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植树的牧羊人》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21 11:08: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山毛

xū( ) tān )塌 chóu( ) qú( )

2.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3.文学常识。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4. 课文以“ ”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题目的作用是

5.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请你说说“我”三次与牧羊人见面时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分别是怎样的。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⑨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⑩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读者》2014年第二期 有删改)

6.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7.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

8.(1)阅读选文第⑤段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选文第⑧段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9.(1)选文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10.(1)选文中几处画曲线句子对牧羊人的赞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认为第几段中的描述最能印证“最了不起的奇迹”,请在原文中画出来。

(二)课外阅读

橡树之谜

①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我在莽苍阴森、遮天蔽日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在森林中兜转。 

②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出了林海,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我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见到了完整的太阳! 

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知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候,我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 

④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饥肠辘辘、灰心丧气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⑤对生命的渴望使我做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⑥这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我噙着泪,疯狂地用匕首挖着小洞里的橡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⑦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驻地。 

⑧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 

⑨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寒带原始森林的专家,他说:“拯救了你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想方设法巧妙地在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我惊呆了,好半天默然无语——当年拯救我生命的,竟然是啄木鸟! 

⑩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 

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 

    (选文有改动) 

11.为什么说“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12.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

 1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14.“难解的谜”是什么?其谜底又是什么? 

15.文中“我”的经历和啄木鸟的做法,分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各答出一点即可)

(1)“我的经历”给你的人生启示:     

(2)“啄木鸟的做法”给你的人生启示:

三、语言运用

16.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①荣昌县委、县政府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②着力实施了荣昌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③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④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___________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

(3)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___________调整到___________后面。

三、写作

17.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那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呢?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1. fèng chuō jǔ 墟 坍 酬 渠

2.(1)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2)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3)干枯,没有水。

(4)比喻追究底细。

3.让·乔诺 法

4.植树的牧羊人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5.(1)初遇牧羊人。牧羊人的情况:孤身住在石屋,放牧羊群,生活简单充实,沉默寡言,干净整洁,种橡树。高原的情况:一片荒凉,村庄废弃,狂风肆虐,没有水源。

(2)再见牧羊人牧羊人的情况:身体硬朗,不放羊,改养蜜蜂,坚持种各种树木。

高原的情况:成片的树林,有了溪流,各种树木生长得旺盛。

(3)最后一次相见牧羊人的情况:老人87岁,仍然坚持种树,双手创造幸福。高原的情况:到处都是绿色,充满生气富饶,人们生活幸福。

6.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法来记叙。详写的是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略写的是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7.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8.(1)选文的第段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忍执著的人。

(2)第段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对话)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9 示例:(1)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2)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10(1)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的无比敬佩之情。

(2)第段中“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11.见到了完整的太阳,意味着“我”走出了林海,视野更加开阔,“我”更容易辨明方向,找到归途;见到了橡树,“我”知道橡子可以食用充饥,“我”就能恢复体力,保住性命,所以“我”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12.“我”饥肠辘辘,肠胃空空;“我”丧失希望(失去了精神支撑),内心空空,所以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13.极度喜悦、深深感激、十分急切。(几经失望后获得生机,“我”极度喜悦;对大自然的恩惠和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深深感激;“我”想尽快挖出橡子果腹的心情十分急切。)

14.“难解的谜”是为什么在枯死的橡树干上有许多小洞,而且每个小洞里都镶嵌着一粒橡子。“谜底”是啄木鸟为了贮存食物过冬,在枯死的橡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其中。

15.(1)示例一:人陷入困境(绝境)时,不能轻易失去希望,放弃努力。

示例二:丰富的人生经验(知识)有时可以帮助你摆脱困境。

(2)示例一:人类应该像啄木鸟一样注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示例二:凡事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后患。

16.(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高度”或“十分”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四大”后加上“行动”或“工程”。

(3)第②处搭配不当,可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逐步”调整到“问题”后面。

17.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66cba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f.html

《精《植树的牧羊人》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