电铃、电动机等。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5.导线:输送电能。
考点2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电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与电源两极连通的电路。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可能会损毁用电器和电源。
考点3电路图:用各电路元件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情况的图线 1.几种常见元件的符号:
(1电源:


(2用电器:

(3开关:

(4仪表:


考点4 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2.特征:
(1电流只有1条流动路径。
(2要么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3电路中只需1个开关即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3.实例:圣诞树上的小彩灯。 考点5 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2.特征:
(1电流至少有2条支路。
(2每条支路上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3电路中,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通断
3.实例:各个家用电器独立工作。
考点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规律 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串联:电流电流处处相等:II1I2 并联: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2.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串联: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也等于总电压UU1U2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R1R2串联:RR1R2 R1R2并联:R=R1R2/(R1R2
3课时 欧姆定律
考点1 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压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3.实验前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连接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断开。
(3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4闭合开关前,应进行试触,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4.实验甲步骤:
(1控制电阻一定:使用同一个定值电阻R
(2改变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变化。 (3记录下同一时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4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测量,记录下数据。 5.实验乙步骤:
(1改变电阻:更换定值电阻。
(2控制电压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3记录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 (4多次更换定值电阻,进行测量,记录下数据。
6.实验结论:

(1当电阻R一定时,电流I与电压U_正比。 (2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_反比。
考点2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

(2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电阻R的关系如图所示:

2表达式:I
UR3.欧姆定律的理解:
(1变形1UIR 不能表明电压受电流、电阻的影响,该变形式只能用于计算相应电阻两端的电压。
(2变形2R也不能表明电阻受电流、电压影响,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UI横截面积和温度,该变形式只能用于已知该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大小时,计算电阻。
(3欧姆定律中的IUR必须对应同一段导体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如小灯泡、定值电阻等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考点3 伏安法测电阻:使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导体电阻
1.实验原理:R
UI2.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3.实验步骤:

(1根据电源、待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选择适合的电流表、电压表量程。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过程中,开关_断开。
(3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_,进行试触_ (4闭合开关,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记录下对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5根据原理公式,计算出每次测量的阻值,求出平均值,即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4课时 电功和电功率
考点4 电流做功的基本概念
1.电流做功的过程,即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电功的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符号J_
(2常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h (31度=1kW·h 3.6×106J
考点5 电功的计算
1.电流做的功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WUIt

U22.纯电阻电路,根据欧姆定律I,可推导出WI2Rtt纯电阻电路
RR3.根据功率的公式P考点6 电能表
1.作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2.单位:kW·h 3.参数:
(1220 V表示:应该在220 V的电路中使用。
(210(20 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 A,额定最大电流为20 A。电能表工作时的电流不应超过额定最大电流。
(350 Hz表示:这个电能表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43 000 r/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 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3000_
4.电能表的读数:(计数器末尾框中的数字表示小数位3215.9kW·h 5.测量用电量(电能的方法:
(1用电量较大时:用刻度盘示数测量,消耗的电能为前后两次示数差,即WUWt可得:WPt(普遍适用)
W2W1
(2用电量较小时:用转盘圈数计量,消耗的电能W kW·h(n为某段时间内nN转盘转的圈数,N为表上转盘所转转数的参数,如上表中N3 000 r/kW·h
考点7 电功率
1.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_快慢_

2.单位:瓦特,符号W 3.单位换算:1 kW103W 4(1定义公式:PWtUI普遍适用
(2纯电阻电路,根据欧姆定律I,可推导出PI2RURU2R(纯电阻电路)
考点8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3.用电器的铭牌:
例:灯泡上标有“PZ220 V40 W”指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功为40 W
4额定功率P和实际功率P
(1产生两种功率的原因: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同,电功率就不同,实际电路提供的电压U达不到额定电压U时,会导致实际功率不等于额定功率的情况发生。 (2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3U>U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P>P,灯泡发光较暗。 (4UU时,用电器能正常工作,PP,灯泡正常发亮。
(5U<U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P<P,灯泡超常亮,可能会损坏。
5.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考点9
伏安法测PU
量用电器的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和实物图: 3.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
(1电源:选择电压高于用电器额定电压的电池组。
(2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范围能使用电器两端电压达到用电器的额定电压的变阻器,且使用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最大阻值处,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电压表:应选择量程范围大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的电压表。 (4电流表:应选择量程范围大于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的电流表。(IPU

