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发布时间:2021-04-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件1“人文病历”简介

“人文病历”这一概念,由“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理念开创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蓉于1992年首先提出。她在临床教学改革实践中引入“文学叙事”的方法,要求医学生尝试鲜活的“床边叙事”,为接诊的病人写一份与普通病历不同的第二病历——即“人文病历”(或称平行病历、临床札记、医生手记),以期通过形形式式的“疾病叙事”,帮助医学生走进病人的心灵世界,从而唤起对生命的尊重,培养人性关怀与怜悯情怀,提高爱心、责任心与进取心,克服“见病不见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错误倾向。
在丽塔·卡蓉看来,医学生和医生的眼里应有两组不同的征象:第一组是客观的、被观察的生理、病理指征,是对疾病生物学证据的收集、分析与干预;第二组则是主观的、被叙述的人性故事,隐藏在病人的疾病中,包括疾病所赋予的社会、心理角色,所象征的意义,所带来的情感变化与所隐含的观念、信仰。这些故事与情节应由医师与病人共同书写、解读。就像丽塔·卡蓉所信奉的:“只有听得懂他人的疾苦故事,才能开始思考如何解除他人的苦痛。
迄今,美国有六成的医学院将叙事医学纳入课程体系;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内院校也开始开展“人文病历”的书写活动,并得到了《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媒体的报道。相关专家指出:医学的发展需要叙事医学,医生的提高需要叙事医学。叙事医学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密切医患关系,使医生和病人还原为战友关系。





丈夫而拒绝出院,于是耐心地劝道:“您已经康复了,继续住在病房不合适,因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SARS病毒会不会再感染。”同时我还把医院有关出院的规定告诉她。老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为自己的失态感到惭愧。但出乎意料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老王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我的面前:“医生,求您了,别让我出院。老林是因为照顾我才生病的,他现在的病情不好,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下他不管啊!就算再感染我也心甘情愿,我情愿陪老王去死啊!求求您了,缪教授,别让我出院,拜托您帮我向医院领导求个情成吗,我给您磕头了。
我也是老医生了,但从未经历过如此场景,眼泪无法控制,防护眼镜一片模糊,在场的其他医护人员也都抽泣着,并下意识地把目光转向了我,似乎在代老王一起“求情”,似乎决定权就掌握在我手里。其实我真的没有决定权,但这一次我却破例做了一次违背医院管理规定的决定:让老王留下。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苦涩的场景,丢下一个“成”字后扭头离开了病房。
老林是一个好人,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他最终还是被SARS夺走了生命。临终前一天,因为严重缺氧,老林说话时断时续,跟老伴说想吃她做的面条。
病房里哪有面条,但是很多年轻的病人自备了方便面。有人把方便面拿过来了,老王亲自为老林做了一顿方便面,这是老林最后的晚餐。老王为老林拉开氧气面罩,喂两口面条,再为他戴上面罩,吃到一半,老林似乎很满意地闭上了双眼,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作者,长征医院,缪晓辉;摘自《死亡如此多情——百位临床医生口述的临终事件》

《不辞而别的小兄弟》
我走进的是一位8岁男童的疾苦世界。他叫飞龙,来自山西灵丘,刚上小学二年级,却因病辍学。陪他来的是比他高不了多少的17岁的哥哥,目前在京打工。两年来,每逢春季,小飞龙就会出现间断性无诱因腹痛、腹泻,他总是自己躺在床上挨着。“两年肚子痛都没看病吗?”“嗯,躺躺就好了。”两年前,他们还有母亲,可病歪歪的母亲既顾不上远在他乡打工的大儿子,也顾不上身边捂着肚子一声不吭的小儿子,直至一年前因脑瘤撒手人寰。他们的父亲从此一瞬不振,对儿子也是不闻不问。
一个月前,小飞龙终于告诉姥姥自己受不了了。姥姥唤回飞龙的哥哥,让兄弟俩去医院看看。B超提示飞龙腹腔有积液,但不能确诊,于是连夜转诊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异常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异常,考虑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但还需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肠结核相鉴别。
小飞龙蜷缩在病床上等待着命运的判决。他一入院,敏感的父亲就逃离了。他已被生活摧残成这样,连自己的儿子也无力顾及。也许他知道,就算守候在这里,也改变不了儿子的命运。躺在病床上的先是他的妻子,然后是治愈无望的儿子。
于是,一切都要由17岁的哥哥承担。面对陌生的城市、不断增加的费用、需要照料的弟弟,哥哥没有退缩。他站在病床边,装作很凶地对弟弟说:“医生问你什么,你要说话,别老看我。”然后,他冲我羞涩地笑笑。我只是个来见习的医学生,但他对我的态度却很虔诚,仿佛我是个医术老到的名医。他天真地以为每个穿着白大褂的都能治好他弟弟的病。我难以想象,当住院医师终于告诉他弟弟的病治疗前景很差,只能在发病时靠激素缓解症状时,他朴实的脸上是否还会挂着羞涩的笑容。
次日,为记录病志,我去给小飞龙量腹围,却发现哥哥已为弟弟办理了出院手续,悄悄离开了。在他看来,查不出病因,也治愈不了,不如离开。留在我眼前的是空荡荡的病床,我的心充满惆怅。那被妻子的死讯磨去生活勇气的父亲,那笃信医学无所不能的哥哥,还有那在腹痛面前一声不吭的小男孩,似乎并没有从我的视线中消失。
从病房回来,我不想说话。医学有时很无力,救不了躯体,也救不了灵魂。我打开电脑,想缓解一下心情,心却被本院邢志敏大夫在诊室遇刺的新闻裹挟。也许,我和小飞龙一家人,还有那位逃逸的行凶者,都需要一种东西,用来坦然面对生命的折损,用来继续相信现代医学,好让我们不在医学这白色巨塔里迷失,并继续努力生活和善待陌生人。
有人说是勇气,还有人说是希望。可是,一个人生病了,你怎么能强求他瞬间就有勇气面对?一个人被疾病剥夺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你又怎么能强求他永远也不丧失信心?在整理小飞龙的首次病程记录时,我忽然觉得,这种东西应该是承受痛苦的能力吧。如同瘦小的飞龙忍受着腹痛,不能缓解,无法治愈,却能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他的存在。
(作者:周天池;摘自201276日《健康报》

《生命诚可贵》
这周我在产二科的门诊实习,每天面对的大多数“患者”都是一些健康的、

幸福的准妈妈,因此我的心情也是十分的轻松。但是,今天这位“准妈妈”的故事却让我的心沉重了起来,它让我看到母爱的伟大,生命的可贵……
当这位患者走进门诊时,我一看心想:这不是昨天来过的那位吗?昨天她来诊时,只说肚子有点儿疼,并没有太大不适,老师给她查体后,让她去做了B超,B超结果显示并无什么大碍。今天一看她,我就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她已经妊娠36+周,之前因宫颈口松弛流过两次产。果不其然,她说昨天回去后腹痛非但没有减轻,而且已经少量见红。老师查过之后,考虑妊娠晚期出血,马上收住院。等我从门诊下班回到病房时,恰巧碰到老师带这位患者做完B超回来,我一看B 超结果,当时就吓了一跳:B超显示胎儿双肾管分离>1cm,且脑室也有严重积水,我想这病情进展得也太快了吧。就在我思虑之时,老师们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工作:家属谈话,告知病情,完善各种术前检查。此时,我走到检查室里,这位“妈妈”的泪水早已哭满了脸颊,她一再叮嘱家人跟医生一定要尽力保住自己的孩子,也许她并不知道脑积水意味着什么,她也并不知道现代医学并不是法力无边,我们的医生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虽然如此,我们仍安慰着患者,让她尽量放松,我们一定会尽力。看到她对于做母亲的渴望,我的心一次次地被感动……
但就在这时,另一个坏消息传来:这位患者的凝血时间严重延长,凝血功能严重下降,这种情况下的手术无疑危险度是极高的,万一大出血,不用说孩子,恐怕连大人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于是,赶紧请血液科、儿科、麻醉科会诊,共同确定一个最佳的方案。最后,决定立即手术终止妊娠,术中严密监测凝血功能。这时已忙到晚上九点多,老师们还没有吃晚饭,在护士站喝了杯葡萄糖水后就准备去手术室。老师安排我在办公室听班,等着去送术中的血样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我的心一直揪着,与患者家属等在外面,看着那一张张沉重的面容,我觉得自己不知该说什么来安慰他们,也许,所有的语言在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第一次血样出来,我拿着立即跑到了急诊,结果要半小时后才能出来;我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结果出来,显示凝血功能有所提高。我拿着结果飞奔回去,送到手术室,得知孩子已经保不住了,全身积水,Apgar评分2分,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辛辛苦苦把孩子带到了36周,就这么凭空消失了,谁能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呢?我想这位妈妈一定想像过孩子生下后一家人的幸福时光,那该是多么温馨,多么甜蜜的一个场景,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终于,手术结束了,好在大人保了下来,但需要去ICU观察。但这时,这

位患者还没有苏醒,因为麻醉的关系,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无法想象这位母亲知道后该有多么伤心。这时,我想起了她手术前的一句话,她对她妈妈说:“妈,到时候你别犯糊涂,一定要保住我的孩子。”想到这里,我不敢往下想……生命是如此可贵,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实在是不容易,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感动,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珍视它,尊重它。
面对这位患者,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送上我们的祝愿,希望她一切都好,也希望她早日成为一位母亲。
(作者:潍坊医学院,刘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fa8dcc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5.htm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