(5开关: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测量前,为避免损坏仪器,可先进行试触。 4.测量用电器的功率:(假设要测量标有2.5 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
(1额定功率P:必须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根据公式PUI计算出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2实际功率P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略高于或略低于额定电压时,分别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根据公式PUI,计算出实际功率。 5.实验结论:电压越高,电功率越大,小灯泡发光也越亮。
5课时 家庭电路
考点1 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主要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导线等组成。 2.进户线: (1家庭电路进户线有两条,分别称为零线和火线。
(2零线和火线间的电压为220V,即为我国家用电路的电压。

(3两孔插座要分别连零线和火线,三孔插座还要额外连地线。 (4零线和地线间的电压为0V,火线和地线间的电压为220V 3.电能表:用于测量记录用户消耗的电能。 (1电能表有四条线,两条连火线,两条连零线。
(2家庭电路工作时,所用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电能表允许工作的最大功率。 4.闸刀开关(总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的通断。 (1闸刀开关需安装在保险装置的前面。 (2闸刀开关的静触点在上,动触点在下。 5.熔断器(保险装置 (1安装在闸刀开关的后面。
(2作用:当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形成开路,起到保护用电器的作用。 (3工作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熔断电阻丝,切断电路。
(4材料:熔断器主要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电阻丝,一般选用铅锑合金,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
(5新型保险装置,也称“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自动断开,可切断电路。 6.用电器和开关:
(1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灯泡串联。
(2火线进来应先接开关。(选填“开关”或“灯泡” (3螺口式灯泡尾部接火线,螺旋套接零线。 7.插座:
(1作用:外接用电器,方便移动。一般分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插座与其他用电器是并联接在电路中的。

(3两孔插座:左孔连零线,右孔连火线。
(4三孔插座:左孔连零线,右孔连火线,上方孔连地线,即“左零右火上接地” (5为了避免用电器表面的金属外壳导电,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与地线连接。
考点2 试电笔 1.作用:辨别火线和零线。
2.构造:笔尖金属体、高阻值电阻、发光氖管、笔尾金属体等。 3.使用方法:
(1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一定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2用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若氖管发光,说明是火线,若不发光,说明是零线。
考点3 安全用电 1.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 (1电路中发生短路。
(2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2.安全用电原则:
(1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 (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3主要的家庭电路安全问题产生于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所以,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让火线裸露,对于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要接地。 (4发生触电事故,应先_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再帮触电者脱离电源。 (5发生火灾时,应先_切断电源,决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泼水救火。
6课时 电流的热效应
考点4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2.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同一段电阻丝,在电流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煤油的温度越高,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对同一段电阻丝,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电电流越大,煤油的温度越高,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多。
(4在电流大小不变,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煤油的温度越_高,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多。
(5影响电热的因素有电流大小、电阻和通电时间。
考点5 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2Rt
3单位: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符号A,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Ω,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而电热的单位也就是功、能量、热量的单位焦耳,符号_J
考点6 电热和电功(电能的关系
1.纯电阻电路:电路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能全部用于发热。电路U2中消耗的电能等于电流产生的热量,即WQUItI2Rtt
R2.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消耗的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以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了其他形式的能。
第六部分 电与磁 1课时 磁现象与
考点1 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2.磁极: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地球南方的磁极为南极,指向地球北方的磁极为北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把原来不显磁性的式使其显出磁性的过程。
考点2 磁场
1概念: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物质通过 接触或者靠近磁铁等方3.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
4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而引入的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叫磁感线。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5.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考点3 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右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的方向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_N极。

4.电磁铁:
(1构造: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2特点: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3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考点4 磁场对电流的作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闭合开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导体的运动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3.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方向跟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4.应用:这一过程中,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考点5 电磁感应现象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闭合开关,导体棒左右运动时,电流计指针偏转。
3.结论: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_切割磁感线_的方向有关。
4.应用: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利用此原理制成了发电机_
第七部分信息 材料 能源与能量
考点1微观粒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是由属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其中,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


考点2 电磁波:
(1电磁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波速:指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__m/s__ (3频率:电磁波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Hz (4波长: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5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cλf
考点3 材料
1.材料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弹性、硬度等。 2.根据导电性不同可以把材料分成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3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3.新材料:
(1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特性。利用此特性可以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 (2纳米材料:制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纳米材料有优良的光、电、力、热等特性。
考点4 能源
1.可再生: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核能。
考点5 能量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具有_方向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f0dd6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35.html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